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郑板桥集》评介胡云富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善画兰竹,笔墨清雅俊秀,风格奇丽多姿,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书法融真草隶篆笔意于一体,独辟蹊径,自创一格,被后世称为“板桥体”。而他的诗文朴实无华,文笔酣畅,是千古流芳的佳作。郑板桥以他杰...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杰出的艺术成就与清代扬州化和商业相关。清代扬州盐业和漕运的繁荣,为“扬州八怪”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舞台,同时也使郑板桥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商业化、市俗化的审美特征。首先,“板桥风格”反映了一种平民思想,具有自我表现、自我娱乐的色彩。其次,“板桥风格”中具有一种化雅为俗,以俗为奇,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第三,“板桥风格”体现出一种美丑互见、立异标新、取悦商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的郑板桥,不但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重视,而且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善良教育”也堪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光阴荏苒,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郑板桥热爱和平、唾弃暴力的“善良教育”思想仍然受到人们的好评。热爱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郑板桥50岁时得一子,自然爱子如掌上明珠。但是,郑板桥不溺爱也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他说:“爱儿必以其道。”孩子断奶后,郑板桥毅然把孩子送出县城,将他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郊外,直接托付给勤劳朴实的“郭嫂”“饶…  相似文献   

4.
蒋抱玄(听雨楼诗话,录有“郑板桥未刻诗”十五题、十六首。但其“字体”、诗风以及诗中所反映的家世、生平、思想等,均与郑氏实际情况不符。“郑板桥未刻诗”一册,当属伪造无疑。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起誓诗中漫润着兰的簟香、石的竖教、竹的气节,把诗书画三种姊妹艺术臻于化境地完美结合在一起。郑板桥不仅有着“扬州八怪”辱风漉名士的狂傲不羁。同时又有着杜甫一般”穷年忧黎元.叹忠肠内热”的忧圈忧民的深沉情怀。在山东为官多年瀑受齐鲁浓重的僵索文化熏陶。“山左多圣人,江南多才子”,郑板桥可谓颇具才子风骚更兼圣人的豢怀。  相似文献   

6.
世人皆知清代郑板桥是一位多才多艺,擅长画、诗、书法的文化名人,却鲜知他又是一位深谙“爱子教子之道”的好家长。郑板桥拥有良田三百亩,中过举人和进士,曾做过“七品”县太爷。他年逾半百方得一子,算得上是富贵人家的“骄子”了。但是,郑板桥对儿子却不溺爱、骄纵,他深知“子不教,父之过”,很注重“教子之法”。 最近在书架上找出《郑板桥集》,从中翻阅到《潍县暑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作知县时写的一封家书,是专门谈教育儿子的方法和目标的。特录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读书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诗书画“三绝”,而且对于读书也颇具研究。他提倡读书贵在带而不在博。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流富儿,颇为用钱芳。”他还说:“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期,三后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合才。”由此可以看出,郑板桥强调的是读书求多是无用的,而应当征选出自己有用的书,要学而致用。仅农田览群书却不消化,那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郑板桥说:“彼务问,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一…  相似文献   

8.
<正>《新修城隍庙碑记》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七年(1752)任潍县知县时撰文并书写的,是郑板桥书法中的精品,郑板桥尝自称其书法作品中“《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刘柳村册子》)。  相似文献   

9.
“难得糊涂”是清代书画家、学家郑板桥题过的一幅名的匾额。它代表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作为一名教师,当遇到孩子们说谎时,与其声色俱厉、大发雷霆,不如学一回郑板桥,“糊涂”一次。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1693年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他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作“板桥郑燮”的字样,所以人们就称他为郑板桥。郑板桥爱竹,他称竹“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因此,他一生痴竹迷竹,对竹作诗,移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在郑板桥的眼中,竹子一枝一叶总关情,因而他的笔端留下了许多关于竹的佳作佳话。以至于人们一提到郑板桥就想到竹,一说起竹就自然要想到郑板桥。郑板桥一生多画兰、竹、石。他以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常青,石万古不败,这正与他倔强不驯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适天应性”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他在审美趣味方面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尽管他欣赏病态美,却不主张人为地制造病态美。在诗文创作方面,郑板桥最推崇“沉着痛快”的艺术风格。郑板桥并不很赞成司空图及其继承者的一些理论,但对司空图韵味说本身,板桥的态度还是比较辩证的。在书画方面,郑板桥的审美趣味是提倡清新自然、简约平淡。郑板桥在评论他人作品时常以“乱”为赞词,自己在创作中也常常追求“乱”,这种“乱”,用传统的审美理论来说,实际就是“活”。  相似文献   

12.
《青海教育》2004,(1):96-96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干世的郑板桥,不但他的诗书画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和重视,他的一生亲民思想为人师表的“善良教育”同样是中华善良美德教育的典范。三百多年过去了,郑板桥的唾弃暴力,热爱和平“善良教育”的故事仍然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被人誉为画、诗、书三绝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1693 ̄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郑板桥自幼聪颖,性格落拓不羁。早年家境贫寒,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除了做过十来年七品芝麻官之外,其居官前后,均在扬州卖画为生。有《郑板桥集》存世。郑板桥的家训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在外做官时写给堂弟郑墨的16封家书中。郑板桥52岁时才生了一个儿子,自己又在外做官,所以他对家人和幼子的训诲都是通过郑墨进行的。郑板桥在为刊行家书所撰写的《十六通家书小引》中说:“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  相似文献   

14.
倪培森 《初中生》2007,(4):26-27
“难得糊涂”一词是由清朝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首创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因诗、书、画皆工,人称“三绝”。他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高中进士后,因无后台背景,又不愿意拍马奉迎上司,在山东范县、潍县做了十几年知县后便辞官回家了,靠卖字画和教书为生。  相似文献   

15.
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应好友李某之邀,赴宴祝寿。当时,室外倾盆大雨,但满座高朋兴致勃勃,相继献诗祝寿。轮到郑板桥时,只见他展纸挽笔,不假思索,挥毫写下“奈何”两字。满座哑然。即席贺寿,该为恭维之词和吉庆之言,而郑板桥以“奈何”起句,实不相称。正当大家纳闷之时,郑板桥又写下了第二个“奈何”,接着又添  相似文献   

16.
传说郑板桥曾经吟诗赶走了盗贼。有天深夜,郑板桥被一阵声音弄醒。有贼!但他没有惊叫,想了想,轻轻吟出两句即兴诗:“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惊,趴在地上不敢吱声。只听得床上人继续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郑板桥说的是实话,当时郑板桥刚被罢官,“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偷。“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溜出房间听到这句诗,心想,那就爬墙吧。翻上墙头又听见“越墙莫损兰花盆”。他转脸一看,墙头真有一盆兰花,那是郑板桥的心爱之物。“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光赶豪门。”最后郑板桥用这两…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在山东维县当县令时,看见县城的城墙破损重,想让县里的首富安仪泰捐款修城墙,可贪官安仪泰口咬定家里人多,开支大,没有钱捐。郑板桥说:“本官也有钱,准备去卖字画来捐款。”安仪泰想:郑板桥的字画当今有名的。他便问郑板桥开价多少钱一张。郑板桥说“我的字画是10两银子一尺。”安仪泰嫌贵,郑板桥笑着说“少一两银子也不卖。”安仪泰一心想得到郑板桥的字画无奈只好依了。第二天,郑板桥在城楼上,挥笔画了一幅200尺长的个小孩子放风筝的图画。图画中一个小孩子和一只风筝起来不过3尺,而风筝的线就有1尺。安仪泰只好把2000两银子乖地给…  相似文献   

18.
戒烟联趣说     
相传郑板桥有一位当宦的朋友嗜烟酗酒无度,年仅四十却已形容憔悴,遍求名医均无效。郑板桥对他说:“我有奇方可治此病。”说罢挥毫写了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9.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赏读一首诗,也得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个个“枝”“叶”,比如诗歌中常常借用的景、物、事、人等等。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孔雀诗”,是笔者的一种比喻说法。孔雀之美不在头部、腰身,而在它那会开屏的尾部。古往今来,一些名人的诗之美就是这样:其起笔笨拙平平,承笔也平淡无奇,甚至俗不可耐,但到了诗的后部分却奇峰陡起、意韵横生、卒章显志,表现出“孔雀开屏”式的诗美来。下面试辑录几首并小作衍释,以飨小读者。其一郑板桥咏雪数数诗书画三绝的清代学者郑板桥,所以被列入“扬州八怪”之一,不仅其为人处事性情异于常人,就是诗作也往往怪异多致、意趣横生。时值秋末冬初的一天,郑板桥与几个好友置身湖衅观赏雪景。那雪下得不温不火、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