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晶易 《新读写》2012,(2):61-61
罗丹有件作品《手》,那是大理石制成的,记得其中有三只手纠缠在一起,可我只看出了其中一只,一只青筋暴露、略显苍老的手,一只生命之手。手——它见证了生命,经历了人生。  相似文献   

2.
陈沁怡 《新读写》2012,(2):60-60
身边的朋友常常炫耀自己的幸福或者抱怨自己的不幸福。人总是在寻找幸福,想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寻寻觅觅,却不一定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常常在想幸福究竟是什么,当我终于认为自己了解了幸福的定义后,我也觉得自己找到了幸福。幸福对于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的人们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幸福很小,有些人的却难以实现。而我认为幸福就像美一样,用心观察,用心寻找,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3.
欧文杰 《新读写》2012,(2):56-56
放眼荧屏,以幸福为符号的电视剧蜂拥而至,从《老大的幸福》到《下一站,幸福》《幸福来敲门》……真可谓是山头林立,飘舞的大王旗上绣满了“幸福”二字。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把儿童发育期需要肤体接触称为“皮肤饥饿”,并证明从新生儿开始的肤体接触和成人对孩子的抚爱,能使孩子获得皮肤欲的满足,并促使儿童皮肤依恋期的健康发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健全个性的形成。此外,这种情感的需要会促使小孩探索环境、兴趣、爱好的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大多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尤其与父母分离会使幼儿产生分离性焦虑,长此以往,会发展为“自闭症”。然而,几乎所有发育正常的小孩都喜欢有人去抱他,孩子也都乐于成人的亲热。这就不仅要求给予幼儿良好的生活环境,更需要主动关怀、多接触…  相似文献   

5.
沈季 《新读写》2012,(2):63-63
那是一只小小的蝶,我惊叹于它的美丽。斑斓的双翅如一道虹霓,翩翩起飞轻盈得如一位仙子。可惜,它的生命太短暂,就如同昙花一现。 那是一条小小的虫,它肥硕丑陋的身躯、狰狞的面目让我厌恶,不愿再看它一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了250对儿童与家长对儿童幸福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并采用访谈法对随机挑选的30对配对家长和儿童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访谈。研究发现,儿童对幸福的理解朴素且单纯,家长的理解更理智和全面;儿童的幸福根植于其对生活的实然感受,家长侧重幸福的应然状态;儿童以内心体验来评价幸福,家长更多从儿童外在的表现来评价;儿童满足于当下的幸福生活,家长对儿童未来的生活更为关注;部分年幼儿童缺乏对幸福的期待,而家长对儿童的幸福期待值则较高。  相似文献   

7.
8.
想要的幸福     
我参加一个关于网络的征文,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一台43厘米纯平显示器。抱砉显示器回家,我却不太开心。在路上,我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片名好像是《天堂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贾小娜 《教育》2007,(7S):51-52
总想为《窗边的小豆豆》写点什么。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就有喜欢,有感动,有油然而生的敬意,也有留在心间的美好感觉。或许太多的人读了这本书后都有这样的感觉,才让《窗边的小豆豆》成为20多年来畅销全球的书吧。  相似文献   

10.
金之一 《新读写》2012,(2):53-53
我经常会想,幸福是什么?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确切的答案。怀抱刚出生的婴儿,被为人母的她们露出来欣慰的笑容,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幸福。学生走出校门,他们露出疲惫但又温馨的笑容,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幸福。 那么我呢?对于我来说,幸福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儿童的幸福则是快乐的现在与美好未来的结合。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幸福,必须处理好儿童的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通过儿童的生活和活动把儿童的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认识自己未来的意义,引导他们向着未来发展。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对如何处理儿童的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们认识教育促进儿童幸福的条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郑悦 《新读写》2012,(2):59-59
苏格拉底曾说:“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幸福是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份幸福的工作,是和他人分享的愉悦,是仰望天空的星星,是清晨穿过窗玻璃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14.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双英 《时代教育》2010,(5):224-224
教育与人类的幸福具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因而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本文就幼儿教育应让儿童幸福起来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人类离不开教育的熏陶与感染,教育可以让人们得到许多,其中幸福感正是其中之一,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让幸福感融入幼儿教育,则会帮助幼儿实现幼小心灵的满足。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让幼儿感到幸福,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8.
饥饿中的事     
一开始,公社让全村人敞开肚子吃,可吃了没多久,每人每顿就只能分到一个窝头了,而且越来越小,一直小到驴粪蛋儿那么大。后来,那么小的窝头也没了。粥倒可以随意喝,但越来越稀,一直稀到一锅清水煮一筐榆树叶。清汤不限量,连老太婆也能喝五六碗,喝得肚子突出,像扣了一口锅;可尿几次,就瘪了。  相似文献   

19.
方沁园 《新读写》2012,(2):19-19
我生长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从我一出生,我就对“幸福”这个词充满了好奇,总想体验—-下那种叫幸福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决定一个人外出寻找幸福。  相似文献   

20.
姜慕添 《新读写》2012,(2):49-49
刚跨下公交车,另一只脚还未收回,一个中年男子匆匆走向我。他那黝黑的皮肤在太阳的直射下闪闪发亮,他缓了缓气笑着说:“小姑娘,去沙滩吗?走,我载你一程。”说着说着,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愣了一下,看着他这副憨厚真诚的样子,轻轻点了点头,便随他走向车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