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迅速成为一个人数庞大、相对特殊的群体。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就业状况、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心理状况等四个方面考察艺术类大学生全貌,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通过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并未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比其他专业更有难度,故要从高校教育、社会实践以及自我认知三要素出发,建立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教学(专业)策略、实训策略、心理策略等就业能力培养策略,从而完善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理工科女大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女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由于她们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小 (一般在 1 0 %~2 5 %之间 ) ,所以往往不引人注意。理工科女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异性群体占主导的社会环境之中 ,她们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不得不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自己 ,而对这种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一直少有人去关注和研究。近几年来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女大学生 ,特别是理工科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以及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促使我们开始注意关心这个群体 ,进而发展为调查和研究她们的思想心理变化的轨…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们形容扩招后入学的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他们面临的就业“洪峰”。2003年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次“洪峰”,“洪峰”将至就引起了各界的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呢?与前几年相比有何变化呢?本文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某地方工科院校自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一、近几年就业情况本文分析的样本为某地方工科院校2000年以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涉及到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化工类、建筑类、艺术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类等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总量约占调查对象的71%。其…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并未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比其他专业更有难度,故要从高校教育、社会实践以及自我认知三要素出发,建立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教学(专业)策略、实训策略、心理策略等就业能力培养策略,从而完善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痞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高等院校女生人格状况,为高校女生人格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运用大学人格问卷(UPI)在湖南省的某理工院校对504名2005级女生进行人格测查,并抽取男生样本858名作为性别比较因素。结果:(1)有第一类人格问题的女大学生比例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男大学生。(2)女大学生人格问题症状选择率排前列的项目依次为:在乎别人的视线,缺乏自信心,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父母期望过高,情绪起伏过大。(3)非独生女与独生女的UPI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生源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城镇生源女生;文科类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理工类女生。结论:女大学生人格问题比男生严重,农村生源女生人格问题比城镇生源女生严重,文科类女生人格问题比理工科女生严重;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生源女生和理工院校中文科类女生的人格健康教育,以优化她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所遭遇的就业难或就业的不确定性,除了艺术类劳动力市场的自身特点之外,是否与其就业能力有关?本研究以艺术院校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他们自我认知的就业能力总体水平较高,系别对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影响,在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基本能力上的表现愈好,其就业能力整体就会愈强。依据研究结果,大学生亟需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及办学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或招生计划,推进教学改革,完善生涯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安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十所本科院校中,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分析的三类大学生中,理科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文科类,文科类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优于艺术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体育行为和体育意识的差距,这与三个科类的学科特点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评价要素看理工科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创造型的科技人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涉及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探讨理工科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一、理工科大学生创造能力评价要素的探讨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1.问卷编制。在对清华大学部分因材施教生的导师和班主任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创造心理学的有关文献,我们编制了理工科大学生创造能力的行为表观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7O个条目.采用评定量表的形式,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丽水学院23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它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占较高比例的大学进行创新精神培养现状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少数民族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显著强于其他类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理工科类少数民族大学生显著强于文科类。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应高度重视反思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本民族特色文化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医科大学新生UPI与SCL-90结果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1279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问题检出率为11.4%,UPI结果中A、B类学生占22.3%(264/1184).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抑郁、焦虑等方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性别、专业满意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结论:医科大学新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有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理学院不同学术背景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方法:问卷调查法,对医学类、理工类和文科类3个不同学科的1131名大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抽样调查。结果:文科类学生有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显著高于理工科和医科的学生。医科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方面比较主动。结论:大理学院不同学科类的大学生学习习惯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尹兴凤 《学周刊C版》2015,(12):166-167
通过跟踪调查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问题筛出群体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特点,提高大学心理适应及处理应激的能力。整群抽取某理工科大学1329名大二学生做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以SCL-90再测结果为依据,从群体和个体层面描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心理问题筛出群体的阳性症状均得到极大缓解,且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和恐怖方面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其心理状况好转程度显著优于普通学生的变化程度。本文从学校层面的心理干预措施和学生层面的应对能力两个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为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某高校2019年毕业生32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自制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问卷,分析影响心理状态相关因素,并制定合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325例高校毕业大学生中,就业困难人数为176例,占比为54.15%,而家庭经济情况、就业目标、居住地、薪酬福利标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大学生;大二、大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于大一、大四学生;文科类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理工科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因此,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此次调查以江苏高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形式,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6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881份,有效率为91.9%.  相似文献   

18.
毕业生期望什么样的职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相关问题,改革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笔者于2002年4月对东南大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近二分之一,实际回收857份,其中男生646份,女生211份,回收率为86%.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选择三项)两种方式来回答问题.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期望、职业素质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才市场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2139名高职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由此了解当前高职医学生的大学适应和心理弹性现状,探讨心理弹性对大学适应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各高校应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增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相关问题,改革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笔者于2002年4月对东南大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近二分之一,实际回收857份,其中男生646份,女生211份,回收率为86%.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选择三项)两种方式来回答问题.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期望、职业素质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才市场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