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在认识上 ,由忽视到重视 ;内容上 ,由单一到多元 ,重视规律研究、系统研究、范畴研究、形态研究和类型研究 ;方法上 ,由平面到立体 ,从单一的平面描写开始转向两个“三角”的动态考察 ;方式上 ,由分散到合作 ,从个人单干开始转向集体协作  相似文献   

3.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一种超越二元对立论、批判单边力量、主张生成存在的思想方法论,为当前教学论研究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义。未来教学论研究要实现以下主要转型:研究者角色要从局外旁观者转向局内参与者,研究对象要从关注教学实体转向关注教学事件,研究目的要从探究客观规律转向问题解决,研究方法要从单一的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转向混合方法研究,研究思维方式要从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研究30年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着眼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学研究(教师视角);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课改视角);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研究(学生视角)。未来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应该把握以下趋势:概念内涵的拓展,从静态的概念界定转向动态的观念理解;研究视角的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情境;研究内容的深化,从基于新课程实施背景的宏观论述转向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及具体学科课程标准落实的中观与微观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从理论思辨和质性分析转向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学科理论问题仍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论题。当代比较教育学研究在转变: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从关注国家教育制度转为关注学校教育方法及教育效果;从主要研究发达国家转向重视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及全球性教育问题;从一味介绍外国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到同时强调各国教育的独特性及相互借鉴;从仅重视国民教育制度到关注妇女、少数民族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从仅注重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到关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及私立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干预理念和干预方法方面发生了诸多变革.从注重课堂问题行为出现后的干预转向问题行为出现前的预防;从注重提升教师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转向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从针对学生或教师个体的干预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干预.本文对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我国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还缺乏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应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向: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关注教学内容;从关注宏观转向关注细节;从关注教学共同性转向关注学科特色;从关注教学理念下的行为转向关注行为下的个人教学哲学。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还缺乏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应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向: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关注教学内容;从关注宏观转向关注细节;从关注教学共同性转向关注学科特色;从关注教学理念下的行为转向关注行为下的个人教学哲学。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着多演绎推论,少归纳抽象;感性材料有余,理性思考不足;定性研究有余,定量研究不足和研究成果多,成果转化少等现象,不利于教育科研的深入,必须转向.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可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维度实施转向.  相似文献   

10.
国内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几个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政治化研究方法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从对西方政治化研究成果的译介转向对中国政治化、西方政治化及其比较研究、从关注传统因素的分析转向重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偏重宏观解释的研究转向宏观与微观的互动、从相对稳定的静态解释转向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是理论取向下数学教学知识的研究;二是实践取向下数学教学知识的研究。已有研究在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来源及实践性知识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值得肯定的重要成果。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反映学科特点不足,忽视微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和实验研究缺失等问题。研究的未来走向表现为从宏观问题研究转向具体问题研究;从思辨、演绎的研究转向实证和扎根理论的研究;从单一主体研究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研究;从静态研究转向教学知识持续建构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生产三要素理论看,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已经到达了转向的临界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阶段和国家发展新战略对比较教育知识的新需求使转向具备迫切性;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积累的丰富和实践应用的多元奠定了转向的可行性;研究队伍数量的壮大和质量的提升保障了转向的可能性。这三股转向动力正在推动未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发生如下转向:研究目的与功能定位调整为"生产教育理论"和"服务国家战略";研究技术路线变革为开展真正的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研究人员培养转变成兼重外语语种的多样化和研究方法的培训。这三大转向如果顺利实现,将会产生重大的时代意义:帮助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摆脱"学科危机",重获新生;指导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实践的科学化发展;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知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个人理论新转向:从个人取向到社群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理论是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近年,教师个人理论经历着从个人取向到社群取向的新变革。教师个人理论的转向突出表现在:从教师的个人实践转向共同实践;从个殊真理转向共识真理;从个人知识转向团队知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方教师学习研究文献的梳理,提出教师学习研究分为:萌芽期、兴起期、深化发展期三大阶段,并从教师学习观、学习内容、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策略与模式几方面勾勒教师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综合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教师学习研究的趋势:从关注个体认知到情景认知的转向;从关注学习个体转向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内容从以教师自身为出发点到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指向;学习过程从"一次性""断裂式"转向持续性、连贯性。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行政法学研究重点要调整:从重视研究权力规范转向重视研究社会规范;从着重研究程序法转向着重研究实体法;从注重研究普通法转向注重研究部门法.重视研究社会规范,要关注行政权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关注行政相对人的合作;要关注秩序行政.着重研究实体法,要关注行政的可接受性;要关注行政主体的主动性;要关注行政方式的多样性.注重研究部门法,要解决行政法实际问题,追求综合效益;要关注部门法体系建设;要关注部门法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是要从学会转向会学;而对教师来讲,是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因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提出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学生掌握主动获取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从科研引导转向科研主导;从计划资助转向竞争资助;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一元激励转向多元激励;从职责指导转向责权利统一;从封闭育人转向开放培养;从榜样引导转向全员考评;从计划管理转向和谐管理。为适应这些重要变化和发展趋势,高校须进一步优化科研考评制度、竞争资助工作制度、学生服务工作制度、多元激励工作制度、导师责任考评制度、国际化育人制度、全员德育考评体系、校园和谐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理念嬗变与制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从科研引导转向科研主导;从计划资助转向竞争资助;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一元激励转向多元激励;从职责指导转向责权利统一;从封闭育人转向开放培养;从榜样引导转向全员考评;从计划管理转向和谐管理。为适应这些重要变化和发展趋势,高校须进一步优化科研考评制度、竞争资助工作制度、学生服务工作制度、多元激励工作制度、导师责任考评制度、国际化育人制度、全员德育考评体系、校园和谐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语文课程文化转型与重塑的实践重心正从理念解读与体系构建转向课程实践层面的内化与落实。关于语文课程文化的当代研究也应该作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论的转向,即逐渐从理论构建式研究转向实践关照式研究、从本质与意蕴研究转向关系与特质研究、从“他我客观”式研究转向“自我体验”式研究、从历史遗忘式研究转向历史追问式研究,从而有效推进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