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某日我做了一份无糖木瓜奶昔给学生们,他们尝了尝说有点苦。我再放了一勺蜂蜜,他们改口说味道挺不错。还有一日,我做了一盒酸奶,朋友说,酸得实在没法下口。然后,我加了一大勺白糖,她再尝尝,说味道好多了,喝一杯没问题。其实,差别就在这一勺糖或蜂蜜上。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甜食和甜饮料,因为甜味是人与生俱来的第一味觉,  相似文献   

2.
某日我做了一份无糖木瓜奶昔给学生们,他们尝了尝说有点苦。我再放了一勺蜂蜜,他们改口说味道挺不错。还有一日,我做了一盒酸奶,朋友说,酸得实在没法下口。然后,我加了一大勺白糖,她再尝尝,说味道好多了,喝一杯没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日作文讲评课上,在评价一位学生的习作时,小凯这样说:“一篇这么感人的故事,让他说得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我随口对小凯说:“你可以把它变成一杯咖啡吗?”小晴接口说:“咖啡太苦了。”我又说:“如果你不喜欢苦味,还可以加点糖,如果喜欢喝奶,你还可以往里加些牛奶,那一定是香醇可口,回味无穷。是喜欢苦的,还是喜欢香的、甜的,全凭你的喜欢。”话说到这儿,学生个个眉飞色舞,跃跃欲试,低头改起自己的习作,那认真劲真让我感动。20分钟过去了,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跑到我跟前兴奋地说:“老师,你看看我的作文,是不是已经把白开水变成了加…  相似文献   

4.
生活就像一杯加了糖的咖啡,不搅动它,咖啡仍是咖啡,糖仍是糖,一旦搅动之后,便甜中有苦、苦中带甜了……——题记6月24日晴快考试了,圆头的身子还是和他的头一样圆。我对他说“:怎么学习越紧张时你的身子与头越谐调呢?”他打着哈哈,说“:越到临考时,食堂的菜做得越好,加上还有午休的时间,每天跟养猪似的,不肥才怪呢!”圆头对我说,他曾经对着他前任班主任的背影骂过“我要砸死你家的狗”,结果被原来的学校“隔离”,再不能“回归故里”。现在,他和我住一间寝室。我们一见如故。深夜,老师查房,几束耀目的手炫酷博客电光毫不顾忌地照在我的脸上“…  相似文献   

5.
徐玉娟 《海南教育》2014,(24):95-95
朋友从国外出差回来,给女儿带了一盒巧克力。外表黑乎乎的,没啥看头。我接过女儿递过的一颗,咬一口,又苦又涩,可是却露出了一颗红中透粉的糖草莓。再咬一口,苦中透着甜,别有一番滋味。品尝着巧克力,我不禁想到了教育的批评艺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古训总使人谈“批”变色,批评似乎永远裹着苦涩的外衣。其实,批评也可以是藏着甜心的巧克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它。  相似文献   

6.
丁旭东 《阅读与鉴赏》2011,(5):42-42,66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有时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更重要。”爱迪生的前半句名言曾经让中国的传统教育为之痴迷.多少学子在此理念驱动下,吃尽了苦中苦.成为人们羡慕的“人上人”。  相似文献   

7.
梅红英  陈伟 《湖北教育》2002,(17):25-26
案例1 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如下实验:①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温开水170克和450克;②分别加入白糖30克和50克,待充分溶解后问哪杯糖水更甜。本意是让学生分别计算每杯糖水中糖占了百分之几,比较大小后得出哪杯糖水甜,然后诱导学生得出“如果计算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则更便于比较”,进而引入百分数意义。谁知问题刚抛出来,竟有一位学生没等举手就兴奋地说:“让我喝一口”,把全班学生逗得哈哈大笑。该怎么处理?该教师沉默了几秒钟,果真让这位学生当众“喝”了,并让他把品尝的结果暂时“保密”;再问还有谁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让“喝一口”的学生说出“秘密”,验证其他学生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上电视     
童年,就像一杯神奇的咖啡,喝完后许久,还会让你回味无穷。至今,我的记忆中还珍藏着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上电视。五岁那年,我家楼下来了个卖玩具的叔叔。那些毛茸茸的玩具,我都是第一次看见。楼下的小朋友纷纷好奇地围了过去,他们都激动得又叫又嚷,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生活告诉我     
生活是一杯苦涩的咖啡, 如果我们给它加块糖,那味道就会不言而喻了,如果我们给它加上酸果汁,加上辣油味道就是各种各样的。生活中我们会体验成功,也会在挫折中尝到回味“汤”: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0.
读着《幼儿教育》今年第三期上毛晓青女士写的《美丽的谎言》一文时,我的眼睛不知不觉地湿润了。在为毛女士对女儿用心良苦的“爱”所感动之余,我想起了与她极为相似的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妈妈。童年的回忆美好温馨,虽遥远却清晰。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我的母亲——一位温柔可亲的“孩子王”,却  相似文献   

11.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有说不完的话,童年有讲不完的事。童年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回忆。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把糖放进柿子里,做糖拌柿子,然后她去洗菜。我想:不就是做糖拌柿子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我便把调料盒拿了过来。左看看,右看看,终于找到了一盒雪白的“糖”, 但好像又比我平常看到的砂糖细小,可能是高级白砂糖吧,也就没多想。放完糖后, 我自己先尝了一口,但这一尝,差点没吐出去。这味道又怪又威,叫什么糖拌柿子!我就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买了烂柿子回来啊?”“不会呀!”妈妈说完也尝了一块,刚放  相似文献   

12.
“恬恬,快来吃饭!”我端着饭碗来到女儿面前。“妈妈,我不想吃。”女儿还在摆弄着她的积木,头也没抬。“快点,妈妈下午还有事!”我不由地提高了嗓门。“我……”女儿还想说话,我已将一勺饭送到她的嘴边,她只好将话打住,不情愿地张开了口。“哇!”她将刚吃到嘴里  相似文献   

13.
翻绳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游戏。记得我小时候,随便弄一根绳,就可以玩很长时间,有时是和伙伴一起,两个人你翻一次,我翻一次,看谁想的花样最奇特,能把对方难倒;有时是自己一个人,两只手自如地穿来套去,把一根小小的绳子一会儿变成飞机,一会儿变成降落伞,一会儿又变成了一把笤帚……翻绳让我与伙伴的友谊飞长,翻绳让我的童年其乐无穷。教女儿学翻绳,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记得上次回老家,女儿刚上火车时,还兴奋得四处乱看。可长长的旅途终于让女儿感到厌倦,她一个劲儿地问我:“妈妈,为什么还不下车?”为了稳定女儿的情绪,我说:“别着急,让妈妈看看…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儿想跟商场的阿姨要气球,但不敢去要,于是妈妈带女儿在路上做对话练习。本来练习得很好,妈妈突然想试试,如果拒绝她会怎么样?没想到女儿哭得非常伤心,让人心疼。之后,妈妈拿出来一颗糖给她,说是“勇气糖”,并告诉女儿“被拒绝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15.
雨兰 《山东教育》2009,(11):54-54
“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我买这么多的书呀?”有一天,女儿忽闪着大眼睛问我。“因为妈妈觉得,每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妈妈想给你一个充满书香的童年。”我笑着回答女儿。  相似文献   

16.
我和女儿的经历,颇有些现在炒得很热的“虎妈战歌”的意味。之所以这样说,有两个原因:首先,作为一名专职的乐器演奏者,我对音乐以及乐器特性的了解比其他家长多一些,因此,对于女儿的要求也就容易偏高;其次,我跟女儿对音乐有共同的追求,作为一个“在路上的人”,在女儿学艺伊始,我就给“即将出发”的她定下了诸多规矩。而这些规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悲喜交加”的故事,不仅贯穿了女儿的童年和青春期,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17.
一天,突然收到好朋友杜娟发给我的一封e-mail,向我诉说她的烦恼。在信中,我似乎能感觉到她的心焦心痛。原来,这两周,杜娟被她三岁的女儿“折磨”得筋疲力尽。虽然因出差只与女儿分别一周,可是女儿却与以前判若两人,一点也不那么乖了,常常为一点很小的事情发脾气,摔东西。本来两岁半就能自己用勺  相似文献   

18.
搬回老家     
女儿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之时,便被婆婆接到乡下老家。当时,我真担心得茶饭不思,寝立难安。但是,由于我们夫妻工作忙,无暇顾及,只能望而叹息,无可奈何,仅靠一线电话偶解“相思”之苦。但听电话那头都是女儿“爷爷、奶奶”的呼唤,我心酸至极,女儿搬回老家后似乎已淡忘了我。  相似文献   

19.
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劫数:女儿凡琪出生时,差点因“胎儿宫内窘迫症”而窒息;两岁半时,又因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而被送上了手术台。女儿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委实让人怜惜。因为这,女儿从小在家里就被当作“宝贝”处处被我们呵护,生怕再有个三长两短。女儿也挺争气,不但字写得端端正正,歌唱得悦耳动听,而且还十分听话,讲卫生。周围的邻居都夸我家养了个乖乖女。  相似文献   

20.
去年夏天,我带不满4岁的女儿出外旅游。坐在卧铺车厢,活泼可爱的女儿和邻座的几个乘客玩得挺熟。有年长的爷爷,也有中年的伯伯,还有年轻的叔叔,他们都喜欢女儿的大方与机敏。途中,一位伯伯——某农业大学教师,问我女儿:“妞妞,长大后干什么呀?”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