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之舵》一文从大自然的“变”与“不变”中引入话题,提出观点“变与不变,须掌握船舵,选准方向”。继而围绕中心,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什么可变”,“什么不可变”,并引出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深化了主题。从内容上看,本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有丰富详实的论据,有一定社会意义,针对性强;表达上,能做到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语言富有韵律,节奏感强,尤其是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散文化的语言,显示了作者较好的语言功底,但个别语句衔接有些牵强。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此文基础等级可给47分。从发展等级看,本文立意深刻,有辨证的思考,可打10分…  相似文献   

2.
不变与变是事物相对静止与绝时运动的体现,对这两方面及其辩证关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在强调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政策不能变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小平同志论证了“变”的方法论原则及辩证发展观,阐述了“不变中有变”、“变中又有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百年演进呈现出于“不变”中求“变”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为“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立德树人进程中,始终在“不变”的前提下创新求“变”,其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结合;层层递进地提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保障机制。通过对立德树人中“不变”与求“变”的规律梳理和动因探析,揭示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百年发展经验,为正确把握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卫立华 《语文知识》2014,(12):76-77
最近,笔者观摩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改观摩课,课题为《变色龙》。教者以“变”为中心,组织了与《皇帝的新装》的比较教学。在这节课里,笔者感受到三个特点鲜明的“变”。 第一“变”:教学内容的连接。在这节课里,教者在引导学生梳理《变色龙》之“变”的现象与本质之后,要求学生以“变”来审视《皇帝的新装》这个富有寓意的童话故事,寻找文中涉及“变”与“不变”的人物并挖掘他们“变”与“不变”的社会原因。这种教学将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前后连接起来,起到助推学生深度阅读文本的作用,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学习的抓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百一十九篇讲话和谈话,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同的也体现7形成、丰富和完善这一主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思想方法,即“不变”与“变”。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的讲,我们有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变,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不变。我们的改革和开放都将继续进行下去。”(第211页)“而所有这些政策的基础,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对此我们更是不会改变,不会动援。不然的话,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乱的社会,就谈不上安定团结,什么…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就是要引领教师实施和谐教育,使学生“变”,继而“变活”,最后“变好”。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变活”“变好”的标准。普通高中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考上高等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则要使学生有高尚的职业修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进入社会会做人,能做事,以此来创建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曾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这一观点历来都为众人所知。一般人都因它强调“不变”而视之为形而上学的典型.这一论点的提出者董仲舒也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位顽固守旧的人物。但是,究竟什么是“道”?董仲舒是否认为“道”绝对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真实涵义到底如何?董仲舒是否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守旧乃至反动?我认为.这些问题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歙县旅沪同乡会组织来看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歙县旅沪同乡会的考察,来揭示传统社会组织在近代发生种种变迁的态势.并进一步分析“变”的背后仍有很多“不变”的东西。由小见大,其实传统社会在向近代转型的进程中,“变”与“不变”也是并行而共存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变”与“不变”,对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视野、意蕴和结构呈现新特点,但其建构依据、本质要义和基本遵循不变也不能变。“不变”是“变”的依据和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信生 《上海教育》2011,(22):59-59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有所变有所不变,方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教育之目的在于引导、促进和发展,因此,变是教育的必然,应该变的必须改变,不变则衰;但变化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继承教育稳定特质基础上的发展与提升,不该变的决不能变,变则自我瓦解。教育的一切工作当在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中发展行进。西北师大附中近十年的发展就是“不变”与“变”和谐统一发展的十年。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的道论学说是比较精深的。在纲常伦理层面上,他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继治世者其道同”,在具体政治制度上,则主张“继乱世者其道变”,即使“继治世”,新朝开始,也需改正朔,易服色,“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因此,董仲舒的道论学说含有丰富的社会更化思想,其历史观并不是静止不变的  相似文献   

12.
元代“小学”教材在名目上可分为“韵语”类和“蒙求”类,在内容上可分为“儒家道德伦理类”和“历史类”,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与之前的“小学”教材相比,元代“小学”教材无论在编纂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当时社会上逐渐浓厚的理学风气相一致,而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同时也继承了传统教材的优点,体现了教材编纂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对于现在的初级教育教材的编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01,(17):35-36
在我看来,教材“变”是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这里的“教材”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篇目,更包括教材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能力要求、训练体系等等。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的认识在变,未来对今天的要求在变,语文教材焉能不变?就以具体的课文篇目而言,经典当然重要,因而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自然不能轻易取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本科教学秩序的良性发展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原则。“不变”与“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方面,无论是自然界的黄河改道还是几何学中的勾股定理,其中都有“不变”与“变”之间的关系问题。教改应该是在一定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在准确把握本科教学培养体系中“不变”与“变”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打造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在遵循人才培养、知识传授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教改应该对标科技发展前沿、产业变革脉动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精准匹配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资源,从而打造现代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一节“变与不变”的数学活动课,其中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每生一块圆柱形橡皮泥,任意捏搓把它变成别的形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刚过一分钟,教师就要求同桌互说各自捏成的泥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交流中,学生说出泥的总量不变,但只是重复说变粗、变细,没有其他的话可说,教师却在一旁不时地称赞XX真行、XX真棒。整堂课看上去应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从学习自然数到学习整数,再到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从学习四则运算的概念到学会运算;从学习式题计算到解应用题;从认识简单图形到计量其面积、体积……在这一系列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中天不充满着数与数、数与形2间的“变”与“不变”的现象,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这些现象和规律是小学数学思维的一个特征。抓住这一特征;对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变”与“不变”中的守旧性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加数、减数、因数、除数等可以千变万化。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使它们“变”中有“不变”,达到…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对师德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时代差异、价值断裂等问题。这就需要把握师德建设的“变”与“不变”。而“作为个体成长的师德养成”即是以“教师成长”这个不变的主线为基础,把教师置于真实、变动的社会历史之中,既弥合了传统文化与现时代价值观的裂痕,也充分关注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历程,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师德的自由“生成”。在此意义上,师德即是“作为教师的德行”,它由教师的“学”与“教”这个核心所引发;“师德养成”即是把教师的“学”与“教”放到整体的社会关系和时间之中,以此获得个体生命意义的丰盈。因而,新时代的师德养成之路,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以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修炼”为中心,实现“修身”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18.
“让失败率为零”是法国教育思考委员会向法国政府建议的教育改革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很值得我们借鉴。什么是失败率为零呢?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不是教育。”从他的话里,我想可以看出,“失败率为零”应当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这当然是一种理想,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它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激励着一代代人进行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想,这本书可以反映出这种追求的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从文化的视角,将魏源“经世致用”、“变古”与“师夷长技”、“势变道不变”等思想观念,置于近代中西文化对话语境中进行思考,以揭示魏源思想在中西文化对话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夏爱玉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81-83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引发学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以整体视野来教学,突破一节课的知识点的局限,通过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采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变化”之中探究“不变”,在“不变”之中明晰“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共性的不变,寻找不变之中蕴含的变化的规律,以教学“商不变规律”为例,从最初的仅仅注视除法运算的一角,到发散开来引发学生对积、和、差不变的规律的思考,不仅仅更加牢固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还学会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方法,学会了“变”和“不变”的辩证思考,更学会了对事物的积极探究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