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楼世洲 《教育学报》2007,3(1):82-88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实际上是沿着两条轨迹发展,即移植西方的现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的进化并存。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实业学堂的兴办”——“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三个大的过程。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沿着:现代工业移植——手工业改造——区域性的产业集聚的道路演变的。因此,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嬗变对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明显的“路径依赖”。近代职业教育嬗变的第一个层面是职业学校的演变,第二个层面是传统手工业的师徒制向工厂师徒制和职业补习教育的演变过程。影响这种路径选择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结构和就业方式;二是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构成;三是职业分化和社会分层。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是工业化,决定演变模式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楼世洲在《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我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新式工业部门和新式工业技术以区域化的形式集聚在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的中心地区,在工业布局方面,1937年前,全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的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另一方面,近代工业化也促进了全国范围的传统手工业向商品化和工场手工业的转变。沿海城市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与内陆乡村及其农业与手工业之间形成一个“两极分化”发展格局,这就是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化差异的历史根源。从发展阶段来说,手工业——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城市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三个发展阶段,由于中国近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型工业化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目标。根据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上要有新的突破。本文从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新型工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出发,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抉择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型工业化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目标。根据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上要有新的突破。本文从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新型工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出发,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抉择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我国近代,职教教师资格制度于洋务运动时期产生萌芽,清末新政时期初步确立,民国前期延续发展,民国后期深化发展.经过四个阶段的持续演进,近代职教教师资格制度从宏观体系到微观规定,都已渐趋相对完备,对当时师资质量提升和职教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的来说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 1 840年到 1 90 4年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在这个时期从酝酿萌芽到初步确立 ;第二个阶段从 1 90 4年到 1 91 2年 ,由初步确立发展为初步调整 ;第三个阶段从 1 91 3年到 1 92 2年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近代职业教育制度最终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7.
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基本形成、调整、瘫痪、恢复、改革和发展等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应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统筹资源为重点,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突出政府统筹和各部门分工合作,注重依靠制度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9.
从学制改革视角探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聚焦制度变迁的核心与主体部分——学制改革,对形成于中国近代的五个学制进行系统分析,从中探究职业教育制度如何在历史变迁中实现迭代传承;其二,结合上述学制改革与职业教育制度变迁的梳理,从政治、经济、观念层面分析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并从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分析驱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其三,概括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并对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改革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大学堂章程>中就产生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萌芽,中华民国所颁布的<大学令>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大学教授治校制度,但是,直到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建立评议会和教授会制度才真正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刘慰 《教育评论》2022,(8):153-162
我国古代博士制度从萌芽到转型,历经时代洗礼,逐渐趋向完善,也逐步融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从古至今,虽然博士的内涵、建置、职责、类别、选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发展,博士都以传道、授业为基本职责,都是学识渊博的一种身份象征,都与高等教育紧密相连。古代博士制度是教育史上一种特殊办学形态,兼具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功能和特征,其内涵、建置、职责、类别、选任对当代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师范教育学费制度自近代产生以来,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与师范教育的发展水乳交融,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变迁是其嬗变的内在逻辑。近代师范教育学费制度的发展还彰显出鲜明的本体特征:框架体系日益明晰,免费政策贯穿始终,法治化进程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清末和民国两个时期。清末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出现了实业教育的萌芽,并不断发展壮大;民国时期是在清末实业教育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按照学制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实业教育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兴起阶段(1922~1926年);职业教育发展阶段(1927~1949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关系紊乱、土地承包期限过短、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土地经营规模小而散等诸多功能缺陷,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因此,必须寻找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相应对策: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实施力度,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速物权化进程;规范合同契约,建立流转市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多途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全法规,为农地制度的完善提供法律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制度建设.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党围绕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领导制度体系,其基本特点是:突出政治性、把握时代性、体现人民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注意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相似文献   

17.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核心特征是各种教育资源的“跨界”流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力.长三角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经历了基于人脉推动的市场孕育、基于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阶段,并会逐步进入基于观念认同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阶段.目前,政府和市场已成为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主导力量,对政府而言,解决其促进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问题应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性地将两者关系划分成起始、发展、完善兰个阶段。并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制度的一般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在体系结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推行了相应的改革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分析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大致经历了层次定位、类型探索、学制确立和独立建制四个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分类高考制度改革以及不同办学主体与职业教育间的张力,在不同层次形塑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过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