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主角,她们都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就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本文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杜丽娘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时代特征,如果说《西厢记》表达的是封建的婚姻制度如何对幸福的恋人设置障碍并加以迫害,那么《牡丹亭》是写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爱情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牡丹亭》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整个传奇以“情”胜“理”,热情地讴歌了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剧中的杜丽娘相比此前二百多年前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更具反抗精神。崔莺莺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崔莺莺与杜丽娘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环境、爱情观、结局等角度分析比较中得出,二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叛逆,她们身上显示出封建社会女性罕见的反叛色彩.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并称“爱情双璧”,二者都是以青年男女大胆主动追求美满婚姻爱情、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为主题。他们的敌对势力异常强大,尽管杜丽娘与崔莺莺、柳梦梅与张生、春香与红娘在性格上千差万别,但他们最终都通过共同的奋斗与合作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中有着新的文化内涵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与《牡丹亭》同演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王实甫与汤显祖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他们的爱情理想。这两首用热烈音符谱就的青春、爱情赞歌。几百年来,撞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们的心扉。崔莺莺与杜丽娘也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至情至真的化身。文章通过对《西厢记》与《牡丹亭》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出王实甫、汤显祖二人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社会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6.
"凉州贤孝"《十里亭》采用先顺序再倒序的"珍珠倒卷帘"结构,将凉州民歌的"表古人"和歌咏爱情两种传统主题整合为一体,以"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为比,以崔莺莺和张生的惜别之情为主旨,使民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与"赋"巧妙结合,融叙述、描写和抒情于一炉,以表现崔莺莺与张生依依惜别的恋情。"凉州贤孝"这种将多种传统创作元素的交融整合,体现了民间说唱艺术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经历了主题和人物关系等方面的改变。两位作者在同一爱情问题的不同处理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从中可以看出唐、元两个朝代儒生、女子的社会地位之不同。  相似文献   

8.
放眼世界文坛,明代中晚期正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恰在此时,出现了两位伟大剧作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的剧作各自代表着同一时期东西方戏剧文化的光辉成就,两峰并峙地屹立于世界的文坛。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历来被当作歌颂爱情与青春的典范。据史考证,两位大师从未有过任何直接的交流和借鉴,但二部作品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我们将二者比较研究,可以看到中西戏剧在同一发展时期的异同,从而探讨中西古典戏剧的民族特点和发展规律。 朱丽叶与杜丽娘的比较—追求爱情的实践者和梦幻者 朱丽叶与杜丽娘都是封建势力的判逆者,都追求着美好自由的爱情。她们都有情人,甘心为了爱而不惜牺牲自已生命。朱丽叶为爱而死,最终长眠于情人的身旁。杜丽娘为情而死,死而复生,最终与心上人厮守。然而,就二者性格而言,朱丽叶偏于外露,自由活泼。杜丽娘偏于内向,比较含蓄。朱丽叶是追求爱情的实践者,杜丽娘是追求爱情的梦幻者。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大多以“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来归纳、评价《牡丹亭》的思想意义和杜丽娘这一形象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牡丹亭》的戏剧冲突并不是建构在杜丽娘、柳梦梅与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上的.《牡丹亭》着意写的是少女思春,是一个情窦已开的少女对爱情、对异性的渴望,是性欲的觉醒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臧德明 《文教资料》2011,(19):14-15
《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这一出由六支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崔莺莺与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爱情生活中,崔莺莺和霍小玉同样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忍气吞声地接受被弃的命运,一个则在死后也化为鬼魂展开复仇。对这种不同结局的安排,既是崔莺莺与霍小玉不同身分和地位以及家庭环境所决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元稹塑造崔莺莺,有自饰的动机,体现了他"补过"的男性封建思想;而蒋防塑造霍小玉,则是对李益负心的谴责,且对霍小玉的遭弃充满同情,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牡丹亭》《桃花扇》中杜丽娘和李香君两位女性,是明清女性爱情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她们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是女性对自身爱情观念的探索和深化。也反映出现实中女性渴望解放,对个性自由不断追求,暗示了社会思潮的变革和进步。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的觉醒同样会影响现实中的万千女性,为自己而争取幸福,不甘于做闺房淑女.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平等,女性解放的呼声不断涌出,可以说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意识的觉醒,给清代以及后世带来了一定解放思想的作用,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运用了虚实相交的创作手法,设置了两个不同的空间场景——虚幻的梦境与冥界,现实的闺阁和闺塾。杜丽娘在这两种不同的空间内展现其双重的性格:在虚幻的空间,表现出一种追求真性情的"越礼";在现实的空间中则表现出对传统道德礼仪规范的"守礼"。这一创作策略的运用使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传奇爱情既具有现实性,带来真实的戏剧效果,同时也承载着汤显祖对情与礼关系的思考,隐含着汤显祖的"情礼合一"观。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真实地反映了明清青年妇女的苦闷,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遭遇赢得了众多青年妇女的同情之泪,留下了许多富有诗意的遗闻轶事。俞二娘、商小玲、内江女子等妇女的申吟与抗争,是杜丽娘爱情追求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6.
在晚明的传奇作品中,鬼情戏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红梅记》与《牡丹亭》都是其中的代表。李慧娘和杜丽娘都是性情女子,在剧作中都被剧作家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都是为了爱而离魂还魂,但具体的"情"以及对剧情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有所区别。基于此,通过对两部传奇的"鬼神"形象的对比,分析其各自的特色,推及"鬼神"形象在传奇作品的重要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于梦中结合,经寻梦不得后,她相思成疾,继而病亡.汤显祖因袭前作情节,避开她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让她死于疾病.但从深层次看来,这与《牡丹亭》的主旨、作者的儒家思想和传奇的奇异色彩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上下本的剧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