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革命程序论”反映了孙中山未能从社会制度上去洞察人民“民主”之智难开的原因,其“训政”的思想构成了统治者拒绝向“宪政”过渡的理论依据;“权能区分论”展示了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低估,但却蕴含着民主集中制的光辉思想;“五权宪法”论反映了孙中山超越欧美“三权分立”政体的初衷,但他的“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的设置以及监察权从立法院中独立,而置于大总统领导之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明了“五权宪法”非但不能起到超越“三权分立”政体的功能,反之尚不及欧美政体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也是他对中国社会的理想设计。民权主义是这一纲领的核心。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来保证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如何实施“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的理想。“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孙中山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特别提倡向美国学习。他的民权思想有许多借鉴欧美的地方,尤其可以看到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观与南京政府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行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体制建构,构成它所承载的政体的底层结构。清末民初以来,地方自治成为一个“举国耳熟能详”的政治思潮,无论是主张改良还是革命的政治家,都不约而同地主张建立地方自治制度,以解决中国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的难题。孙中山也不例外,地方自治构成其革命程序论的重要内容。孙中山本入虽来不及将其付诸实施,但从20年代末以来取得全国政权的南京国民党政权,施行了他的训政主张。自称是孙中山学说忠实执行者的国民党政权,以孙的《建国大纲》等著作为理论依据建构了一系列地方自治法规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崇高理想就是要把中国“造成一个极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驾乎欧美之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97页)为了使这一“最新式的共和国”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摸索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改造中国的根本出路的科学结论。1922年他在《国民公报》上发表的《对外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5.
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浩业。孙中山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并完善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以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和行动准则。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权思想历来备受瞩目。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其民权思想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1思想根源上的混乱1.1与现实相抵牾。孙中山早年远赴欧美,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其思想深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熏染。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即取材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是西化的民权主义。这种西学东渐背景下的对西方先进制度理论的借鉴和吸收对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来说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国情的差异明显,再加上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和政体的阶级实质的偏见,使得其民权思想难以扎根于我国的现实土壤中,无法从现实中去寻求理论的正当性基据。在我国,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和浓厚的小农意识使广大民众缺匮西方式的民主观念和政治文化素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建基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基础之上的民权思想与我国的实际状况格格不入,其民权理论也大打折扣。1.2与民本主义相混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虽源出于西方,但这并不能否认...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地方自治理论,并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权思想。其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开民智、兴绅权、设议会,目的是为了实现君主立宪。保卫局、南学会、课吏馆的设立则是其具体形式。在我国近代史上,黄遵宪的地方自治思想代表着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一种制度设想,是中国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政体的有益探索。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其地方自治理论的先进性和缺陷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的形成直接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地方自治理论,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权思想。其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开民智,兴绅权,设议会;目的是为了实现君主立宪;保卫局、南学会、课吏馆的设立则是其具体形式。在中国近代史上,黄遵宪的地方自治制度代表着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一种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政体的有益探索。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其地方自治理论的先进性和缺陷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听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权宪法”学说是孙中山政治学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民权主义理论在国家政体问题上的表现。被他称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的理想所在.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曾打算把“五权宪法”同三民主义一起作为党纲,作为“建设国家的基础”。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揉合以中国古代考试、弹劾制度的精华而独创的五权分立制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孙中山为了宣传革命主义,汇集革命同志,创建革命团体,筹划武装起义,数度奔走于欧美之间,也悉心考察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对于西方各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他一方面加以赞赏,认为“三权  相似文献   

11.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主权在民”的真实实现有赖于人民共同普遍直接参与的民主程序的推行,孙中山提出了“直接民权”的理念。“权能区分”鲜明地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这一民权主义基本原则,“地方自治”则是实现“主权在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自清末至民末,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竭力为地方自治方案奔波忙碌,以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真正走上民主平等的道路。地方自治这一理念从孕育到成熟,实为孙中山先生把欧美的联邦体制与中国当时的国情相结合的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纷纷转向对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研究,而作为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地方自治思想,更是学者们比较探讨其与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理论设想,这一创造性理论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是其民权主义体系中政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民治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民主政治,他与时俱进地不断加以阐述、发挥和发展这一思想主张。其积极内涵值得当今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吸收和借鉴,尤其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邹容是我国近代卓越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探讨其革命思想的始末,对我们更好地评价邹容革命思想及其革命活动,把握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都颇具意义。本文就邹容革命思想渊源作一些具体探讨,祈请同行师友教正。 邹容的一生很短暂,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目前可知的只有《革命军》和几篇短短的书信、诗歌,《革命军》是他革命思想成熟的标志,所以对邹容革命思想来源的探讨主要是对《革命军》一书的探讨。 通过对《革命军》的剖析,不难看出,邹容的思想成份非常庞杂,凡是对反清革命有用的思想材料,他都兼收并蓄。概括起来讲,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二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三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反清爱国思想;四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和爱国思想;五是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留学生中的反清革命思想。 一、关于邹容的思想与西方的渊源关系。孙中山不止一次说过:“中国人民的民权思想,都是由欧美传进来的。”①邹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之一。他十三岁时,就向来到重庆的日本人成田安辉和井户川辰三学习日语和英语,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籍教师的接触,初步了解到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他“习闻欧理绪余,浏览种种新籍时报”③开始  相似文献   

15.
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整个革命思想体系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在充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思想和欧美民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内实际状况而确立起来的。这一思想在指导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完善,包含着革命程序、地方自治、五权宪法、权能分治等内容,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理论指南之一。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民主建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思想的精髓 ,即“依法治国 ,振兴中华”。而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五权宪法”。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 ,他提出 :五权分立是“五权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权能分开是“五权宪法”的基本理论 ;阶段发展是“五权宪法”的实施原则 ;三民主义是“五权宪法”的基本内核 ;地方自治是“五权宪法”的中心内容等科学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人类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26年,鲁迅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中肯定了孙中山一生中的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中华民国的丰功伟绩;二是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三是完全彻底的革命风格。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对孙中山的一生和他的思想作出很高的评价。1940年4月,国民党政府正式尊奉孙中山为“国父”。孙中山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始终是革命的先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在国外也被公认为世界伟杰。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政治家中,能象孙中山那样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党派之中获得如此众多人士的尊敬和学习,实属罕见。但是,对孙中山一生的总体评价,并不能替代关于他的思想方面的学术研究。多年来,中外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思想进行了多领  相似文献   

19.
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寻求拯救民族、建立“至完美”共和国的良方中,注重考察欧美各国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特别是立国根本大法——宪法的作用。他把欧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宪政原则与东方古代政治制度中某些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民主宪政理论——“五权宪法”思想,把它作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后创建共和国的至善方略,领导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之奋斗不息。在倡导法制的今天,追忆先哲这一思想精华,尤有教益。一、五权宪法思想的形成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在批判继承欧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基础上,吸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优点融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的标志。在民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了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政体的一些设想。”五权宪法”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他在二十世纪初,在领导反对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创立的关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理论。最初是在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讲演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