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晚清兴办学堂面临新式教科书缺乏,为新小说介入教科书提供了契机.新小说理论家对小说教育的鼓吹以及作家有意识地撰译小说为教科之助,使小说辅助教育成为现实.小说履行教科书职能是新小说开智觉民宗旨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小说作家明确提出“木铎醒世”的小说观念并反复阐述强调.其内涵主要包括存雅道、为世型、劝作善三个方面.明末清初小说作家群体对“木铎醒世”小说观念的极力强调,是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对小说社会功用的重视和对时事的密切关注,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时期的小说观念和小说创作,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阅读英文原著是英语语言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英语的手段.但目前学生对小说阅读重视不够,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认为阅读小说浪费时间.本文以<傲慢与偏见>小说为例,分析小说的词汇构成,试图说明阅读小说的重要性,探讨学生不重视阅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说起源辨     
稗官、子史、唐宋诸说对小说的起源做出了不同的界定,然诸种言说皆为小说之流而非其起源.鲁迅以为小说的源头在神话与传说,是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时下中学语文课本中也选了部分外国小说,世界名著里面大多数也是外国小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外国小说,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人生境界为目标,产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理解文章有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以农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在文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不同的质疑,从乡土小说概念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区别,并以二十世纪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为例,进一步印证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兼及论述了优秀的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8.
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其小说创作以一种电影化的思维和视角时文学的叙述进行解构.这种对小说叙述策略的尝试性改变也反映了作家对世界存在方式的思考.文章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揭示其小说为读者带去全新阅读体验的原因,并集中对小说中文学性镜头的表现手段的极端视觉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重复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高考小说阅读试题中也有大量的重复性叙事文本.以美国希利斯·米勒的重复性叙事理论为依据,对近年来高考小说中出现的重复性叙事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是为达到提升学生小说阅读鉴赏能力和完善高考小说阅读备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认为8部"今所见汉人小说"都不是汉代小说,为后人伪托,此观点有失偏颇.这主要是由鲁迅对资料占有的缺失所导致的错误.从古今的研究资料来看,其中4部小说应为汉代小说,1部难以确定,另3部为后人伪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随着中国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市民小说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展变化。把20世纪的市民小说界定为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小说,则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有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小说、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市井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市民小说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文学革命与"两个翅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翅膀论”是在“新儒学派”、“国学派”、“鸳蝴派”否定“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下 提出的,这是个错误的理论。它贬损、攻击“五四”新文学,粉饰“鸳湖派”的错误倾向,故意在严肃文 学、通俗文学与低俗文学之间制造混乱。  相似文献   

13.
鸳鸯蝴蝶派针对新文学的批判与指认,做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与自我认同策略,由此与新文学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关系格局。鸳鸯蝴蝶派一方面通过群体意识的建立,以社团、杂志聚集同志,致力于自身经典化、合法化叙述的建构;同时也试图以模糊新/旧、雅/俗来解构新文学的等级划分,这种模仿新文学的策略,对于拓展其生存空间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此外,新文学对鸳鸯蝴蝶派由初期的断然拒绝到后来的部分接纳,鸳鸯蝴蝶派对被新文学肯定的感激涕零,体现了二者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另一种角度看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兴起于明末清初的鸳鸯蝴蝶派尽管遭致了学者的批判和鄙视,但仍为广大市民欢迎.从文学活动的另一端--阅读接受来考察该派小说的创作,如何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5.
以1949年之前出版的鸳鸯蝴蝶派小说选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不同时期选本编选、出版及其影响的历史脉络,归纳、分析选本特点,并对其编辑、传播、接受和选本价值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古今市民大众文学的“文学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是一条从古至今的市民大众“丈学链”。冯梦龙所反映的是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反映的是现代工商文明大都市的生活面影,当大批新移民涌入大都会时,他们用文学的形式肩负“乡民市民化”的重任;而目前出现的海量的“网络类型小说”,将随着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会“网而优则纸”“网优则‘触电’”,必将凭借网络、书刊和银幕荧屏的“立体优势”,更吸引市民大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7.
在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如何接纳“鸳蝴派”和张爱玲等“边缘”作家,是一个解释学的难题。,人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流解释传统接纳这些“边缘”的文学,“五四”新文学以来精英化的文学史观念相应发生了内在分化和重组。考察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精英式想象如何发生动摇,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观察80年代文学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可能写出“真正属于文学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鸳鸯蝴蝶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文学流派,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对其实行批判、打击的新文学相比,鸳鸯蝴蝶派却占有绝对的市场控制权,拥有新文学所不及的广大的读者群。本文试图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探讨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代之间--略论民初言情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入手,以这一时期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创作为主要对象,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大众心理状况,考察民初言情小说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对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及由此产生的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来对民初言情小说做一次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20.
文学革命兴起之时正值鸳鸯蝴蝶派的鼎盛时期,鲁迅在倡导和开拓新文艺的过程中,从“文学游戏观”、沉滞猥劣的格调、保守复古的意识等方面,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进行了十分必要的批评。但同时,鲁迅又从文学史的角度对鸳鸯蝴蝶派合理定性,以较客观的态度看待文学中的“趣味”问题,切中肯綮地明确了该派的政治性质,给予了这一文学流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接受与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