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老师在讲“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都是从“个”开始的。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史宁中教授编写的《数学基本思想18讲》给我新的启发,书中是这样叙述的:数位与数是不同的。10个一千是一万,这样的认识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量词的“个化”,淡化了名词和量词之间的选择关系,也使量词“个”的本身更加虚化,更加语法化。文章运用语法化的有关理论与准则,坚持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个”的虚化程度和语法功能将“个”分为三类:实词“个1”,虚词“个3”和介于实、虚之间的“个2”。个1是指对数词的选择是自由的、不受限的,指量功能强的作为实词即量词的“个”;个3是指无法与任何数词相结合的,只起连接、强调等语法作用的作为虚词的“个”;个2则是指只能与“一”或“一百、一千”等少数数词结合的或仍具有一定的指量功能但也具有连接等语法作用的,介于实词个1和虚词个3之间的“个”。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文明”,第二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意识形态”,第三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一般知识”。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应该做认真的分析和鉴别,以便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文化”一词。  相似文献   

4.
通过五年多的岗位培训实践,我们体会到:岗位培训欲取得好的效果,“四环节”促成“两转化”是其重要保证。“四环节”是我们在岗位培训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理论教学”、“回岗调查”、“方案设计”和“跟踪考核”四个教学环节,它是太钢开展岗位培训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两个转化”的主要手段;“两转化”是指“知识向能力转化”和“能力向效益转化”。岗位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四个环节实现两个转化,如果没有四个环节,两个转化就很难实现;如果没有两个转化,不仅会使四个环节失去其意义和目的,而且往往会使岗位  相似文献   

5.
徐美娟 《文教资料》2011,(31):34-36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把个”句式是在“把”字句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同样也有很多研究“把个”句式的文章,本文对“把个”句式中“个”进行分析.认为“把个”句式中“个”的功能在逐步由量词表示数量单位虚化为语助词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6.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 )回忆中的“故乡”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得出来:   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  相似文献   

8.
在《诗经》中,有两个用法的“将”字都是值得商榷的,一个是作名词“侧”讲的“将”,一个是当副词“相”讲的“将”。其实当这两个词义讲的“将”都不是“将”的本来用法,我们认为这里的“将”是用字之误。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坐江山的重要法宝;“两个务必”反映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两个务必”是迎接时代挑战,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和保证。牢记“两个务必”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祝福》是一篇思想深邃的小说。它的结构也很特别。它由两个故事构成: 一个是祥林嫂的故事,一个是“我”的故事。祥林嫂的提问是两个故事的连接点。祥林嫂的故事又是由两个“二难选择”构成的,“我”的故事也是由一个“二难选择”构成的。“二难选择”是一种假言选言推理形式,它含有两个假  相似文献   

11.
清初王士祯标举神韵,通过细读其论诗之语,可以将其“神韵说”的要义提炼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诗之美”是“传神”与“余韵”的结合,第二个层面是“诗之境”是“禅境”与“诗境”的融通,第三个层面是“诗之作”是“兴会”与“性情”的共鸣。由此可以为“神韵说”建立一个包括作者、作品、读者、世界这四要素在内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常言“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用了不知多少年 ,竟以为是“卑贱者最聪明”的理论依据 ,或者说是“集思广益出智慧”的箴言 ,就连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是这样解释的。无事静思的时候 ,总觉得有些不对头 ,那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单就“连弩”、“木牛流马”两项军事科技的发明 ,就可知诸葛亮绝非臭皮匠可比 ,不管是三个 ,还是三十个。从《辞海》里查到了“裨将”两字 ,“裨”是辅佐之意 ,即“副”或“偏” ,“裨将”古代指副将。“三个臭裨将 ,顶个诸葛亮” ,三个长期在诸葛亮身边工作 ,与之合作共事的…  相似文献   

13.
如此同桌     
两个女孩:一个爱动,一个爱静;一个整日“唧唧喳喳”,一个天天“沉默寡言”;一个人送绰号“小燕子”,一个美其名曰“林黛玉”。但两个人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冠军”和“亚军”非她俩莫属。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4321”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三、两个点、一个本”。“四个三”是:三位一体,校为主导;三区共育,齐抓共管;三类课程,有机结合;三个层次,因材施教。“两个点”是指三类课程有两个结合点:实践活动、人文环境。“一个本”是育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和“三个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三个创新”在实现“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能否实现“三个代表”,关键是能否“代表先进”。而要“代表先进”,并且始终“代表先进”,就要不断进行创新。科技创新是“三个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化学教法的科学化与人段庆祥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三个“法”,内涵不同。第一个“法”,是指教学法的科学性,指教学法是一门有客观规律可遵循的科学,是方法论。后两个“法”,则是对第一个“法”的应用,是第一个“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化。由前至后...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与女儿一起看少儿节目《大风车》,主持人问现场的小朋友,“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小朋友众说纷坛:“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是个漂亮的孩子”;“我是个淘气的孩子”;“我是个听话的孩子”。我问女儿:“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按你自己想的说。”女儿先说:“我是个漂亮的孩子。”然后又说:“我是最好的孩子”。我感觉很欣慰。这说明孩子对自我的意识是不错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它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它是后天的产物,和意识一样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简单来说包括:“我…  相似文献   

18.
“牛顿是个三心二意的人!”这话出自我班女同学李会童之心、之笔。事情是这样的:期末测试试卷中有一则短文描述了牛顿因专注做实验而把饭烧糊的经过。文后有一题目问:“你认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大都答曰:牛顿“是个热爱科学的人”、“是个工作认真的人”、“是个忘我工作的人”、“是个为了工作废寝忘食的人”……可怎么也没想到,李会童同学会认为“牛顿是个三心二意的人”。莫名其妙!正当我准备给其打个红“×”,扣掉该题之分时,我的手突然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拉住了。为什么要判这个答案是错的呢?仔细想想,牛顿热爱科学、工作忘我固…  相似文献   

19.
杨杰 《时代教育》2012,(24):178
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结尾的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关于结尾设计,一是归纳总结,给课尾画个“句号”;二是发散激思,给课尾画个“冒号”;三是鼓励质疑,给课尾画个“问号”;四是延伸激趣,给课尾画个“省略号”;五是回味激情,给课尾画个“叹号”.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教学讲授好“两个确立”,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又是学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为此,需要讲清楚唯物史观是“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百年党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这样讲授,能够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引导学生把对“两个确立”的拥护转化到政治思想和实际行动上,做新时代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好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