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聊天不仅是一种人际交流方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承方式。传统聊天首先是“私人话语”之间的和谐对话,其次也是个体介入“公共空间”的必然选择。由于它与特定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联,随着资本主义的来临,人与人之间“他者”的介入,聊天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2.
自九四年十月起,我校开设了礼仪教育课,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使学生懂得最起码、最基本、但又是很重要的做人的道理。 一、礼仪教育中的几个原则 1.尊重原则:人际交往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可以说尊重是礼仪的感情基础。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学会尊重也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我们重点抓了在家敬父母、在校敬师长、在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的三尊重。  相似文献   

3.
“演练型”教学模式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广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的紧迫性所谓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本质上就是“尊重他人”“重视他人”“不给别人造成困扰”的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平等、尊重、团结、互助、诚信、守时、同情、关心等,而学生所欠缺的也正是这些。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是个人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的反映,还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折射。现代社交礼仪的科学体系是在古代礼仪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  相似文献   

4.
栏目前言: “小时候不会接打电话的人,长大了大多不知 道怎样与人相处和交流,也不知道养成习惯去尊重 他人。”电话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通 讯、交往工具,打电话的礼仪也是公共关系礼仪的 重要内容,这期我们就来跟大家说说“接打电话的 礼仪”。  相似文献   

5.
理解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体谅、尊重、信任支持和帮助的前提。然而在现实当中却有很多人和事不被人理解,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别人,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的障碍。本文从人际理解的心理成份入手,探讨产生人际理解障碍的原因,从而提出人们之间达到相互理解应具备的心态,使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体谅。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规范、懂礼仪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但更是展现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讲礼仪的结果是推崇自我、尊重自我,因此开展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要在同学中形成“讲礼仪光荣,不讲礼仪可耻;讲礼仪...  相似文献   

7.
“民彝”是李大钊为追求时代潮流、将中西方思想有机融合而提出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礼仪、习惯、道德等的总和;伸张、扩展是其特性,可能被压抑、障蔽,但最终会“发扬光大至最高点”;它实质是关于“人”与政治、社会历史之间关系的理论,它尊重和强调个体——“我”的自由发展。“民彝”思想的渊源主要是中国明清以来的风俗决定论和英国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顾银乔 《师道》2006,(7):46-46
众所周知,人们的社会交际,无论是打电话、写信,还是与人面对面直接交谈,都应该有一定的礼节性,否则,这种交际会变得艰涩、不自然、甚至困难重重。虽然,现代社会讲究实际,讲究效率,少说废话,多干实事,这是正常的,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抛弃了传统的交际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尤其是口头的交际,更需要用礼仪来协调人际关系。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仪就是机器运转中的润滑剂,口语交际中的礼仪,更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润滑油。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交流与沟通变得更轻松自然;它会使偌大的世界变为一个…  相似文献   

9.
宋晓刚 《成才之路》2009,(26):82-83
在日常的交往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以礼仪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尊重、友好、敬佩与善意,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以达到和谐、完美人际关系。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往,需要不同的礼仪形式。美国前总统民克松访问中国之前就曾专门学习筷子的用法。人们交往本身也离不开礼仪。  相似文献   

10.
论人际理解     
理解是心灵的沟通,理解是人生的慰籍。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会存在着某些障碍,这不仅有来自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个性差异,也有因不善于正确运用理解的媒介所致。本文拟就理解的意义和心理机制,理解的途径、手段,以及克服理解障碍的方法等作些探讨。一、人际理解的心理成分“理解”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际理解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魏青 《宜宾学院学报》2006,6(9):103-106
“价值中立”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强调尊重与相信人的价值和潜能,在心理咨询中坚持不介入、不评价、不指导的基本指导思想。但事实上,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咨询双方必然发生价值的交互影响,无论咨询者怎样努力,都难免将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到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产生影响。“价值中立”是不现实也无法做到的,只有辩证而理性地看待“价值中立”,才能有效地实现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0,(11):45-46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礼”的核心是尊重,是一种待人接物的道德要求;“仪”是规则,是表现内心尊重的外在形式。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良好的礼仪只是使得那些与我们交谈的人感到安适和满足,没有别的。”  相似文献   

13.
《神州学人》2007,(7):51-51
如今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不可否认有相当一些人不了解国外的礼节,以至于因此轻则闹出笑话,重则触犯法律,或者造成不愉快,误了大事……中国人讲究礼仪世所周知,中国的俗话还说:“礼多人不怪”。咱们留学人员在外除了要发扬我们民族的重礼仪讲文明的传统之外,也要尊重留学所在国的礼节。  相似文献   

14.
论人情与中国人的人际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是中国人人际互动中一种世俗化的生活理念,它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也被看做是社会交换的一种资源一人情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中国农业文明及儒家人论思想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中国人将文化思想中的“义”与现实生活中的“利”加以调和,使之变成一种富于伸缩性的人际互动方式,其着眼点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建立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5.
香港的天桥     
香港用地紧张,特别是在港九都会区,面积仅占全港的十分之一.但承载的人口却达300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成为香港城市建筑的必然选择。为此,香港人构建起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让行人与车辆分别“上天入地”,车在路上驶,入在空中行,互不干涉。不仅车辆速度快,行人也可以安全地闲庭信步。  相似文献   

16.
民间传统风俗礼仪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创立的有道德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使村民之间 ,血亲血缘人之间形成道德契约关系 ,以此保证个体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时的人力支持。民间传统风俗对人际间关系的调控作用体现在它的道德评价作用、行为约束作用和情感凝聚作用上  相似文献   

17.
一、体育教学是实施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与礼仪教育的许多方面能够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如在体育教学中,基本动作训练、形体训练、仪态仪表训练、健美操训练等,每个细节都有严格要求、严格规范,它与礼仪教育中的举止礼仪、品貌礼仪、形体礼仪自然吻合。再如,在礼仪教育中要求学生“精神饱满,举止文雅,站有站相,坐有坐样”,这些正是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可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体育教学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施礼仪教育。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往比其他课程更频繁,时而活动在一块,“手之舞之足之…  相似文献   

18.
方宪生 《家长》2014,(8):79-80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中国人受传统道德礼仪的熏陶,都特别爱讲面子,大多数人都会想方设法维护自身的形象。不仅是在社会上,人人都要讲面子,在家庭里,如果不讲究面子,也往往会激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拉大亲人之间的距离,甚至会错失了许多生命中幸福的机缘以致终身遗憾。、所以,笔者始终觉得,与家人相处时,每个人也应该有宽厚容人的雅量,要给家人留点面子,花点心思维护家人的面子,让家人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之意。与自然、空间和人际建构良好的生态关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生态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亦应聚焦于幼儿与自然、空间、人际三者“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前言 礼仪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人际间相互问候、致意、祝愿以及给予必要关照的惯用形式,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精神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回无礼则不宁”。事实上,及至今天,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日趋频繁,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仪助你成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礼仪行为如何,是否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举止行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