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抒写自己的心曲,放飞自己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可是在实际中一说到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学生的作文要么是缺钙幼儿化,要么是胡编乱造一副虚假面孔.笔者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2.
开学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寒假趣事》的作文,我以为学生在寒假中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应该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然而,好多学生居然无事可写,要么矫揉造作,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要么照搬照抄,没有新意;要么记起流水账,搞起大串烧。课后,我问学生:"寒假中,你们做过一件你们感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不贴近生活实际,不反映社会人生,不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作文也就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没有生活实际内容的文章,要么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矫情造情;要么掉书袋,沉迷于故纸堆中,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不贴近生活实际。不反映社会人生,不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作文也就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没有生活实际内容的文章,要么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矫情造情;要么掉书袋,沉迷于故纸堆中,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正>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年头不短了,感到最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读学生的作文是一件挺痛苦的事:要么选材陈旧,严重缺乏生活气息,读起来索然无味;要么模仿之作,毫无创新可言,读起来似曾相识;要么转述故事,一点儿没有自己的思想,还不如读原作精彩;要么天马行空,胡乱想象,读起来晕头转向;更有甚者,干脆交白卷……总而言之,写作文对学生是一种折磨;读作文对老师是一件烦心事。作文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可以说大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一种畏难心理,正如学生戏言: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时要么动笔无话可说,要么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  相似文献   

8.
张喜平 《现代语文》2014,(2):131-132
写作是情感的释放,是愉悦的享受。当一篇作文完成,学生内心应充满了幸福。而事实却是:很多学生将作文当成了“头痛”学科,要么落笔无言,文字苍白;要么人云亦云,缺乏内涵。作文成了升学考试的一种工具,背背范文,照猫画虎,这样的作文岂会生动吸引人?归根结底,作文还是缺乏了“情感”二字。人类具备丰富的情感,学生之所以无感而发,是由于缺乏适宜的引导与激发。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往往不按约定俗成的惯例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让人读起来费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题目和内容不一致,要么是段落层次的设计方面混乱没有逻辑性,或者是标点的使用不合要求,以及书写混乱等。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讲清楚,有的教师虽然讲了,但是没有加强训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严格按照惯例去写作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否则永远写不好作文。本文就从遵循惯例写好作文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小学生阅历浅显,语言素材较低,他们作文时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类似于挤牙膏,味同嚼蜡,学生对作文可谓“闻之色变”,作文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拦路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困境,让小学习作教学迎来灿烂的春天?笔者结合个人的体会,谈点浅见,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写作文要么是“假大空”。要么是无从下笔,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可谓是寥寥无几。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不会观察,教师没有教会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3.
标点符号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老大难”。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不会恰当使用标点符号,要么是通篇只有逗号.最后加一个句号,要么是各种符号乱用一气。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疑难杂症,教师该怎样引导呢?  相似文献   

14.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5.
当今许多农村学生惧怕写作文,可谓“谈作色变”.常常是挖空心思竭尽所能也只是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深究起来,这缘于农村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没有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没有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等.笔者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得出一些粗浅的体会,现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经受多少生活的历练,社会知识、人生阅历不丰富,加上他们平时读的书少,积累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要么是于巴巴三言两语,要么就是语言哕嗦,不简洁,要么层次不清,没有连贯性,更不用说讲究语言的生动、构思的巧妙、立意的深远了。每次作文,我们都遭遇过这样尴尬的局面:学生写得叫苦不迭.教师批得头昏脑胀。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乐意作文,写好作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背诵、阅读、观察、不断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活动,他们的作文都能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如果写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很多活动,这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正>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训练思想的涵义在于,"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人能找出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学生目前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能够来源于自己生活体验的很少,很多作文要么是仿写,要么是胡编,要么是改写。这种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感受,"创作"自然不成  相似文献   

19.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20.
谢淑芳 《学周刊C版》2010,(8):178-178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的作文要么空话、假活、废话连篇,要么抄袭别人的作文,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由于学生对生活、社会缺乏感受,并没有想到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或对生活的领悟在写作中表达出来,所以,学生在作文中的所谓真情实感只是“为赋新辞强说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