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鲜血溅成的桃花扇描写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南明弘光一朝兴亡的历史画面。对弘光帝福王朱由崧的荒淫无耻,阮大铖、马士英这些阉党余孽当政时的倒行逆施、出卖民族利益,高  相似文献   

2.
王珏 《文教资料》2007,(34):60-62
阮大铖是魏阉余孽,投机政治,人品恶劣。政治上为东林党人、复社文人所痛恨,相互争斗几十年。然而作为戏曲名家的阮大铖,他所创作的戏曲,特别是《燕子笺》却深受复社文人的喜爱,甚至为《燕子笺》的传播和保存尽了一份心力。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州,浙江余姚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所处的时代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父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魏志贤陷害。十九岁时,他入都为父讼冤,用铁锤击伤仇人。后来,他领导“复社”成员与宦官权贵——魏忠贤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等作坚决的斗争,几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在浙东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抗清斗争。明亡  相似文献   

4.
桐城遭乱,阮大铖避居南京图谋再起,复社清流作《留都防乱公揭》驱逐之。此揭实为吴应箕主笔,崇祯戊寅(1638)写于无锡顾杲家中,次年南京乡试得以广泛传播"南中",而非有些记载所言写于南京。写作缘起亦有多种说法,但指向一致,意在抨击阮大铖。阮大铖对此揭反应强烈,得势后对复社成员疯狂报复。这一事件对晚明及弘光政局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方以智在晚明文坛享有较高声誉,曾“主盟复社”。就具体情况而言,他仅在崇祯六年癸酉(1633)与杨龙友一起主盟国门广业社第二次大会。对此深入研究发现,国门广业社是三年一次大比之年参加乡试的部分复社成员在金陵举行的以举业为目的文学雅集活动,是复社社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活动于南京、扬州、苏杭等地的说书艺术家柳敬亭,极负盛名,是宋以后最有成就者之一。当时江南许多文人诗家与他有着深厚的交往,其中许多人是主持正议、反对阉党阮大鍼的复社成员。他们或为诗或为文,写其事迹、记其形状,叙其说书,赞其技艺。在那没有艺人地位的封建社会里、一般文人视艺人与妓女同等低下,柳敬亭居然赢得了众多文人诗家的称赞,这不仅又恰恰说明他有着非凡的艺术成就吗?  相似文献   

7.
阮大铖戏曲中“集唐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大铖,明末诗人和戏曲家,尤善词曲。其戏曲作品《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合称《阮大铖戏曲四种》,在明末剧坛甚至政坛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不以人废言"的学术思想中从阮剧中的集唐诗入手,对集唐诗进行归类整理,加以艺术分析,从而提升了阮剧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8.
明末文学家、复社领袖张溥的杰作《五人墓碑记》,是一篇著名的碑文,同时也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散文佳作。该文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明末苏州市民抗击阉党的英雄壮举和其中五人被捕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淋漓尽致地抨击了阉党及其依附者的丑恶行径。文章慷慨激昂,脍炙人口,而又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9.
杨剑兵 《培训与研究》2007,24(3):23-24,43
《樵史通俗演义》较为全面而客观的描述了天启、崇祯和弘光三朝的党争,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阉党与东林党和复社之间的复杂而激烈的政治斗争图景。在总体描述客观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明显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作者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他是明末爱国的文学社团“应社”、“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为人崇尚气节,富于正义感,对于贵族阉党的特务统治深为不满,排击甚力。“复社”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结合,实质上是东林党人同阉党斗争的继续。他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即提倡古学为现实服务。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所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七录斋近集》、《诗经注疏大全合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等。本文选自《七录斋集》。  相似文献   

11.
方以智和王夫之的辩证思想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方认为事物是“相反相因”的,而王则认为事物是“相反相仇”,同时又是“相倚相济”的;二是方用“代明错行”来描述事物在时空中的转化,而王则从常变的关系上来强调事物的转化;三是方用∴图论述了“一”与“二”、“二”与“三”和“一”与“三”之间的关系,而王则重视“两”、“一”这对范畴之间的关系,但对“一”和“三”的关系则鲜有论述。  相似文献   

12.
收录于《青原志略》卷三的对话体短文《仁树楼别录》,对于理解方以智的晚年思想至为重要。余英时在《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的附录部分,曾对该文施以现代标点,可惜尚有不少错误。另外,通过考辨可以发现,《仁树楼别录》的两位对话者方密之与左藏一的关系当在师友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对于三教之间的关系多主张"会通",但会通的理论各异。明清之际皖江学者方以智一生出入三教,他的"三教会通"思想的特点是"批判式融通",在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批判式融通"的积极性在于它对一切学说都保持一种批判同时加以肯定的态度,其消极性则在于因缺乏宗旨而失去学术神圣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在易学著述中,方以智耗费了大量篇幅论证“天人合一”的合理性,试图证明这样一种观点:人不能胜天,天也不能胜人,二者必须和谐共存.方以智认为“天人合一”的“一”是“贞一”,而不是“混一”.“贞一”统摄于“心”.  相似文献   

15.
方以智的《通雅》对古韵通转多所阐说,与其古韵七部说一致;其"对转"、"旁转"之例,合于古韵实际;所列"旁对转"之例,则有不安之处。原因在于,方氏理论上认为方音乃古音之遗存,实践上便以当时方音为主去直接推求古音,以期"一变而至于道",而忽略了《切韵》系韵书在记录古今音变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雅》蕴含着丰富的通变思想。方以智治学广搜博采、穷源溯委,考古决今求创新,并会通中西,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通变精神。这种学术上的通变思想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继承,也反映出明中期后学术变化及西学传入时的时代特征。认识方氏治学精神,对把握方氏学术、学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气象学方面的内容涉及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以及应用气象学等分支。方以智不仅继承发展了前人通过天人感应、阴阳五行来解释和干预天气现象的理论,还批判地吸收融会了当时西方传入的大量科学知识和观念,借鉴了西方的"三际说"等气象理论,形成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然哲学气象观。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乃江南望族,数代家传之易学、理学等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最为显著,构成方氏家学的重要内容。方学渐开创方氏易学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理学思想表现为阐扬心学,倡导性善说,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冀图补救时弊。方氏子孙方大镇、方孔炤皆自觉承传家学且有所发扬,至方以智则成为集大成之大学者。桂林方氏家族家学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家族文化,不但成为家族世代坚守的精神品性和门庭兴盛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其望族生成的最为根本之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