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针对当前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合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反哺农村以达到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都需要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河北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转变思路、加大投入、创新模式、完善制度,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早日实现城乡协调、工农和谐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素质农民的积极参与和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提高农民素质主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农村各项工作的思想保证,是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但是,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因为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有必要尽快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水平。这样才能稳固农村社会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现阶段我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缓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农民的就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发展农村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怀柔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形成全力,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务工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贵州省凤冈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凤冈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务工收入正成为凤冈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县委、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在农民增收的重要位置。各乡镇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向省外发达地区输出。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育意义重大,这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基于农民群体总体上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比较守旧、现代经营理念落后、思想道德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等因素,可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途径,有效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编按]  相似文献   

12.
刘晓 《职教论坛》2007,(4S):33-35
农民职业转型是指原本生活在农村的依靠农业耕种为生的农民,通过接受一定的职业培训,离开农业进入非农行业务工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城郊农民职业转型培训的实证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经验和不足.并从观念、政策和培训本身提出改革建议,以期对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三农发展,农民素质提升是关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途径之一即是服务三农建设,高职院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举办农民学院,扩大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受益面,加快了农民就业转移,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型农民的培养。本文以浙江湖州为例,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农民学院,培养农村人才的模式进行重点研究,并对进一步提升农民学院的办学成效的途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早日实现城乡协调、工农和谐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工农差别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陶冶农民情操。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农村教育的发展创新,才能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可持续推动农村建设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深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敏感的市场意识。新型农民的培养一定要强化农村的文化建设、抓好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培训以及开展经营素质培训。真正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设新农村要充分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农民大学生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开放教育农民大学生的培养是个新生事物。如何使“一村一名大学生”试点项目成为电大开放教育新品牌?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能力本位导学模式,确保农民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首要的问题,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解决目前基础教育根本问题的必然选择。高质量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毕业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在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因素,使走出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职业技术知识;改变职业观念,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良好地衔接,这是推动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适应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民培训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须提高和完善新型农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