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化的总目标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个体目标是掌握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社会性,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成为正向作用于社会的合格的社会角色.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以社会建设者、改造者的身份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文章主要从实施途径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过程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从而不断促进和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小学角色教育模式建构研究”是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这一德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角色承担、角色学习、角色体验、角色认知和角色冲突等为方法,解释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团体和个体相互影响的一种道德教育的应用新理论。其目的是个体通过社会化,体验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使儿童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社会角色,即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道德社会化是指在校期间,青少年学生按照社会和学校对其社会角色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信念并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和构建具有社会化特征的价值体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要将外在的道德礼仪、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心自觉自愿的需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其中蕴涵的真善美并将之推及他人与社会。这样,青少年学生才能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也被其他社会成员所接纳。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一般称之为角色理论,它是研究个体社会化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品德的社会化。因为社会化就是指每一个体经过一连串的社会学习,把社会文化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也包含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即个体把社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成为符合社会道德需要的人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德育中运用角色理论是有一定意义的。在幼儿园德育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指导幼儿的角色学习,帮助幼儿解决角色冲突,使幼儿掌握角色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让幼儿扮演多种角色。不断学习新的道德知识。每种角色都有自己一套规范性的行为,一个人充  相似文献   

5.
学生个体道德社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潘源琛道德社会化,即个体在社会道德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在个体社会化的总体上,道德社会化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方面,可以认为它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我国历来强调德育在全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是深得科学真谛的。心理学上对此有着...  相似文献   

6.
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决定了人的需要的二重性 ,道德的需要成为人的本质需要。实现社会整合的道德途径 ,必须着眼于启发人的道德自觉 ,在个体的人身上去探寻 ,落脚于道德价值目标的确立、道德人格的塑造和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7.
道德舆论和社会化是两个不同质的范畴,但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关联的。道德舆论既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手段,也是传播社会文化的一种途径。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道德舆论作为客体要素一直对个体的完善施加影响。因此,如何认识道德舆论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从伦理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为视角,阐明了青年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必要性:青年教师角色社会化对青年教师个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主动积极地克服青年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现象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进步;分析了青年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可行性途径:青年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社会和教师角色群体为青年教师实现角色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目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社会身分与文化知识的“极差”(教师是成人与文化高位者,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文化低位者)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地位“极差”(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学生是社会学习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会化过程必然要受到教师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源自教师的课堂角色。而教师作为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正式权威,其社会角色的一个主要范畴便是课堂角色。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群体、个体互动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依赖社会的帮助和个体主观能动学习,适应社会生活并被社会所接纳、成为社会成员以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从社会化的内容看,无论是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或是培养社会角色,都是教育努力的结果。所以说,社会化是教育极为重要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现实道德修养基础、社会道德环境、学校的道德氛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学生群体内部的道德互动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始发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师范生思想道德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于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调研当代师范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功能,对师范生德育工作中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实现其人生价值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道德素质教育中,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道德素质教育,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已然成为影响高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现状,从社会和高校内部的德育机制、青年教师自身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师德失范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高校内部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培训、评价、激励、监督、竞争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探索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高校师德的内涵出发,根据大学生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认知现状,探讨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大学生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总和。汲取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建立高校师德修养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高校师德素质,强化高校师德修养,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7.
马小荣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5):48-49,7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法律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该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预备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高职高专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使他们较好较快地向教师角色转化的关键环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是促进师范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看,大学生道德判断的过渡性特点、道德榜样的世俗化和不文明的环境造成了当前公德教育的困境。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必须是公德教育的教、学、做合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领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在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和道德的楷模,其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教师抵不住诱惑,职业道德修养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丰富内涵,然后探讨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多重原因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