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和《汽车机械制图》等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骨干课程。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独立课程设置,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但它们却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分开独立授课,导致了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而且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组织与实施教学时,理论与实践很难同步。在教学设置上,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有的跨学期更有的跨学年,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中职教育教学中,对于工程类的专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十分常见,这导致很多中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企业很难找到对口的职工。电工专业的学生无法找到对口工作,企业寻觅不到合适的职工,这对整个电力行业和经济社会都有双重的不良影响。《电子线路》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课程内容,传统教学更注重对电路基本原理的分析和讲解,其教学重点在于能否让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电路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各个学校水平的差异性,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程度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重点介绍了对口单招《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今教学理论、专业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严重脱节,这是我国师范教育的通病。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并结合"以学促教"的思想,可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鉴于多数小学生初步接受数学思想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案需要思考再三,反复打磨。在此过程中,注重与生活紧密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职业教育教育的实施中,对于工程学科专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并导致着很多电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企业也无法招到需要的职工,进而对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双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文章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出发,重在对口单招《电子线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观点     
“三缺”误导职业教育实践
  一是培养目标缺陷: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是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这在当初是正确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后来发展起来的管理类、服务类、事务类、设计类专业有了长足发展,接近专业数的一半。如果理论假设不能与时俱进,将这些专业人才也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来培养,不但违背了管理、服务、事务和设计类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影响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影响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认识。二是课程设置与开发缺陷:认为职业教育是“行动课程”,普通教育是“学科课程”。因此,职业教育要打破学科课程,开发行动课程。近些年来,学科课程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事实上,普通教育中有行动课程,职业教育中也有学科课程。由于违背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固有特点和某些规律,结果,学科课程打不破,行动课程难以建立起来,使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陷入了困境。这种不完全成立的假设,导致学科型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应有地位缺失,阻碍了学科型课程的设置、开发和学生对必要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削弱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照此下去,会影响未来数以亿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三是培养定位与使用脱节的缺陷: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将来都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口工作。因此,无论是制订教学计划、课程开发,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还是督导评估,都再三强调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而事实上,现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只有50%~60%能找到对口工作,另有10%左右升学,30%左右既没有升学,也没有对口就业,从事的是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学用脱节现象如此普遍存在,说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偏离了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没有很好地回应每年上百万不能对口就业的毕业生教学问题,客观上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专业教学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我在生物学专业95级(毕业班)的特设课程《果树栽培》教学中提出,并实施了教师与学生轮流任教的角色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也即交互教学方式,收到良好效果。1 交互教学方式提出的依据与目的 目前,高师生物学科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脱离高师自身特点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法还很普遍。《果树栽培》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列为高师生物学专业特设课程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装载知识的机器,不深入实际,教师始终主宰学…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职生升学面临着缺乏升学动力、课程衔接脱节和社会认知问题等诸多困境。唤醒中职生的升学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高学生的升学决策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探索中职生升学指导策略,是中职学校升学指导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升学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个性化升学指导实践活动、家校融合的协同升学指导以及以高校专业为导向的升学指导等,帮助中职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升学决策。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是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的一种途径,面对竞争和政策的多重压力,唯有将专业学好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财经专业的学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在对口升学的考试科目中,<经济法>是较难拿分的科目,是思想上不能忽视的一门课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对<经济法>的应试规律做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对这类课程是以分科形式设置的,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端。一体化的教育类课程打破原来分科课程的学科界限,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师范性、实用性、基础性、层次性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能力,奠定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0.
高职园林专业花卉栽培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为提高学生理论学习效果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侧重、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交叉、教学方法多样化运用、考核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来加强教学的效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对纸上谈兵式的学习方式感到很厌倦。更有甚者居然不知道天天做会计分录有何用处,因此产生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12.
浅谈对口升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对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源复杂,容易忽视对口升学的学生群体,没有针对对口升学的课程设置,淡化了中专阶段到大专阶段教育的不衔接,自然形成了对口升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对口教育。对口升学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心理现状,对口升学的教学时间等客观要求对口升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进行对口教育。  相似文献   

13.
谈农职校办学中几个关系的处理■张守矩张允全十几年来,农职校在办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专业师资与专业设置,常规教学与灵活办学,安置就业与对口升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学与德育教育等几对关系,导致部分学校教学管理被动,教育质量不高,出现招生难,培养不得力...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学》是高等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研究型设计性综合实验在课程实验及实习中的应用,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花卉栽培》是高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花卉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根据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花卉栽培》的教学进行改革,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迁安职教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农村职业中学,建校20年以来,学校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该校改革课程设置,加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硬。学校对口升学工作连续六年位居唐山市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唐山市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工作先进单位。今年,该校137人参考,133人上省大专线,其中有9人上本科线。运输专业5人参考4个上线(本科1人)、财会专业18人参考17人上线(本科1人)、微机专业41人参考40人上线(本科3人)、体育专业9人参考8人上线(本科1人),农林专业12人参考(本…  相似文献   

17.
报关专业外贸英语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修课,但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中仍存在重讲授轻实践、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教学与专业实习脱节等问题,为此建议在报关专业外贸英语课程立体式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教、管、学"的互动和创新,加强实践与理论并融,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增强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语文教师,使学生掌握毕业走上教育岗位后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学语文教育。长期以来,教学这门课程的模式是教师选定一本教材后,依据教材结构顺序从绪言开始一讲到底。最终导致了“三张皮”现象出现,即语文教育理论、学生原有的语文教育知识与毕业后所面对的语文教育实践严重脱节。进行语文教学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相对僵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其弊端采取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80):89-9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职专学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对口高考"政策.对口高考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对口专业的考试,为优秀的中等职业类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对口高考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同年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对口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和相应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与普通高考相比,对口高考具有考试难度小,门槛低,参加考试人数少,升学录取率高等优点.而对口高考科目中,数学的重要性对参考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试卷中数列和平面解析几何的综合题又往往被作为压轴题,决定着学生能否在对口高考中胜出.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学前专业学生吸纳专业理念与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传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知识传授方法和程序"单一"、学生参与"形式化"、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引领专业实践的问题。"理实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组织与实施模式,可以从实行综合课程、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有效利用专业实训室等方面有序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