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看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有点怪,傍“大款”本是有的年轻女子的事,记者也傍“大款”?的确,傍“大款”的记者也有人在。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的年轻女子,不嫁年貌相当的小伙子,偏要跟个差不多可以做她父亲的“阔佬”结婚;扔下明媒正娶的婚姻不要,偏要寄身于有钱人的花园别...  相似文献   

2.
一看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有点怪,傍“大款”不是某些年轻女子的事吗,记者也傍“大款”?不错,傍“大款”的记者确有人在。 日常生活中有些年轻女子,不嫁年貌相当的小伙子,偏要跟个差不多可以做她父亲的“阔佬”结婚,甚至宁可当个“地下夫人”,或者不清不白地做老板的所谓“秘书”。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一位老记者采写了一篇百把字的小消息登在报上,不料这件事在记者中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议论。褒者说,他这个人没有架子,这么老的记者也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贬者说,他这个人也不嫌丢人,这么大的记者还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确实,有的记者因怕丢人,不愿采写小消息。有一位中年记者经常碰到小新闻,可他不屑一顾,一心奔大稿子。结果,把到手的许多好东西漏掉了,大稿子又没有搞成,常常完不成任务。  相似文献   

4.
嫁个香港人,一度是跨境婚姻内地妇女炫耀的资本。然而身份的困窘、经济的拮据、儿女骨肉分离……种种因素让这个光彩的泡沫一触即破。据香港群福妇女权益会统计数据,2010年有512个家庭暴力求助个案,其中约八成是内地跨境婚姻妇女。遭家暴五年躲进庇护中心来自潮汕的阿萍向记者讲述了她多年遭受家庭暴力的经历。2002年,她22岁,在深圳某商场做销售员,认识了一名比自己大25岁的港籍男子并交往。2003年阿萍和丈夫结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已与网络越来越密不可分。当我们轻点鼠标,酣畅淋漓地享受网上冲浪时,你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网络隐私也许正被别有用心的人窥探。想想是不是有些恐怖?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保护自己的网上隐私,学会几招“防身术”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  相似文献   

7.
他曾经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她念高中上大学,他是她生命中最值得感恩的人。可是,当他们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感恩的心,却让婚姻遭遇痛苦和茫然。2006年7月,这对被传为美谈的恩爱夫妻,终于走到了婚姻的尽头——  相似文献   

8.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很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体育记者一读。  相似文献   

9.
她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硕士、博士头衔,但她写出了杨乐、宋健、钱三强等一批科学家;她刚当记者时没有受过任何新闻训练,半年没有登出一篇稿,但是50年来写出大量轰动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她是记者,也是母亲,她克服生活磨难,带着残疾的儿子深入山区,同农民吃住在一起,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她就是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科技日报高级记者郭梅尼。  相似文献   

10.
魏明革 《新闻三昧》2006,(10):49-50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一、用心思考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那是不会有什么发现的,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写出新闻精品,还需要有一颗能随时思考的心。用心思考什么呢?用心思考题材的新闻价值。新闻界前辈郭超人说过:什么人当不了记者,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当好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看不到想不到,这样的人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你…  相似文献   

11.
纪念     
朋友芹自杀的消息尖刃般划破你的心脏,你没有修饰的情感是坐在案前燃起一支香烟,窗外的天空蓝得让人心颤。 芹应该算是忧郁的女人,瘦长的身材和苍白的皮肤给人一种很冷的感觉,就像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绘画。上大二的时候,她给你寄过一份油印刊物,是她和别人合编的。她的文字怪异而冷峻,透出一股死亡的气息,那时她在县城小书店当职员。那份油印刊物是你大学四年生活中和她交流的唯一物证。后来她便音信全无,你只是在和朋友的交流中知道了她结婚生子的消息。 毕业后你和她有几次接触,在县城那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月,《深圳晚报》记者被曝化装成医生潜入太平间偷拍歌手姚贝娜遗体,这一事件引发了媒介伦理的大讨论,媒体再度面临处理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关系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表现与原因,尝试提出平衡二者关系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记者,没有不希望自己采写的新闻被人重视的。但我们新闻界,一直存在一种怪现象:看到自己的稿子成了小小豆腐干,登在一个角角上,往往就脸红心跳;黑压压登上一大块,就自我安慰终于写了篇“大”文章。这样,尽管一些报纸编辑部时不时号召记者写短稿,可短风吹进编辑部总是一阵子。究其根源,根子在记者本身——未真正尝到写“短”消息的甜头。 若是有谁写出了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那样的传世短消息,我不相信他会不愿为之。当然,这是比较困难的。但对消息写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看到某报推出这样一个连续报道,先报一个将自己女儿卖了1.5万元的男人,向记者表示后悔,想筹钱赎回女儿;接着报道这个消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再报道大家纷纷为这个人捐款;最后报道有人陪着这个男的去河南将女儿赎回.整个报道有声有色,很吸引人,但全程没有提这个男人卖女儿是否违法?是否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反倒没有人关注了.结果,只是因为媒体的介入,这个犯法者最终没受到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5.
某报2004年3月7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该报记者采写的消息,列入了该报《好标题竞赛》栏目。报道内容主要为: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一行30人到湖南参观访问。这是自她1981年第一次访华以来第18次来中国访问。文中讲她博学多才,喜爱唐诗宋词,“不仅能熟读成诵,还  相似文献   

16.
什么人可以当记者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尽相同。有人做了形象地概括: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你没有看到没想到,那么你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的想到的,你也看到了想到了,你便能当记者;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你看到了想到了,你能成为好记者。这个命题说的就是记者素养问题。在当今各种媒介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越来越小,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主流媒体的地位,提升党报的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17.
填履历表上的工作单位和职务时,达吉娅娜·苔丝总是填在《消息报》,任特约记者。苔丝是在1939年当上《消息报》的特约记者的。在这之前,她写诗,写报告文学,是苏联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米哈伊尔·柯尔卓夫建议她停止写诗,向另一方向走,去从事新闻工作的。苔丝离开《星火》杂志社,开始了她所说的“一种新的生活、不平静的、困难的、美妙的记者生活”。在苔丝看来,记者生活是再好不过的了。岁月流逝,几十年过去了,当人  相似文献   

18.
吴应国 《新闻窗》2005,(3):32-33
3月15日,当失散了25年的陈万红与自己亲生母亲黄春英通上了电话的那一刻,母亲黄春英哭了。黄春英流着眼泪对记者说,感谢《贵阳晚报》,是报社给她找到了失散25年的女儿陈万红。  相似文献   

19.
婚姻档案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因此在保证利用的同时要做好婚姻档案的隐私保护。同时,由于婚姻档案在社会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在档案利用过程中要解决好律师查询和其他主体的查询问题也是婚姻档案管理中的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10,(13):47-49
主持人的话:最近,媒体报道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在录制一期“反映娱乐记者工作经历和生活现状”的节目时,因内容设置过于追求娱乐效果让娱乐记者反感的事情。平心而论,娱乐记者是记者里面做新闻最辛苦的群体之一,做一些普通新闻,就会被评价说没爆点,报纸杂志不好卖;做些劲爆的,又会引来各方的批评,说挖人隐私等等。我们的这些同行兄弟.他们在工作中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他们是怎样评价自己这个群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