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周建斌,男,1963年生,湖南省溆浦县人。工小生,师从辰河戏名角杨宗道。2008年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溆浦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他导演过辰河戏所有代表性剧目,熟练掌握了目连戏的表演技巧与表演流程,长期致力于辰河戏传承保护与宣传推广工作,是本地区中年演员的优秀代表。辰河戏流行于湘、鄂、川、黔四省毗连的沅水中、上游地区,该地域包括沅水的五条支流雄溪、■溪、酉溪、潕溪和辰溪,古称"五溪蛮地",亦俗称"辰河"。辰河戏属于大戏剧种,以  相似文献   

2.
王美翔 《兰台世界》2017,(19):89-92
东岳庙依山而建,坐西南向东北,中轴建筑基本对称,由五重殿组成,呈四进院落布局,形成一个封闭的观演区域。戏楼戏台前沿有照面枋,为上下两层雕花板组成,其上雕饰的戏曲故事,多为川剧、京剧剧目,其内容均取材于三国历史典故。演剧活动方面主要以祭祀戏、民俗戏和庙会戏三类为主,其中"庙会戏"尤以"东岳会"为盛。  相似文献   

3.
弋阳腔是南戏声腔流变的结果,其艺术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它的首要剧目是传统目连戏。目连戏之所以能成为弋阳腔的看家戏,既受到宋元之际传入江西的傀儡戏的影响,也是江西发达的宗教文化和繁盛的民间信仰这一独特历史环境所致。弋阳腔正是在目连戏的基础上,完成了"依字行腔"、"错用乡语"等唱腔方面的艺术革新。弋阳腔扎根于广大的民间,充满了乡土气息,深刻影响了明清之后的各地高腔剧种。  相似文献   

4.
刘云的《“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一文,认为在鲁迅之前的传统目连戏演剧中,女吊本身即为复仇者形象,而非拙文所谓鲁迅对女吊精神的创造性改造。而支撑作者此一论述的材料与阐释,未免失之三途:首先,对引用的研究文献时见关键性误读,且文章的论述起点即建立于此类误读之上;其次,对使用的核心原始文献的基本背景和性质失于生疏;最后,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每每将鲁迅明确反对的精神内容安置到对鲁迅的思想阐释中,从而根本性地曲释了鲁迅“复仇”话语的意涵。  相似文献   

5.
嘉庆以前宫廷尚未发现皮黄戏,道光时期演出中只有零星的两出皮黄剧目。嘉、道时期"乱弹"和"侉戏"都不含括皮黄。咸丰末年从民间招进的艺人中有近六成以上属皮黄,极大丰富了宫廷皮黄剧目,皮黄戏通过"花唱"演出形式征服了清宫帝后。同治时期,民籍演员虽然被裁撤,但延续了咸丰朝的发展势头,档案出现"西皮""二簧"等称谓,"乱弹"亦专指皮黄。光绪朝大量皮黄名角和戏班进宫,使得皮黄戏成为宫廷演剧的主流,宣统时期皮黄剧目则完全占领了演出地盘,进入全盛时期。宫廷与民间的皮黄戏演出,共同促进了京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岩 《兰台世界》2017,(8):115-118
据《乾隆添减底账》记录,乾隆三十一至三十五年间有四次于上元佳节前后上演侉戏,其演出所用黑炭数量与唱曲所用炭煤总量相当,说明二者所演剧目数量相差不大,能够连演十四日也说明侉戏在当时的宫中已经存在一批帝后认可的常演剧目。另外,宫中冬季取暖烧水以红罗炭为佳,黑炭次之,煤又次之。侉戏演出全用黑炭而唱曲则主要用煤,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侉戏在乾隆中期宫内受关注的程度已经超越昆曲。  相似文献   

7.
田可新 《青年记者》2017,(24):60-61
作为大众日报济南记者站的文化口跑口记者,我常年关注、采写山东省会大剧院的各类文化活动、艺术演出,也因此有了多次与国内外顶尖剧团、业内知名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展开深入采访和交流的机会.自去年起,在领导、老师的指导下,每逢重点剧目、知名艺术作品来济亮相山东省会大剧院,我都适时进行较为细致的采写,截至目前先后在大众日报“周末人物”刊发《〈琥珀〉:用爱突破都市人的精神困局》《〈一把酸枣〉:晋人捧出的精神美餐》《〈办公室的故事〉:唤醒时代记忆》《〈西安事变〉:展示国粹美,抒怀家国情》等多篇专题报道,在此,谈一下采写此类报道的收获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听京剧,常为它唱词、道白的精粹而折服。本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案情诉状,只一二句话就说得明明白白。为什么许多传统剧目唱段都能众口流传?一个原因就是唱段精短简练。戏剧研究家陈多教授谈到京剧的问题与发展时说,新编戏的后期工程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中心唱段删繁就简,使其尽快进入观众的耳朵,进入票房;二是把服装道具删繁就简,使全国大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8日《今晚报》3版《〈华子良〉光彩夺目》一文谈到,《华子良》这台戏有强大的演出阵容,“剧中的主要艺术形象都是由国家一级演员扮演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10.
白字戏是在乡社祭祀赛会环境中生长的地方戏曲,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直到今天,祭祀演剧始终是其最主要的演出方式,而白字戏受众群的主体也始终是乡社文盲与半文盲的中下阶层。这两个方面对白字戏的传统剧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出鲜明的祭祀仪式特征。其祭祀仪式性具体体现在祭祀主题、祭祀结构程式以及讲究吉祥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例戏是戏,更是仪,俗民更重视仪,闽南地区以吉祥性质的例戏居多,因此,文中提出"吉祥例戏"概念,基于媒介环境学视角,侧重于传播仪式观这一文化指向,阐释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因素。文中认为"幻象"是戏剧审美传播媒介,乡村吉祥例戏通过一系列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动作、道具共同营造神秘的"幻象",使戏台和祭台所构建的空间所代表的时空意义进入历史的文化范畴,达成人神交流;剧目是宗族意义传播媒介,族群通过剧目实现族群认同感和历史记忆的延伸过程;演员的宗教行为模式是仪式性目的表达媒介,戏曲艺人呈现一整套完整规范化的行为方式,拥有象征和隐喻功能,表达祈福驱邪的仪式性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济宁医学院为例,构建了由〈医学信息学〉、〈医院管理学〉、〈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病案信息学〉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组成的医学信息学课程群,并对其内容整合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家电台的戏曲节目办得好不好,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强不强,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是剧目是否丰富多彩,剧目的选择和鉴别是否恰当。粉碎“四人帮”以来,中央台陆续开放了六十多个剧种的700多个剧目,其中有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以及经过加工整理的历史题材剧目和传统戏。这样一批剧目的开放,结束了一花独放的局面,丰富了广大听众的文化生活,初步满足了戏曲爱好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吴川木偶戏与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民间艺术文化的一种存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在表演、音乐、剧目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形态,同时在行当角色、形制结构、戏台与戏具方面有着独特的技艺特点,保留了不少演出习俗。在当前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趋艰难的情况下,吴川木偶戏的技艺传承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昇平署档案来看,清宫乞巧节演戏活动应分为祭祀献戏和观赏演戏两类。祭祀献戏的性质为娱神,因此献戏戏目非常稳定,《七襄报章》和《仕女乞巧》历朝不变,献戏地点以圆明园为多,圆明园被毁之后均在紫禁城或西苑内。观赏演戏的性质为娱人,因此除开场、团场外并无一定规律。《七夕佳辰》《银河鹊渡》《鹊桥密誓》为常见的开、团场剧目,其他剧目大多与乞巧节俗无关,常有连台本戏和折子戏出现。  相似文献   

16.
安顺地戏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其在表演形式、剧目、唱腔等方面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对安顺地戏进行档案式保护,有利于加强中国戏剧文化遗产的抢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在怀化市档案馆阅览室里,湖南省戏剧工作者李怀荪教授正在查阅研究辰河高腔目连戏的档案资料,由于我与这位戏剧教授相熟,故一边听他侃目连戏,一边阅览那一卷卷、一盒盒目连戏档案资料,顿觉身居在喜闻乐见的目连戏世界。  相似文献   

18.
近日,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批评一部分革命戏的娱乐化倾向。称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6月7日《山东商报》)  相似文献   

19.
以近代报刊媒体为主体史料,进行专题研究日益受到海内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佳作也不断涌现。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李谷城博士在《香港〈中国旬报〉研究》一书中就展示了其独特的思考,从而拓宽了辛亥革命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近日,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批评一部分革命戏的娱乐化倾向。称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6月7日《山东商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