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持续大规模的雾霾天气,雾霾影响范围涉及了17个省、市、自治区1/4的国土面积,约6亿人口受到雾霾天气的危害。雾霾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阻碍社会发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防治雾霾天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孙亚男  费锦华 《资源科学》2021,43(5):872-885
实施雾霾污染精准治理是应对局部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01—2016年263个中国城市PM2.5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了决策树递归分析方法,量化了雾霾污染分区因素和治理因素的交互影响,进而识别出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及其治理因素。结果表明:①地理区位、行政级别、产业结构、区域规划、经济地带是识别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的分区因素,据此本文识别出4类城市雾霾污染精准治理区域。②对于沿海城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降低第二产业占比有利于提高雾霾污染治理水平;对于非沿海城市,降低人口密度有助于缓解雾霾污染,其中非沿海、非省会城市提高科技进步水平也可以有效控制雾霾污染。③中国城市雾霾污染治理分区因素的长期演变趋势与中国“五年规划”期间的国家政策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科学施策、精准调控有利于雾霾污染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与河北的雾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国内新闻的头版头条,甚至还经常成为一些国外媒体的热点新闻。那么,北京与河北真是世界上雾霾最严重的地方吗?事实上,雾霾在国外的一些城市也有,并且有些城市的情况比北京更糟,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就是其中之一。在新德里,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雾霾的高发季,在这期间,新德里时常会被雾霾笼罩。从美国宇航局的卫星获得的数据显示,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新德里的PM2.5平均值是每立方米575  相似文献   

4.
王江波 《百科知识》2013,(12):29-31
位于伦敦的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每周烧煤1万吨。1989年发电站正式关闭,浓烟不再。如今被改造成为一个大型主题公园。2013年1月以来,雾霾天气一直笼罩着北京,1月北京雾霾天竟然多达29天,而雾霾预警信号的数量也是居今年冬季其他气候预警信号之首,达到30次。这相当于北京市民每隔一天就要经历一次雾霾天气。不仅如此,包括北京在内的中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我们考察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业占GDP比重的增加会加剧雾霾污染程度,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金融危机虚拟变量和贸易开放度与雾霾污染显著正相关,能源消费和人力资本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越大,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越大。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化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多数城市居民都住进了楼房,部分居民还有了自己的汽车,但由于政府在前些年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使城市居住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从2013年开始我国部分城市出现雾霾天气,这一年四次雾霾过程笼罩全国30个省(市、区),这次雾霾天气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颗粒浓度大,受影响的地区多。直到现在,雾霾在一些城市不但没有被彻底根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就雾霾的产生、危害及治理进行论述,为公众在治理雾霾方面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雾霾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结合2013年1月和12月杭州两次显著的重雾霾天气期间的有关气象数据,分析杭州市雾霾天气的成因。重雾霾天气的形成仅归结于自然原因或气象问题,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8.
治理雾霾亟需专利亮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盘踞城市上空的雾霾恐怕仍是人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有效治理雾霾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几个月前,有媒体报道,北京正在研究通过向大气中注入液氮的方式来清除雾霾.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治理雾霾的方式成本高、实用性低,不适合广泛应用.北京的这种“无奈之举”反映了我国当前治理雾霾技术的落后.在国内,用于清除PM2.5的最好方式就是空气净化器,但空气净化器只能净化室内空气,无法治理室外大范围的雾霾.  相似文献   

9.
<正>雾霾,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与之相关的词汇,如"PM2.5""爆表""APEC蓝"等,几乎家喻户晓,"‘霾’头苦干""自强不吸"等网络段子更是为人津津乐道。2015年刚开始,重庆主城区为治理雾霾叫停烟熏腊肉、柴火鸡的措施,又使雾霾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单个湿法脱硫设施取消GGH后导致PM2.5粒数暴增,众多火电企业同时采取相同措施导致大气中PM2.5粒数暴增等多重突变导致雾霾大暴发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分析了火电等主要领域雾霾治理的成效、不足和原因,以及相比雾霾大暴发之前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已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大气能见度依然较差的原因。提出需要从雾霾大暴发前后大气环境系统发生的突变来精准地查找雾霾大暴发的根本原因,而不能只是在雾霾大暴发之后的大气环境系统内部找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差异化原因;也不能把突发性的雾霾大暴发的原因归结到长时期内不会改变的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多等方面。在明确2013—2014年雾霾大暴发的根本原因后,提出雾霾治理的十条对策措施,以实现低成本快速精准治霾。  相似文献   

11.
东童童 《软科学》2016,(3):26-30
对雾霾污染、工业集聚与工业效率的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将雾霾污染作为工业活动的附产品纳入到产出密度模型中,推导出雾霾污染、工业集聚与工业效率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1~2010年的数据,运用2SLS和3SLS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关系。工业集聚会加剧雾霾污染程度,工业效率的提高会降低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则会抑制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水平提高;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雾霾天气出现最多的一年。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意在通过汽车尾气"脱硝"装置的设计与研发,减少汽车尾气中硝的排放,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人身体的伤害并起到净化空气作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些地区饱受雾霾影响。在不能快速根本扭转雾霾天气的情况下,理性认识雾霾危害,科学应对大气污染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形成雾霾的各种要素,进而详细阐述雾霾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指明理性认识雾霾危害的具体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种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科学应对大气污染、降低雾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以来,至少已出现4次全国大范围的高污染雾霾天气,全国143万平方公里未能幸免。以往冬季,虽然雾霾天气也很严重,但像今年这样数千公里雾霾笼罩却很罕见。"雾霾笼罩,不能简单将其归为自然现象。"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教授认为,我国大范围严重雾霾形成与细颗粒物,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长途奔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百科知识》2014,(8):1-1
2014年春天,雾霾迷城。“雾霾损害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雾霾对经济的影响似乎还未“拨云见日”。最近,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的学者、经济学家开始探寻大气污染及其治理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雾霾治理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核心主体,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治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政府环境治理的政策工具差异、空间关联和门槛效应的3个视角出发,本文提出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降低雾霾污染的3个理论假说,并基于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市、区)和2007—2016年217个城市数据,利用动态空间面板和动态面板门槛计量方法对相关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政策工具方面,多数类型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对雾霾污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体来看,地方政府的环保立法和环保投资降低雾霾污染的效果更显著,而地方政府环保执法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不甚显著。②空间关联方面,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政策对本地雾霾污染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邻近地区环保立法通过环保政策的协调成本上升加剧了本地雾霾污染;邻近地区的环保执法虽能降低本地雾霾污染,但效果却不显著;而邻近地区的环保投资通过雾霾治理的空间外溢能显著降低本地雾霾污染。③门槛效应方面,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比较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科技水平或城镇化水平较高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雾霾污染,反之则加剧雾霾污染。本文将政府环境治理细分为环保立法、执法与投资3种政策工具,细化了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为政府更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第一,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N型,未出现传统的倒U型;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差异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呈现倒N型、N型和U型,拐点也各有不同;第三,经济规模可减轻雾霾污染,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则会加重雾霾污染,贸易依存度及城市化并未能显著改变雾霾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应对日益严峻的雾霾问题,不仅应从环境治理的技术角度出发,对雾霾治理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同样值得深入探讨。基于雾霾治理中的利益分析,研究了企业、政府和家庭等主体在不同利益间抉择的行为特点,分析了引导主体雾霾治理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提升雾霾治理成效的应对机制。分析认为,企业、政府和家庭等主体因不同的利益诉求而趋向选择经济利益、区域利益或当前利益;规范各主体雾霾治理行为的制度呈现碎片化特点,而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应从化解雾霾治理中的利益矛盾出发,在协调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各主体参与雾霾治理,深化相关制度转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我国雾霾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最近52年来最多的一年,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天一100天,局部地区超100天,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网络、媒体各方专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雾霾可以拆分为雾和霾两种形式,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区域容易出现雾霾现象,雾霾对社会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将从雾霾的成因入手,提出有效可行的雾霾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