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2007,(3)
鱼类虽然都有其固定的食物范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自然环境变化两方面看,诸如鱼类自身的生长期的变化,水域饵料的丰歉,人工长期投喂饵料品种的变更等因素,它们会改变天然食性。有时鱼类为了谋求生存,在对口食物不丰富的条件下,不得不适应某种饵料。鱼类的食性改变,有  相似文献   

2.
邢乐仁 《垂钓》2006,6(1):44-46
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略) 四、食物的隐固性和可塑性 在研究分析鱼类的食性时,常常发生食物组成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变化的情况。有些鱼类食物组成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鱼类食物的可塑性;有的则比较稳定,变化的程度很小,这是鱼类食物的稳固性。可塑性是指鱼类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稳固性则是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有保持原来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邹思全 《钓鱼》2008,(14):28-29
五、配制饵料: 鱼类为了生长、发育和繁衍,各阶段的食性也有所不同。所以,生长期的小鱼,多以动物性饵料和富含动物蛋白的饵料为主要食物,来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发育期的鱼类多以植物蛋白质含量高和富含葡萄糖物质的饵料为主。孕育繁衍期的鱼类,需要大量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来维持育卵和产卵消耗的能量而大量进食,  相似文献   

4.
柏名荣 《钓鱼》2004,(19):26-26
青鱼是摄食动物性饵食为主的鱼类。它的食性决定了田螺,河蚬,幼蚌,小虾,蚕蛹是它的喜好食物。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如果水体中有这些动物性饵食的话,它的食性必然倾向于符合自己食性的食物。一般的塘主,养殖青鱼时,不可能专门针对青鱼的食性,去投放动物性饵食,在青鱼失去喜好食物的前提下,它不得不使自己的食性有所改变,去选择被动食物,如麦子,麸皮,菜籽饼,玉米面团等许多种植物类饵。食用这种饵,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三招钓浮鱼     
顾建平 《钓鱼》2004,(10):29-29
所谓浮鱼,泛指生活在水体上层、中层的鱼种,如鲈鱼、鲌鱼,叠鲦、马口之类。因为它们的各自的习性、食性嗜好都有差异,所以,在使用钓具、饵料和钓法上也不尽相同。这里着重谈谈上层小型鱼类的几种钓法。  相似文献   

6.
在大型水库钓鲤鱼,饵料很关键.虽然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对食物不是很挑剔,但季节不同,鲤鱼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生活在大中型水库里的鲤鱼,是以天然食物、素食为主的,有时也会吃些荤腥饵料,食性较杂.如果不了解其食性,是很难有所收获的.在钓野生鲤鱼上,有位钓鱼大师曾说"钓鲫鱼重状态,钓鲤鱼重窝子",这话很有道理,充分说明了窝子对钓鲤鱼的重要性.窝子做好了,再加上后续针对野生鲤鱼胃口的"美味佳肴"(钓饵),钓获这些生性多疑的野生大鲤鱼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7.
打塘食     
孙继和  孙云龙 《垂钓》2001,(12):48-49
在钓鱼实践中,撒饵作窝往往关系到钓鱼的成败。人为地使鱼聚集在一起,以增加鱼儿咬钩的饥会,这就是所说的打塘食。鱼类对各种饵料的选择随季节和地区的变化有所不同。当鱼类喜爱吃的食物量减少时,鱼类对其他食物的选择性加强,开始摄食不太喜欢的食物。这种选择性与饥饿程度也有关系。在垂钓时,打塘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鱼类和地球上所有其它生物一样,都必须从它们的生活环境中取得能量和其他所必须的物质,以维持它们的生存,如产卵、洄游、自卫、以及最基本的体内器官的消耗。在鱼类世界中,摄食似乎是统治一切的“法规”。鱼的食性,由于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就是说,鱼类器官的形态、构造与功能的不同,决定着鱼类可能摄食的种类和效率。在水体中,鱼类摄食的食物种类很多,这在客观上决定了鱼类食性的多样性。伴随着长期摄取某一类食物,它的摄食器官构造、生理特点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按着成鱼的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7,(17)
笔者在多年的水库垂钓中,对我地鱼类的觅食特点和食性进行了细心探索与思考,以下就谈一下笔者在配制饵料方面的心得,以飨钓友们。一、配制饵料还是要接近自然的味道才是最好的。自然界为鱼类带来许多可食之物,植物性、动物性饵料和各种动物粪便、浮游生物、微生物与腐殖质等等。这一切食物都各具特色,植物淀粉类,在发酵分解时,产生甜、酸、醇、香、苦等味道,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7,(8)
饵料是钓鱼的必备之物,许多钓友会针对各个池塘鱼类的食性和习性研究出许多种饵料。钓友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明知水里有鱼,密度很高,但钓的时候却没有鱼咬钩。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术,拿出针对某对象鱼类习性研制的饵料,或是将随身携带的饵料用  相似文献   

11.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不同的鱼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对饵料的反应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2.
吴延明 《钓鱼》2008,(7):46-47
如果用人类的食性来比方鱼类食性的话,道理是相同相通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全国各地由人工投喂饲料所养的鱼也会因经常性、习惯性所投饲料品种结构或搭配不同,久而久之养成了这些池鱼对这些饵料的适应性和“条件反射”,即养成了它们“本乡本土”独特的“口味”。  相似文献   

13.
陈家兴 《中国钓鱼》2000,(11):26-2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说了解自我,认知对方,方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战面胜之。垂钓也是如此,不仅要了解水况、鱼情、气象,还要了解该水域中鱼的食性与摄食嗜好,方可有的放矢选饵钓之。同一品种的鱼,由于生长的水环境不同和食物单一性的影响,鱼的进食习性往往有着明显的偏食性。因此,饵料的标准不在档次上,也不在奇香异味上,有些饵料看似很普通,有些饵料似乎土里土气,但在垂钓中它们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夏进  徐笃信 《钓鱼》2007,(4X):36-36
饵料是钓鱼的必备之物,许多钓友会针对各个池塘鱼类的食性和习性研究出许多种饵料。钓友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明知水里有鱼,密度很高,但钓的时候却没有鱼咬钩。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术,拿出针对某对象鱼类习性研制的饵料,或是将随身携带的饵料用遍,可鱼就是不咬钩。这样的情况常使钓友无计可施。然而也有人会独辟蹊径钓得不错,究其原因:前者不了解该塘的个性,后者摸准了鱼的生活习性和觅食规律,简而言之,掌握了此塘与其他它塘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邢乐仁 《垂钓》2006,6(9):44-45
既然诱食性物质“隐藏”在鱼类喜食的天然食物中,那么让我们对肉食性食物、草食性食物和碎屑性(杂食性)食物进行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草鲤鱼均属于淡水鱼中的杂食性鱼类,尽管其食性广杂,但也有其各自偏爱和喜食的饵料,这种饵料即是早已被朋友们所熟悉和掌握的香甜饵料。笔者在实践中体验到,经过综合配制的香甜饵料,颇具其它饵料所不具备的效果。现将其配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红梅 《钓鱼》2007,(4X):40-40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不同的鱼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对饵料的反应也不尽一致:肉食性鱼类对小鱼、小虾等荤饵感兴趣,草食性鱼类对藻类、水草等植物饵料感兴趣。但这并  相似文献   

19.
邹思全 《钓鱼》2007,(9S):44-46
笔者在多年的水库垂钓中,对我地鱼类的觅食特点和食性进行了细心探索与思考,以下就谈一下笔者在配制饵料方面的心得,以飨钓友们。  相似文献   

20.
邹思全 《钓鱼》2011,(24):28-30
鲤鱼属大型底栖性鱼类,以植物碎屑为主要食物,也就养成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特性,在多年的垂钓中发现,就是在寒冷的冬天,鲤鱼的这一食性也没有多少改变,使用荤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