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它通过教师对真实的课堂进行系统检查与问题诊断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然而,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同,导致了在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识。目前国内有许多学校在开展课例研究,试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以及"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深入,"案例研究"、"课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逐渐走进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课例"、"案例"等的模糊认识,往往会出现二者混用且研究不规范的情形。所以有必要廓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以促进教育研究的规范性。一、源起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一任院长克  相似文献   

3.
课例研究是教师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架起了一道桥梁。那么,课例研究与理论研究到底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课例研究能够发现哪些独特信息以改进教学,课例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有何帮助,对这些问题的透析或许能够进一步帮助我们认识课例研究的价值。一、寻找课堂中被遗漏的信息英国学者考尔德黑德(James Calderhead)提出,要把教师备课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例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例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能打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论,是连接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枢纽、提升教师个体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促进教师反思的良方。运用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营造课例研究文化氛围、构建课例研究外部保障机制、提升教师自身课例研究的能力以及养成教师自我反思的精神等策略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教育界引起了普遍关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教师有系统、有组织的合作教研活动.从课例研究中对于课堂实践进行设计—实施—反思的实质出发,探讨其在提高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水平中的应用.课例研究是一个促使教师系统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通过课例研究,口译教师能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等关键教学环节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分析,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研究者所在团队开展一年多的课例研究项目为依托,选取了一个教研小组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与变化为研究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师在课例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反思水平变化和反思内容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探究.研究表明,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后期,教师的反思水平与前期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教师的反思内容主要聚焦于教学、学生和自身三个方面,但在课例研究后期,教师的反思内容更加趋于全面和宏观.  相似文献   

7.
胡新建  胡艳 《成人教育》2012,32(8):8-10
实践性教师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保障和体现.文章以实践性教师知识观为理论基础,探索课例研究与外语教师教育课堂的融合.在概述课例研究定义及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课例研究的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课堂的特征,提出课例资源建设原则以及详尽介绍课堂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教师培训旨在为其提供学习方法与技能,搭建研究平台,促进专业发展.课例研究是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的行动研究,可运用于教师培训之中.根据培训任务与学员需求,中职英语教师跟岗访学国培项目的落实需依托"课例研究"展开,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课例驱动、研究为本"的项目设计.  相似文献   

9.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课例研究方式,意在促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例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21,18(3):22-29
小学STEM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直接使用外来课例、实践改进外来课例、教师自主研发课例三种研究类型。三种课例研究中的小学STEM教师在STEM教育价值理解、STEM学科基础、跨学科理解与实践、STEM课例选择与设计、STEM课例实施与反思五方面能力均获得一定提升。教师力量贡献度、参与动机性、课例创新度、社会资源获得度等因素影响了教师能力不同程度的发展。建议通过丰富课例研究参与人员,解决教师研究难题;三种课例研究兼容并蓄,助力教师能力发展;合理利用三种课例研究,推动教师角色转型;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等,从而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STEM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课例研究架设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教师实践智慧生长搭建了平台,有助于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奠定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知识基础.反过来,教师实践智慧水平的高低又制约着教师课例研究的成效.教师应在教学中和校本培训中借助课例研究促进自身实践智慧生长.  相似文献   

12.
绿色教育倡导和谐的教育理念,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之一,以绿色情境为基调的课例群开发研究将绿色教育理念与课例研究整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以绿色情境为基调的课例群开发的价值与意义、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获取关于课例群开发的理论智慧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课例研究这个词逐渐被中小学教师所熟悉.课例研究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中被实践.然而,深入其中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在课例研究的旗帜下,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所做的课例研究其指向是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等也是迥异的.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我们和中小学教师一起进行了多年的课例研究,积累了一点经验,也有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由于心理健康课属于新生事物,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我们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的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级教师培训或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公开课的特征、功能等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公开课与常态课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上.公开课基本的功能表现为诊断与改进功能、示范与展示功能、研究与推广功能.语文公开课依然存在实践上的误区:过于强调别开生面的文本挖掘,脱离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过于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示,导致课堂学习主体严重移位;过于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忽视学生学习错误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东昱 《教育与职业》2007,(15):116-117
"课例研究"是近年来美国、日本在职教师的有效的实践模式,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文章基于"课例研究"的一般理解,结合具体研究的事例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实施,指出"课例研究"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说课作为新的教研形势下的一种紧密结合教师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课有助于教师形成与发展教育信念、拓展专业知识结构、更新专业实践.培养教师说课应注意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加强合作与对话、营造教师说课的科学与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试卷讲评,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澄清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与解题方法等方面上的模糊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教学解题能力.数学试卷讲评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讲究讲评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19.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扎根课堂、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教师以课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再现和描述教学改进过程,以合作的方式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究,使之形成教师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实践,又具有研究形态,主要用于中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研究与实践均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及专家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例研究,围绕一堂课的教学认真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主动与相关研究人员、上课教师及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话和讨论,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本刊《特设专栏》围绕“中小学课例专题研究”这一主题特别组稿6篇,展示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希望能为其他教师团队开展课例研究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参考范式,以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专家、学者而且需要广大教师对课改进行深入的研究。广大教师在课改教研过程中,写出了许多教研文章。有些学校把这些教研文章分类编印成了课改专辑、课例专辑、说课专辑、磨课专辑、研究课活动专辑……这些课改教研专辑,虽然只是“课改教研习作选编”,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对于广大教师理解课改精神,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师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专辑特点1.研究具体问题。这些课改教研专辑,主要题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包括问题的现状,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措施与收到的效果等。2.理论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