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ria Xu 《大学生》2015,(Z1):84-85
2014年8月以来,女大学生失联甚至遭遇侵害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转眼到了寒假,又临近年关,是偷盗等犯罪事件的多发期,很有必要再来紧一紧女大学生的安全弦。为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014年9月重庆市南岸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走进重庆工商大学进行安全教育宣讲,针对不同专业的大一女生随堂分发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6份。在总结问卷调查时发现,大家以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失联"报道采用的媒介框架主要包括过程描述、结果通报、亲友反应、案件侦破和追因反思五类。从数量上来看,过程描述框架以接近半数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从内容上来看,"女大学生失联"报道普遍重失联过程描述,轻侦破过程与事件结果描述,表现出猎奇倾向,且报道中的分析失之于片面化——将主要责任归于受害者本人安全意识的缺乏。报道框架的偏置与内容的失衡不利于受众对事件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和理性、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90后"女大学生失联、遭遇性侵以及遇害等事件接连不断发生,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从"90后"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分析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90后"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措施,即集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合力,共同提升"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为"90后"女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理红 《初中生之友》2015,(Z2):79-81
2014年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虐待;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短短的一个月内,接连发生在苏州、济南、重庆的这3起侵害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让人对事件唏嘘,对受害者扼腕叹息,对犯罪分子痛恨,这些事件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虽然  相似文献   

5.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摆脱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商业利益的诱惑,以客观、中立、平衡等专业化的手法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以这一理论来观照当前的"女大学生失联"报道,可发现其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悖离客观报道原则,叙述上表现出猎奇倾向;二是违背平衡报道原则,过分突出事件中的危险因素;三是在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时有失偏颇——将主要责任归于受害者自身,造成苛责受害者的社会舆论。"女大学生失联"报道中叙述的猎奇化、分析的片面化和内容的失衡既有损媒体自身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也不利于受众对事件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和理性、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014年以来,屡见报道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无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也为当前高校女生的人身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一系列事故的惨痛教训不断推动我们反思高校在女生人身安全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7.
媒体视角     
正从失联事件看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一周之内,又见大学生失联。大学生失联和少年儿童权益遭侵害一样,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个体安全意识的欠缺,以及学校的校园安全教育的不到位。信息时代,作为通讯设备和通讯软件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现代大学生要跳脱出亲友、同学的关注反而不容易。按理说,现代通讯技术常常能为人身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至少能为事后补救留下更多的线索,但为什么这些现代技术在危  相似文献   

8.
梁江涛 《甘肃教育》2014,(21):126-127
正近期,女大学生失联的消息牵动人心,令人不安。尽管"云南失联女孩已找到:系自愿去上海不愿回去"、"山东农大女生失联近50天后自行回家,遭遇不明",让人略觉松了一口气,但9月8日又有《江南都市报》报道,网友称江西一高职院校19岁  相似文献   

9.
李蓓 《教师》2010,(23)
近年来,我国女性性犯罪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在女性性犯罪的职业人群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文结合女大学生的性犯罪成因,提出学校加强性教育、家庭提升家长素质、社会营造良好大环境"三管齐下"的预防措施,以期有效遏制女大学生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及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56名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及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压力事件中的受惩罚、丧失因子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而压力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中,无论是来自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还是压力事件通过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小概率事件在人们生活中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更无规律可循.最近的时政新闻:马来西亚飞往首都北京MH370航班失联给人带来悲伤的教训提醒我们不能忽视现实生活中小概率事件发生的不规律性.这样的事件恰符合小概率事件的原理特征.我们知道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当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人们会出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小概率事件:一种是对待小概率事件不闻不问,不太愿意承认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另一种是更愿意承认它的发生,如彩民购买彩票盼着中头奖,整  相似文献   

12.
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事件。女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事件主要有学习压力事件、就业压力事件、人际交往压力事件、生活适应压力事件、经济压力事件和婚恋压力事件六类。女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的方式可以分为情绪应对、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应对四种。教育女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时应该考虑四个方面:深入了解女大学生发展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重点培养女大学生的"韧性"以及引导女大学生发挥情绪应对策略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多种多样,各种因素的交织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高校与社会稳定。许多群体性事件是可控的,可预防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机制的研究,建立预防体系,加强教育管理,构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管理预案。群体性事件发生时,高校若能迅速反应,制定计划,平息事态,就有利于维护高校及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很多高校围绕大学生发生了很多令人震惊的的“校园事件”,这些事件究其原因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因此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的重要群体,受其自身性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本单位为例,通过调查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她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探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而阐述加强高校女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促进高校女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显得尤为突出,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客观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现状,并从社会客观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两方面深入探究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现状的成因,能够为解决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在校大学生的日益增多,加上我国高校所处的各种形势呈现多样化,很多大学校园内相继发生了多起突发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的安全,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高校校园突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研究和应对策略是高校日常管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学期开始前的一个月内,接连发生在苏州、济南、重庆的3起女大学生受侵害事件,虽然是独立个案,但因均涉及女大学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8月28日新华网)短时间内接连发生3起针对女大学生的恶性事件,这是令人痛心的。除了归咎于社会因素,从教育角度看,事情发生在业已成年、且有相当知识水平的女大学生身上,折射出当下女大学生主观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按理说,成年人应该具备基本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性别歧视对女性就业的抑制性已成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性别歧视是由传统文化观念及经济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立足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在剖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成因的基础上,论及性别歧视对女性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制度建设和女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出了排除性别歧视,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对于促进男女毕业生平等就业,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性犯罪原因探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蓓 《教师》2010,(26):124-126
近年来,我国女性性犯罪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在女性性犯罪的职业人群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文结合女大学生的性犯罪成因,提出学校加强性教育、家庭提升家长素质、社会营造良好大环境“三管齐下”的预防措施.以期有效遏制女大学生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运用SPSS16.0,对近十年100名大学生生命危机事件进行频次统计和卡方检验.研究发现,大学生生命危机事件的发生不存在性别差异;大三和大四是生命危机事件易发的年级;跳楼是生命危机事件发生的主要方式;教学楼和宿舍楼是生命危机事件发生的主要地点;5月份是生命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段;情感挫折是生命危机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为了预防生命危机事件的发生,应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生命技能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强化对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管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