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关键是要有一支理想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一开始,就要求昕有年级都要进入新课程状态。面对新课程的要求,按照辽源市提出的“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发展性教育理论,我们从强化教师队伍整体变化入手,提出了塑造“三品”教师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需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追求教育理想。有思想的教师是什么样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是如何“炼”成的?如火如荼的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激活了教师这一群体。教师和校长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的思考者,  相似文献   

3.
玉林北流市为提升“教育竞争力”,从2010年8月起,全面启动“幸福教育工程”方案。方案提出,要把“幸福”作为本市教育发展的理想和追求,在“十二五”期间,全市的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将北流打造成幸福教育之城”这一目标展开,把“教师幸福与否、学生快乐与否、家长满意与否”作为“幸福教育”的三大衡量尺度,把“幸福教育”打造成北流市教育的一个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4.
读了肖川教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和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两本书,受益匪浅。两本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理想这个话题,生活需要理想,教育生活同样需要教育理想。理想产生激情,激情绽放智慧,生发活力,产生动力。的确,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理想;要“栽培”好学生,教师应该首先“栽培”好自己。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我理解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含义有三层,首先是“要有理想”,不仅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要有理想,我们的人民要有理想,“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更要有理想。其次是怎样才能做到有理想?要靠“教育”。第三,不是教育一、两次或一个时期就完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教师成为研究”的运动在欧美广泛兴起,也是我国当前教师专业化中的一个理想目标。它强调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教师不应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而是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这是教育研究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7.
蒋健 《辽宁教育》2022,(4):44-46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教师群体。《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了规定,给教师送上了一把“戒尺”,但又是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考验,是对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艺术的考验。要想用好这把“尺”,教师要掌握好三个关键字,即“本”“度”和“术”。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可持续发展”既是教育的内容、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自身定位和发展的内在诉求,急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导航及其价值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与教师教育结合,而教师培训引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更要体现价值导向、综合融入、方法引领、参与合作、转化创新等特殊的专业功能。  相似文献   

9.
代丽范 《课外阅读》2010,(10):82-82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又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所以引导广大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将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教育实践、德育建设等多个教育环节当中,其中以红色精神为内涵的“红色教育”走进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体现。红色资源有宝贵的“明理”“增信”“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想深入落实红色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  相似文献   

11.
“你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吗?”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提出的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哲理和审美情趣的思考。事实上,教学自身的实践性特征,使得教师首先甚至唯一关注的是“方法和技术”.并不问津其背后的思想基础,进而忽略了应有的教育信仰。这是正常的,但不是理想的。因为任何领域的高境界的实践者,都不会醉心于纯粹的“方法和技术”,他们会寻求并把握具体实践领域的灵魂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家长”是对下一代实施教育的两大主角。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两者如能各司其职且相互合作,这是最理想的。但在现实教育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发生了“角色串味”。本文从该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及对应方略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3.
雅斯贝尔斯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活动。作为教育从业者的教师来说必须要有自己的灵魂,尤其是作为思想者的灵魂。如果教师没有了思想,那么剩下的将只是知识的囤积和机械的训练,不可能培养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人们把学生赞喻为“花朵” ,把教师赞颂为“园丁” ,一棵棵小苗在园丁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如何使他们在学校里学好知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就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的老师就必须面向每个学生 ,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发展千差万别 ,有相当部分学生的行为会发生“偏差”而成为“德育问题生”。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培养成绩好、表现优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把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表现有“问题”的学生转变成…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生成是当前教师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提供了教育家生成的“形上之思”之路,这是一条教师形成教育信念、教育理想和教育信仰而成就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自由在高处”。“书生校长”程红兵却认为:自由在民间!他眼里的“自由”意指教师的自由,是一线教师身上所体现的那种自由的特质、一种对待教育的情怀,而非政治含义的自由。他崇尚做一个“自由的教师”,这是他所说的理想教师的模样,也是他心中的理想教育在“教师”这一角色上的浪漫投射。在《做一个自由的教师》这本书中,他从课程建设、教师素养、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表达了“自由教师”这一充满理想主义、浪漫气质的角色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想提高教育质量,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下有人提出“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这是颇有见地的。教学既可以看作是教育的微观层面,也可看作是教育的操作层面,宏伟的教育理想只有与科学的教育实践相联系才具有真实的意义。否则,教育理想只能沦为一种虚玄,或是妄想。从认识论上讲,教育理想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而言,属于一种必要性条件。 1988年,素质教育这个词语在中国教育舞台上出现,指明了中国教育的一种理想的必然趋势。与之相…  相似文献   

18.
辛义生 《考试周刊》2009,(39):204-204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教育人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9.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必然是学生喜爱的教师。在教育转型发展的当下,教师是否有魅力,是影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打造有理想、有魅力的“双有”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师生的自主发展。我校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提出,教师的发展目标应是“成为有理想、有魅力的现代教师”。为了落实我校新一轮发展规划,我们进行了魅力教师的调查与推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校教育 ,其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也就是说要从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的根本入手 ,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成为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的人 ,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因此要把理想教育与健全人格品质的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对此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开展“三名教育”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