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海派的小说中,海派作家笔下的"夜"既具有其本身的内涵,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夜"漫长而又短暂,"夜"里充满了情爱与欲望,"夜"是寂寞的痛苦,是对爱的渴望。海派作家刘呐鸥、穆时英、苏青三人小说中的"夜"意象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中的月亮,是鲁迅创作的又一具有稳定意义的意象。月亮作为自然景物,鲁迅将它寄托了深刻的含义。月亮出现在黑夜,他将美好的月亮与黑暗的社会环境写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经过独自长期苦闷的探索,将久久的积蓄喷发出来,化成一条岩浆长河,隐藏着鲁迅灵魂深处的秘密,蕴涵着独特的美学内涵和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月亮"意象,构成一种有意思的文学现象,通过具体解读这些月亮意象内涵,并且深入挖掘鲁迅月亮情节与其深层创作心理的关系,对于理解鲁迅及其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常以月亮为吟咏对象,借此表达特定的情感,"月"意象在古诗中具有典型意义,也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探析"月"意象的内蕴,有助于学生解读与月亮有关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月亮意象原始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月亮神话的分析中看到原始的信息是先民们对生殖的崇拜,赋予月亮阴性特征;随后月亮本身具有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女性的月水守信共同衍生了月亮比德入诗,具有爱情忠贞、君子守信的意义;唐以来月亮表达了一种人情结——富有悲剧意识之思,从而月亮学意象内涵便凝固了下来。这三次转变都未脱离月亮的视觉特征,但它们本身又是承传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游子漂泊异地、沦浇他乡,在夜深人静之际,举头望月,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那种思亲眷故之感,他们都将自己或悲或喜之情寄托于艺术形象-月亮。针对此,从月亮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和人的审美移情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男性文本中女性常常被异化为“天使”与“妖妇”两个极端。在中国,女人祸水论是妖妇形象产生的心理基础。男性对妖妇的恐惧是男人心中的阉割焦虑使然。蝴蝶、猫、狐狸是妖女形象常见的几种喻体。动物比拟是为了表明女人所具有的恶魔力量植根于女人的天性。在施济美等女作家的文本中,男性意义世界中的“妖妇”,实际上是一个善良的“天使”。戏拟手法既拆解了男性眼光中的女性神话,又消解了男性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月亮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本从追溯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爱的不懈追求、对家乡的不尽思念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四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化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第一次把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予以了高度评价:“张爱玲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张爱玲以其文学、绘画、音乐、历史等多方面的才华,进行了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古代游子漂泊异地、沦落他乡 ,在夜深人静之际 ,举头望月 ,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那种思亲眷故之感 ,他们都将自己或悲或喜之情寄托于艺术形象———月亮。针对此 ,从月亮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和人的审美移情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16.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且尤以思妇诗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月亮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并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怀人思远的情感寄托流程及其鲜明的"哀而不伤"的审美趋向.论文从思妇诗的缘起及其诗中有关月亮的情境融合,来论述月亮成为思妇诗中一个重要意象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重要的审美意象,“月亮”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并具有爱情、乡情、缺憾、永恒等审美意蕴。在反复使用和沿袭不袁的过程中,文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复合意象群,用来烘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不同的抒情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王昌龄诗中月亮已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实体,而是有了不同思想内蕴,在规定的语境中被赋予生命、情感与灵性,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流程与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月亮在古人诗词中出现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让其他诗歌意象望尘莫及。仪李白诗歌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可见,古代诗人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笫一次把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予以了高度评价:"张爱玲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张爱玲以其文学、绘画、音乐、历史等多方面的才华,进行了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