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笔力"     
“笔力”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表现力,中国书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笔法”体系,据此形成了“笔力”的理念和表现技法,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2.
书法与笔法     
笔法,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它要求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书法的用笔笔法,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运笔方向、用笔技法等。  相似文献   

3.
"笔"趣     
捉笔:也叫代笔,指替人写作。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属笔:属读″zhú″,受人之托写的文章。走笔:书写非常流利。遗笔:死者生前未发表的文字。仙笔:诗文清逸超群,为常人所意想不到。信笔:不假思索,随手写出。投笔:文人不再从事写作。秃笔:比喻不高明的写作能力。手笔:亲手作的文章、写的字或做的画,一般强调其真迹、遗墨。收笔:文章或字画的结尾。试笔:开始写作。神笔:有如神助,写得特别好的文字。生花之笔:绝妙的文字。如椽笔:重要文章或比喻笔力雄健。曲笔: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起笔:文章的开头或写一个字的开头。名笔…  相似文献   

4.
书法之道在于用笔与结体,笔法是书法的核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元代李溥光《八法解》中说:”盖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直,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于笔法之精妙也”。《翰林粹言》也有“得形体不如得笔法”之说。可见笔法是书道的关键,也可说得笔法即得字法,因此历来书家很重视对笔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纯尧教授独辟蹊径的“一笔皴”山水画技法,虽然建立在傅抱石“散锋笔法”之上,但又有新的发展,它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山水画创作上的两难——即以线造形和以皴状物的矛盾。“一笔皴”画法为绘画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找到一条合理的通道,是对中国山水画笔法的一个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所谓笔力,是指作用于毛笔锋尖上的一身之力,是心力、体力、臂力、腕力、指力神注于笔锋,体现在笔画上的“力感”,是汉字书法特有的一种美感。那么,如何创造这种美感呢?希望书法爱好者能从以下几点笔力战术中有所启发:■1.攻心为上———以心为骨作战以攻心为上,习书也是如此。马上皇帝李世民酷爱书法,多有论著,在《指意》中说:“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意思是书者要以自己的决心当作字的筋骨,决心不坚韧,下笔犹豫不决,字就没有筋骨,字无筋骨,就不会显得遒劲健美。所以,应首先树立“筋骨”意识,以“有力”的精神状态投入,才能…  相似文献   

7.
第三节白描所运用的笔法及墨法
  一、笔法
  在介绍用笔方法之前,先谈谈执笔问题。执笔的方法,是“指实掌虚”。“指实”,是指把笔拿稳,“掌虚”,是指给笔留出足够的活动余地。将五指分成三组,大拇指向外推,中指与食指一组向里勾,无名指与小指一组向斜外抵,从三个不同方向把笔杆稳稳握住。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的一支妙笔,往往会突破单打一的限制,呈现“一笔多用、多笔一用”的妙处。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探讨这种多维笔法在环境和人物描写中所潜隐着的“一击数鸣”或“数击一鸣”的匠心独运之处。  相似文献   

9.
“文家用笔之法,不出纡陡相济,纡而不懈者,有陡以振其纡也;陡而不突者,有纡以养其陡也.”《艺概》清刘熙载撰“纡笔”就是徐缓,婉曲之笔法;“陡笔”即陡然“突转”的笔法.两种笔法相辅相成.其中“突转”的笔法常见于各种类型的作品中.何谓“突转”?“突转”就是按事物的可然律和必然律而产生的文章内容和叙事顺序的突然变化转折,使读者审美活动中原有思维定势突遭破坏,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效果的一种笔法.清代孔尚任曾在《桃花扇传奇·凡例》中说过这样话:“排场有起伏转  相似文献   

10.
正8.《颜勤礼碑》笔法规律总结(1)中锋:笔在画中,篆籀遗意中锋,是书法用笔的基础性笔法之一。运笔时,使笔毫的最尖端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写小篆需熟谙此法。孙过庭所说的"篆尚婉而通",意谓行笔不疾不徐、笔画停匀,这必须以中锋笔法才能达到。颜体楷书颇多篆籀之气,尤以其晚年作品更为明显。《颜勤礼碑》即是典型。即便是较细的横画,亦能以中锋出之,笔到力到势到,绝无一丝颓弱气。这正是中锋用笔的优点所在。中锋用笔既能表现一种从容的力感,又能表达一种威仪的正大气象。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身正气,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正如许寿裳先生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所述:“鲁迅毕生为反帝反封建而奋斗,淡泊自甘,痛恶权势,受禁锢而不悔,受围攻而不屈,受诬蔑不知若干次。……鲁迅对这些诬蔑,能够愤而安之,‘细嚼黄连而不皱眉’。”不仅如此,而且在他同甲寅派、学衡派、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和第三种人等展开斗争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文艺,尤其是杂文这种匕首投枪般的文学武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创作风格,凝成了极富个牲特征的语言艺术结晶——鲁迅笔法。 鲁迅笔法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运用尖锐、泼辣、幽默讽刺;形象刻画白描勾勒,栩栩如生;表现手法通灵透活、千变万化,因而,达到了“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高超境地。鲁迅笔法,是鲁迅作品、特别是鲁迅杂文语言艺术的一个综合体。具体而言,它是汇喻笔、刺笔、简笔、引笔、拗笔、宕笔、补笔、曲笔、画笔、警笔等许多“笔法”而成的人文合一,具有作家鲜明个性特征的一种语言艺术风格。今撮要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2.
《雷雨》中相认一场笔法曲折委婉,诡谲变换,极尽其致,确如曹禺所说的“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一场,我用了点技巧”。这一场是全剧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精彩之笔,笔法之妙在于成功地  相似文献   

13.
陈胜洋 《现代语文》2007,(6):127-127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翠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即描写事物文字简练单纯,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的一种描写办法。白描诗在古诗词中运用是令人瞩目的,现撷取几首品昧其中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14.
所谓“春秋笔法”,是指“一字含褒贬”的史传笔法。在《鸿门宴》一文中,作者对刘邦其人其事的叙写,有几处就成功地运用了“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15.
正刀法是为了表现笔法,笔法通过刀法来体现。两者各有特性,又相辅相成。一般来讲,笔意占主导地位,是基础。刀法在笔法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表现出笔法所不能表达的意趣。笔在纸上表现出来的各种意态的线,虽有"力"的表现,但基本上是柔美的,潜在的;而刀在石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意态的线,基本上是刚性的,外露的。笔与刀两者结合而表现出来的线,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艺术效果,即具有"金石味"的"铁笔书"。如果有人只  相似文献   

16.
开门见山,点出芬奇的不朽名作,联系“画蛋”,由此入题,用语简练。宕开一笔,欲扬先抑,“但”字转折,笔法曲折有致。强调“第一次训练,就是画蛋”。然后概括地、有层次地引录原文,点明“画蛋”的重要性,紧扣主题,为下文抒感作了自然铺垫。小结一笔,提出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17.
春秋笔法谈     
请看《辞海》“春秋笔法”条目: 古代学者以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杜预《左传序》),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后因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史记·孔子世家》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意思是“该记载的一定记载,不该记载的一定删除”,是说孔子写《春秋》的刚正不阿、严肃认真的态度.这里既未属意“春秋笔法”的特点,也未谈及“春秋笔法”的使用。《辞海》条目中所界定的“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云云,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范畴,其外延过分宽泛,令人无所适从。因为这样的文字可以说俯拾皆是,但俯拾皆是的并非都是“春秋笔法”,它淹没了这种笔法固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正线条的质感与笔法、刀法有关,包括线条外形和线条内质、以及线条外形与内质的关系。印章中我们所追求的线条美感应该是有精神和力感的,有"骨"才会有"力"。丰骨肉润,才有艺术上的线条美感,骨血峻宕才能意气风发。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中有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南北朝王僧  相似文献   

19.
初语第四册的散文《温馨的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概括地说,就是采用了实笔与虚笔、伏笔与应笔两种笔法。一、实笔与虚笔。《温馨的风》集中写了“我”在江南之行中的一段复杂的内心感受。作者将这种复杂的内心感受放在实与虚的景物描绘和事件叙述上,以实衬虚,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文教资料》2006,(1):63-64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韩愈因其“文气”理论和杰出的散文作品,在“文气”论发展中写下了最为耀眼的一笔。韩愈散文在骈散结合的句法,“敛气蓄势”的笔法,凭空而来、开门见山的章法三方面树立了充满“文气”之美的散文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