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波依斯运用复合想象方法塑造的中国形象在海外中国形象谱系中独具特质.杜波依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诠释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宣传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国想象有明确的意向性和目的性,表征了他对中国的真挚情感和高度认同.杜波依斯对中国形象的积极建构,折射出强大、富饶、和谐、民主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他一生下来,就落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现实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中华文明的琼浆玉液哺育着他的成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质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传统文化对每个成员的熏陶和影响具有必然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并已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系统的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他通过创作英文小说,重点塑造了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国形象所具有的家庭伦理,集中表现出三大伦理特质:家园之恋、长爱幼尊、温文贤淑.这三个方面伦理特质对陷入危机的西方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就是智慧的标志,他标举了我国古人最高智慧的典范,甚至到了神的地步。然而,如果对诸葛亮的精神特质进一步解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忠君思想的背后,有一种更为深广的无法  相似文献   

5.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创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是一位极富创作个性的作家。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最大特质在于他一方面对中国文化及其美学传统的传承,一方面对西方现代意识的摄纳和借鉴,从而在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具体显现在作品的开放气息、男女之情、神秘感、农民情结、闲人形象塑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就是智慧的标志,他标举了我国古人最高智慧的典范,甚至到了神的地步。然而,如果对诸葛亮的精神特质进一步解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忠君思想的背后,有一种更为深广的无法克服的性格缺陷,他的忠君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愚忠,真正有为的大丈夫当不如此。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的气质和品位,它的特质蕴涵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之中,挖掘并彰显、构筑城市历史文脉,是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关键。"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或者说"城市文化个性"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的基本依据。黄冈城市文化传统中最典型的个性特色是名人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精神传统。因此,黄冈市在定位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过程中,应以名人文化为核心,塑造"中国名人之城",并分别打造县(市、区)城市名人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象征,是中国悲剧文化的先躯,他所象征的是当时中国各种文化融合后的一种新的文化“化合物”,这种新“化合物”的特质在于不避人、不避世、不避身,是中国悲剧文化意识中的精核.  相似文献   

10.
一、传承传统文化,开启"儒学校园"之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体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凝结和体现,是一个民族内在特质的深层表现。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该体现出民族文化主体性特征。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精神的继承,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和谐"社会主义新文化背景,是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建立自我评价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你的痛苦是我的快乐——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客"是贯穿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典型形象,它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它的精神特质是冷漠麻木、愚妄残忍,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鲁迅正是借助于"看客"形象显示了他最全面最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意识和呼唤"真人"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3.
文学文本对地域形象的塑成和传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对本区域内的作家而言,这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塑造,而从域外作家的视角来看,这又是一种"他者"形象.河南人形象在不少外省作家作品中多有呈现,在三秦作家的文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的作品中.在其文学想象里,河南人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百姓,一类是兵匪形象.尽管作家们所塑造的地域形象是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他者想象与他者书写的一种方式,并不一定是现实本身,但一定是所描写的地域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西方作品对中国男性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两类:"乌托邦化形象"和"意识形态化形象",而这两类刻板形象并不是西方对文本之外的中国男性真实情形的原样复制,而是欲望化的他者、一种幻想、一个虚影。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总体认识与主体情感,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整个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集体想象,同时也是作家和本民族的精神关照。直到20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作品的兴盛,才逐渐打破了这一刻板形象,塑造了全新的华裔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以中国为“镜像”的小说代表作《大地三部曲》中曾努力进行一种“他者”形象的普世化尝试,在相关人物的描写中创作出了中西融合的两种形象:一种是以阿兰为代表的以中国文化为内核而外表汲取西方文化精神的形象,但却以失败告终;另一种是以梅琳和王源为代表的在平等对待中西两种文化基础之上,汲取两种文化的优点,互为补充,而具有普世文化价值的形象。前者作为女性“她者”的代表,主要承载着对女性出路的思考,后者作为男性“他者”的代表,则主要象征着对男性以及整个男权社会出路的思考,文本以之为载体,表现了赛珍珠潜在的写作指向与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6.
陈瑞清 《新教师》2019,(11):37-38
我们赞美某个人满腹经纶不是光光看他的文凭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他的"特质"。这种特质很大意义上说是文化艺术审美素质。一个人的艺术素质,并非通过一张试卷分数就可以说明的。那么,到底有没有衡量艺术素质的标准呢?这标准要怎么定才科学合理?艺术素质测评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海岩小说为中国通俗小说建立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能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对青年心理有较准确的把握与表现,又适度加入时尚文化的诸多因素,由此为转型期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通俗文化文本。他把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要求与通俗文化的娱乐本性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通俗文化作品的社会职责与经济目的。海岩小说这一重要特质对我国的主旋律文艺创作,对我国的通俗文艺更好地实现社会教化功能都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壮族作家岑隆业是当代文坛桂军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创作执著坚守桂西民族地域文化,注重塑造壮族山民形象,开掘壮族民间器物文化,反思民族传统,因而彰显了其文学作品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一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软弱的文化,身着长衫、头裹儒巾的读书人,是一种孱弱的形象。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新鲜。两千多年以前,当孔子带着弟子们讲学的时候,他的著名弟子、以勇武著称的子路,就对此有疑  相似文献   

20.
懦夫还是英雄——巴金《家》中觉新人物形象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子现象是中国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物,受宗法文化的长期浸润,长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双重性人格,卑柔软弱的行为模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特质。巴金长篇小说《家》中的高觉新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形象,他一方面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浸染,另一方面又受新时代新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在新与旧的夹缝中挣扎,在矛盾与痛苦中生活。由于受“五四”反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觉新就成了我们心目中的“懦夫”,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然而,我们在反对觉新的同时有谁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我认为,觉新不但不是一个“懦夫”,而且是一个“英雄”——一个“敢于牺牲的悲壮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