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人章学诚语:“《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①既然,《诗品》为论诗之“初祖”,那么它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诗之工拙与优劣呢?有的学者认为“钟嵘以‘滋味’为诗歌批评的最高标尺”,②“显然,这‘味之无极’的滋味,就是钟嵘衡量诗歌作品艺术水平高低的最高标尺。事实上,钟嵘在诗歌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歌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诗论。以《诗品序》为中心剖析钟嵘的诗学观,即:追求自然美的"自然英旨说";情与物之"滋味说";定品第显优劣及诗者发泄哀怨凄苍的"风力说"。  相似文献   

3.
《诗品平议》是陈衍专论钟嵘《诗品》的作。陈衍对于《诗品》以批驳为主,眼光挑剔。究其原因,陈衍是在以“学人之诗”思想衡评“诗人之诗”之论。《诗品平议》是陈衍“学人之诗”诗学思想的一次评论实践,浸染了清末学术风气,也体现了陈衍自己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杨春柳 《中国教师》2010,(22):30-31
<正>古诗教学的"诗味"在哪里?钟嵘《诗品序》云:"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又云:"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相似文献   

5.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钟嵘在《诗品》中将魏文帝曹丕的诗置于中品,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以曹丕的诗歌为出发点,结合钟嵘《诗品》所体现的审美理想、评判标准,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质疑,并且得出结论:钟嵘将曹丕置于中品是缺乏足够理据的.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序文谈到“诗之至”的标准,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魏晋以来的文论,普遍重视文学“滋味”的论述,钟嵘诗评故有此说。钟嵘诗评的这一标准,实际上指出了怎样品评“诗味”的问题。一部《诗品》,评述某诗人五言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他所品评的同品诗人之间的次序是“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但他在具体评价诗人诗歌的创作成就时往往流露了对于他们之间优劣关系的看法,这就是《诗品》的品内之品。细致地辨析清楚同品诗人的优劣关系,既可以了解《诗品》的品内之品,也有助于加深对钟嵘诗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10.
钟嵘对郭璞《游仙》诗的评价,集中体现了他对游仙诗的态度,但因《诗品》版本讹滥,导致个别地方文字错乱,从而给后人解读带来了很大麻烦。李善的曲解和清代学者对钟嵘的不满,均是误读所至。在对多种版本细加甄别的基础上,结合钟嵘论诗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的特点,是我们正确认识《诗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文论史上,首次从纯文学的角度探讨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诗论专著是钟嵘所著的《诗品》.他在《诗品》中提出了"穷情"的概念,其所论述的一系列诗歌审美标准也都是以"穷情"为核心展开的.钟嵘认为只有"穷情"的诗才"有味"."情"出现于他对上、中、下三品诗人的评价中,可见钟嵘对诗歌"穷情"的重视.以"穷情"为核心,分别从创作和接受角度阐述"穷情"要"自然",有"滋味"."穷情"理论的产生,对诗歌审美价值的张扬和"审悲快感"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辉 《语文知识》2003,(11):12-13
钟嵘《诗品》认为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胡应麟《诗薮》也说“陈王(曹植)才藻宏富,骨气雄高”。是什么原因使曹植的诗形成了骨气雄高的艺术特色昵?我们认为,一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二是对命运的顽强抗争。  相似文献   

13.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5.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6.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7.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8.
《诗品》重视怨诗,在钟嵘眼里,同是怨诗,因为诗人个性与经历不同,其“怨”的内涵就不同,因此造成其诗歌品藻之高下和怨情之丰富,通过对汉代怨诗的解读,说明他是如何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诗学这一理论的。  相似文献   

19.
论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矛盾性曹丽环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后代诗人影响很大。一提起陶渊明,人们就会把他和“隐逸”“淡泊”“脱略世故”等联系在一起,钟嵘《诗品》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陶诗论者大多也认为了是“闲适的”“浑身静穆”的田...  相似文献   

20.
鉴赏诗词如入宝山 ,须寻径而入 ,方能观景览胜。有哪些角度呢 ?首先是诗味的玩索。味即情味、意味、韵味 ,钟嵘《诗品》 :“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 ,是诗之至也。”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可见玩索诗味之重要。中唐诗人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十年曾一别 ,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 ,夕阳千万峰。”以画结尾 ,人生的辛酸悲苦都落在夕阳群峰之中。离别之悲 ,身世之苦 ,即诗味。写得多么悲怆 ,夕阳群峰意象寄众多情味 ,可谓以景结情。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惜别之情全在这天际流之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