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出现了一种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形式化表现为教师过分追求“牵一发”“格式工整”“独特新异”等。解决这些怪现象的根本在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视角必须由自我转向学生,文本解读的内容必须由形式化走向对文本的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一、品味语言,推敲文脉,语文的味道不能变;二、触发情感,唤醒体验,动情朗读不可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过程是教师、学生语文智慧生长的过程。《显隐发微,析疑赏奇——文学作品文本解读路径例说》一文从"显隐""发微""还原""借力""析题""聚合""归真""探奇"等方面寻找文学作品的解读路径,发掘文学作品内涵和艺术形式的特质,并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为支撑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提供了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表面上,文本解读是为了上好语文课,实质上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与教师之间情感的融合,既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又能够促使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一.关注情感点,营造情感氛围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石,情感也是文本与课堂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立身之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思路的形成,都必须从文本解读起步。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感情的丰厚,也都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文本解读来完成。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除"读懂"外,还要"读"出语文味,用教师的专业眼光,站在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度,尽力满足教学需要。一、直指:语言形式的秘妙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倡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文本中的语言,失去了"语言文字"的品味,只是"套板"地解读课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必须研读语言,忠于文本,摒弃"套板解读",才能回归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上,才能让语文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低效,其中表现为课堂解读文本的无效或低效。教师文本解读主要存在的问题:迷醉形式,架空语言。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阅读期待较低,缺乏情感共鸣;疲于应付"应试训练",个体经验介入不够。细读文本,要重视内容确定、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语文教师可从"博学之,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全方位解读文本,把握原生价值""以本为本,发掘文本教学价值""独立阅读为主,教参为辅"四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本文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备课依赖教参""人人都可以教语文""语文课听不听都不影响成绩"等现象,原因之一在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即语文教师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对此,王先霈、孙绍振等学者将"文本细读"这一文学批评方法置于语文课程语境下,将其作为一种文本分析方法,辅助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当代社会崇尚自由、个性、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需求;二是针对新课改以来出现的"泛人文""轻文本"语文教学倾向的一种反拨;三相关学科理论的快速发展。由于语文教育面临较复杂的教学要素和情境,"文本的教学解读"比"文本的常态解读"更复杂,应立足于作者、编者、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防止文本误读、片面解读、阐释循环、过分深度解读、无边界解读、无方向解读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会对文本进行系统、全面、正确的解读,从而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文本、领悟文本,最终在文本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与情感,品味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因此,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通过文本解读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教师解读文本常常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导致学生文本解读能力薄弱。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从文本图示、发展顺序、关键信息、人物情感、文本留白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相似文献   

13.
目前,阅读课堂"满堂问"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内容、着眼情感表达、联系写作手法、聚焦语言特色,提出"活""真""实""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自主阅读感悟,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必须由教师自己去完成一个从"遮蔽"到"去蔽"、由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背影》的教学史很典型地反映出语文教学被遮蔽的历史及误区:文本解读的浅层面和过度解读、情感教育的"美化"、"升华"情结等。教师应以一种全新的、真实的解读为《背影》"去蔽",还它以"经典"的真面目。引导学生捕捉文本重要信息,发现文本缝隙,进而理出文本意脉,关注《背影》背后那个虽不完美但却真实完整的亲情世界,体会并接受父子间那种"有隔膜的爱",结合自我和生活重新理解、解读亲情。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以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作为文本解读的主导与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使学生获得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高质量的文本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基于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总结经验。培养语言的前提是多读书,多识字,多赏名家名著。当解读一篇文本时,教师要善于"对话",在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解答。在解读文本时,首先找好读写的结合点,再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阅读兴趣的激发。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体味内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背后的特殊意味、意蕴,最终获得对于文本的多元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它应基于教学,具有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实现"两个走向"——从"解读"三维走向"教学"三维,从"平面"解读走向"立体"解读。  相似文献   

19.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建构、文本思辨、文本鉴赏、文本感悟,进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儿童主体,回归语文本体,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不需面面俱到,而应注意语言文字、学生主体认知行为、教学状态中的模糊性特点,巧用模糊性、朦胧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意境美,享受语文审美乐趣,实现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鉴赏力。一、研读语言文字,认识文本模糊性阅读需由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可体悟文本传递的思想情感,发掘文本蕴含的审美趣味。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则需注意语言文字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