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从理据学角度来研究詈词,还鲜有人问津.詈词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民俗文化现象.探求詈词构词理据的过程就是解剖、再现其背后民俗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詈词詈语是吴语中的一种特殊语汇,也是吴文化的特殊载体。吴语中的詈词詈语从其攻击、否定的着眼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七个大类。吴地的詈词詈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首先是不少詈词詈语具有明显的水乡特点,其次是不少詈词詈语存在着各种构词变体,往往同一个詈词具有多种形式。吴地的詈词詈语主要采用二、三音节的语音形式,在内部结构特征方面,主要以复合式合成形式为主,尤以偏正结构居多。吴语中的詈词詈语从其功能作用来看,主要可分为骂詈功能、戏谑功能和零功能等三大类。吴地詈词詈语与吴地骂人话并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模因翻译论的理论概述,探讨《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作者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民俗文化负载词、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四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分析民俗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模因传播的意义,对陕西民俗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所启示,有利于加快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姜晓倩 《文教资料》2013,(17):29-30,44
詈语这一语言现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得到人们关注,至今在内容分类研究方面收获颇丰。文章在概述詈语内容分类研究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动物类詈语、死亡类詈言、尊卑类詈语、性詈语四类典型詈语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语义、语用、语义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全书的骂詈语作出分类。从语义角度将《水浒全传》中骂詈语分为七大类,从语用角度将其分为三类,从语义与语境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两类。并对分类进行了较具体的说明,指出了骂詈语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在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网络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詈词也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西安市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詈词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对大学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詈词方面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介绍了刘福根、渡辺博文等中外学者对于詈骂语分类的情况,指出他们分类的不足之处,并在其基础上对詈骂语进行了新的分类。其次是通过建立语料库,发现詈骂语种类的差别,并从贞节观、性伦理、身份意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产生差别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红楼梦》中詈骂语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其中日本渡边博文先生的分类非常详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从詈骂语的词源出发,对"横强盗"、"强徒"、"毛丫头"以及"行子"等詈骂语进行说明,从而对它们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疾病詈词是汉语詈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詈词的一般属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詈词与某一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反面反映出某一民族的性情和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疾病詈词的分析,从中透视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理想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小说作品中詈词的使用达到了泛滥的程度,《醒世姻缘传》尤甚。本文从詈词使用的频率与特点、詈词使用者的身份、骂詈双方关系的广泛性、詈词使用的场合四个方面考察《醒世姻缘传》詈词使用的具体状况,以说明该书在明清时期詈词滥用大潮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秦腔》中的詈词詈语进行了穷尽式地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秦腔》中五种基本的詈词詈语类型:以"侮辱对方家族血统不够纯正""与性有关""道德卑劣者及其行为""侮骂对方长辈""动物及其行为"等,并指出《秦腔》使用詈词詈语的特点,即詈词詈语使用人群较为多样,詈词詈语的使用场合较为普遍。并指出《秦腔》中的詈词詈语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以为研究现代其他文学作品的詈词詈语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2.
钱韵然 《文教资料》2007,(34):49-54
诟词詈语作为自古以来文学中的现象之一,在《金瓶梅》中达到鼎盛。大量骂詈,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现实风貌,更折射出社会的精神文化面貌,有的至今仍未丧失其生命力。通过对其中的詈语诟词进行道德意义上的分类,溯源探流,简单了解它们的演变过程,并从中看到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民歌是用方言土语传唱的,歌词中保留了相当多的“古语之遗”。它们是古代汉语一些词汇的活标本。本文列举了一些反映在民歌中的古词,从音、义两方面进行对照,说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方言和古晋话、古秦语的关系至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对西部裕固族表示颜色的基本词民俗文化语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西部裕固语基本颜色词是颜色的基本范畴,广泛的表现了裕固族游牧生活、宗教、民间文学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尸从]”字在中原官话区秦陇片的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很高。“[尸从]”可以放在人的名字、称谓前;也可以和其它一些名词形成固定搭配;还可以作动词的宾语;做后缀多构成詈词。  相似文献   

16.
骂詈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传达民俗文化、社会风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结合语用翻译中的顺应理论,对文学作品《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骂詈语进行对比分析,能否做到语用等效翻译,取决于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贯穿着认知、文化、社会等因素的互动选择。  相似文献   

17.
詈词詈语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文章通过对一则微博中的回帖简要概述了四川方言中的詈词詈语,指出了四川方言詈词詈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体类词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汇,其使用频率高,词义和构词都颇具特点.潮阳话常用的人体类词口语色彩浓厚,不少词的词义丰富,构词形式多样.这些人体类词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其中以詈骂文化最为突出.通过这些詈骂词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展示潮阳话口语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詈语的不登大雅,所以詈语的研究比较滞后.文章简析了庆阳方言中部分詈语及其所反映出的民俗文化,并汇集了庆阳方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比较独特的部分詈语.  相似文献   

20.
论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重叠式构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部分例词及其释义,运用对比、说明等方法论述了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重叠式的类型及其特点。论文的写作,旨在探讨方言的构词特点,因此,一些主要观点,如,对重叠式的界定、对音节重叠在构词中作用的认识以及ABB式形容词的分类等,与现代汉语中通行观点或定论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