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文化是什么?这是个争论纷纷,难以一言蔽之的问题.我们曾为"徽学"、"徽州学"或"徽州文化"的名义作过旷日持久的争论.经院式繁琐的名义之争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不在名词,而在实质.  相似文献   

2.
对于徽州学,即使不能统一看法的话,也没有关系.人们游览庐山尚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何况博大精深的徽州历史文化,我们又怎能做到"一律"?对徽学的定义,最有代表和影响的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已过世的张海鹏先生,他在<"徽学"漫议>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徽学?徽学即徽州学,或曰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严格意义上说,"徽学"(即"徽州学")不等于"徽州文化"."徽学"是研究徽州文化的学科名称,"徽州文化"是徽学研究的对象与内涵.徽州文化是伴随"徽州"这一地域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有2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开始设置,如从宋宣和年间始称"徽州"算起也有800多年历史);而作为一门现代意义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徽学"的形成则在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中,"徽墨墨模、墨谱艺术"地位显赫;在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研究中,"徽墨墨模、墨谱艺术的美学价值",是一个弥足重要且独具中国特色、徽州特色的文化课题,具有"四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徽州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和新兴学科已经逐渐被学术界所承认.但对徽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徽州学赖以成立的学术基础以及对"徽州学"名称的提法,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概念.我在这里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泉州学与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均为地域文化。本文侧重从泉州与徽州两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人文性格等方面作一比较研究,认为大传统在泉州文化和徽州文化中均占主导地位,这就印证了地域文化的多元一体性,而相对于其它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精神则是泉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徽州学概论》序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学概论》一书第一次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将徽州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综合、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在徽州学研究方兴未艾,与中国敦煌学、中国藏学并列成为显学大步走向世界的情势下,为徽州学学科建设作出了新的努力,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8.
《徽州学概论》对徽州学学科体系架构有不少重要的思考.必须从徽州学、徽州文化的定义、内涵、本质特性、内在逻辑规律的进一步开掘中探寻徽州学学科体系的合理构架.“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文化“、徽州特定地域的地理人文、徽州学之所以成“学“的内因是整个徽州学学科大厦的最需要关注之点.全方位做好徽州文物、文献、文书等资料工作是徽州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门研究徽州文化的学问就是徽州学,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应该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我看徽文化     
徽州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长期以来,由于它在较为封闭和静态的特殊不境中衍生传承,在某些方面形成了颇具地域色彩内文化个性特征,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文化大撞击、大融合,寻求对话与沟通,尊重差异与个性,构建多元并存、互动互补新经济文化格局的大背景下,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人将徽州学与藏学、敦徨学相提并论,称作当代三大显学.  相似文献   

11.
徽州学已成为国际性显学.中外学者在这个园地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一批有关徽州商人、宗族制度、佃仆制度、土地制度、新安文化以及徽州地理、人口、方言、风俗、建筑等等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然而徽州学的另一个领域,即有关徽州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肯定明清徽州科技在全国的  相似文献   

12.
《徽州学散论》一书在对徽州文化诸多文事象进行具体描述的同时,重点对徽州文化的形成、发展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意义寻根”、宏观探研,从新的视角研讨徽商话题,有不少新的观点和内容,是对徽州学研究的一种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13.
隋末天下大乱,歙州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唐初主动归唐维护一统,具有意在"靖民"的"王之大节";汪华对地方安定、徽州文化的奠基、国家的统一都有重要贡献;由此衍生的汪华文化现象成为徽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徽州这块土地上,有着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进入其中,似在水墨丹青画中行,让人流连忘返.徽州历史文化,充满着无穷的魔力和魅力,其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种文化氛围和才子艺人们的良苦用心.正源于此,我们更应在徽州园林文化中探索"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等审美观念.作为一门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我们倾其一生也无法窥其全貌的,但正因其宏博、精彩,才吸引我们去探求、去抚摸、去咀嚼、去亲近.同时运用这些哲学观念于包装设计过程中看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徽州学     
徽州学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徽州文化的时间概念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但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不能限于这一时间范围。一个文化的形成,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影响力的延续,如徽州宗族社会始于宋,形成于明清。但中原氏族迁徙到徽州这块土地上来,却从汉代就已经开始,其逐步土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徽州学     
徽州学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徽州文化的时间概念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但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不能限于这一时间范围。一个文化的形成,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影响力的延续,如徽州宗族社会始于宋,形成于明清。但中原氏族迁徙到徽州这块土地上来,却从汉代就已经开始,其逐步土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考察黄山市时对徽州文化的精彩概括,指出了徽州文化包含的"文化、贸易、医学、教育、建筑"五个基本要素,囊括了徽州文化的五个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揭示了徽州文化最重要的本质特征,透析了徽州文化具体人文事象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我们深入开展徽州文化学术研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徽州大姓》对徽州方、王、江、洪等25姓氏进行了系统梳理,分别阐述其发展的脉络,并介绍不同姓氏宗族的独有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为进一步了解徽州和进行徽学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对灿烂徽州文化的研究热潮促成了“徽州学”学科的勃然兴起,《徽州学概论》是第一部对徽州学学科、对徽州文化作全面论述的著作,深入浅出,具有普及性、通俗性、学术性。徽州学研究,无论是作总体史观的区域体系研究与作专题、个案研究的结合,还是徽商研究的深入,都需要从时代的角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扩充丰富研究资料,在思维方式、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以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