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玉茜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2,24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生活着一组神态各异的日本人群像,他们或可爱,或可恶;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惆怅失意,而以往对《亚细亚的孤儿》人物形象的分析却集中于中国不同知识分子或胡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典型分析,本文试图以日本人为焦点,对《亚》中日本人形象做一整理,以期完整对该小说人物群的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2.
吴松 《现代语文》2007,(9):44-45
《亚细亚的孤儿》是吴浊流的代表作。对胡太明的形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有鲜明的孤儿意识,也有人认为他有孤儿意识但最终被克服。笔者认为,对胡太明的形象应该根据具体的历史情境来判断,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被贬抑,要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雾都孤儿》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十分复杂。在复杂和贫穷的生活背景中,多数人都被迫选择了通过作恶而活下去,但在窃贼团伙中,也仍旧有人坚持着内心的善,向往着真善美的生活状态。文章以分析复杂形态的人物形象为主,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为主对其善恶两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雾都孤儿》读者提供一些人物解读方面的可用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均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智者.然而,亦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巫师术士,称不上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许多《三国演义》人物皆有巫师的影子,尽管他们缺少了与神相通、驱邪治病的能力,但仍能通过观天象测吉凶、观人相测前途,可见他们之熟谙巫术.虽然神化色彩不及远古巫术般浓烈,但在《三国演义》里仍可体现一种神秘无形的互渗关系,其中占星、通天便最能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通过分析《三国演义》数个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可让学界了解到《三国演义》中较少人讨论的人物巫术形象,以及其文学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造的关键,“孤儿”形象是众多人物形象中特殊的一类。“孤儿”是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具表现力,更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小“孤儿”形象以及“孤儿”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孤儿”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的重要著作,去年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吴浊流小说选》中选入了这篇作品。吴浊流(1900—1976)是台湾老一辈乡土派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台湾人民在日本统治下的悲苦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小说《汤姆·琼斯》、《伊芙琳娜》、《雾都孤儿》、《简爱》、《呼啸山庄》、《无名的裘德》中的孤儿形象的比较分析,指出反抗和探索是这些孤儿形象的立体特征,它们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现代主义作品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平凡人物的不凡光彩———《一碗阳春面》中老板夫妇形象探索四川广汉市金雁中学赵超《一碗阳春面》中的老板夫妇显然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他们在作品中似乎也只起着连缀情节或故事见证人的作用,但若仔细咀嚼后便不难发现,作者在对这对平凡人物的似乎不经意的勾勒中,蕴含...  相似文献   

9.
许多维多利亚小说的主角都是孤儿,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孤儿形象对于维多利亚小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两部经典维多利亚小说(《远大前程》、《简爱》)中,孤儿都充当了其他主要人物的“客观我”,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与客观我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人物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写人的文章数量最多。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有的是通过一件事来记述某个人的形象或特点,如《一面》;有的则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品格或风貌,如《阿长和(山海经)》《吾家有女初长成》等;还有的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他们的美好心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相似文献   

11.
崔洁 《现代企业教育》2007,(6X):103-104
许多维多利亚小说的主角都是孤儿,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孤儿形象对于维多利亚小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自我心理学磊角度出发,认为在两部经典维多利亚小说(《远大前程》、《简爱》)中,孤儿都充当了其他主要人物的“客观我”,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与客观我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人物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历史中有很深的渊源,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主要改编自《史记·赵世家》的相关内容。纪君祥在沿袭了《赵世家》孤儿故事的主体部分基础上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行为都做了相应的改编,改编成的杂剧中程婴身上的侠义精神也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13.
<正>对很多国人而言,从《地道战》开始,日本军人就是以外强中干的小丑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即使在另一些严肃的文艺作品里,他们的形象也只有"凶残"而已。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日本的"可怕",是从一部名为《武士的家用账》的电影开始的。这部日本人拍摄的反映他们自己的片子,从家长里短中  相似文献   

14.
邱立本 《成才之路》2009,(24):I0011-I0011
汉字曾经是亚细亚的孤儿。在过去百年问,从中国到日本到韩国到越南。都有一些改革派求成心切,把自己国家命途乖舛怪罪于方块字。他们觉得只有学习西方,改用拼音文字,才能进入现代化的行列。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就是精神的漂泊,人物的这种漂泊源于家园感的丧失。从他的前期小说到后期的《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来看,精神漂泊者成为其小说中连绵不绝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痴情追寻终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梦。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简·爱作为一个孤儿,在经受了各种磨难后获得最终的幸福。该小说的几位主人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人物性格和个性也天差地别,整部小说和当时英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人成长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个性、人物命运、作者以及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进行解读,本文对《简·爱》中的主人公的个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Asia的由来Asia指亚洲,它的原义是“亚细亚”,最初见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后来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写道:“亚细亚者,天下一大洲也。”我国《明史·意大里亚传》首录该名,沿用至今400多年了。据传,亚细亚的由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约在公元前2000年的腓尼基人为了便于海上活动确定方位,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沿海陆地称为“阿苏”或“亚苏”,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腓尼基语成为欧洲各国文字元祖,“Asu”经过演变和英语地名词形的变化成为“Asia”这个名词。其实,Asia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指称:古希腊人指的是Asia…  相似文献   

18.
《史记·列传》中,主要人物不是文人学者,而是英雄豪杰。在《本纪》、《世家》中塑造的政治人物固然还继续活动在《列传》中,但他们已不是主角。各《列传》中出现的英雄豪杰,是各具特征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是一种象征。他们不仅仅是联合起来推动世界的兴亡继起,而且是镶嵌在各《列传》的画框中的色彩和构图各异的人物画像。如果我们也从司马迁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不过是些有个性的人。是作为人的英雄豪杰,作为《史记》世界的组成部分的英雄豪杰。司马迁以自己的观点来记载和评价他们。他对英雄豪杰的评价,即是他对“人”的评价,又是他对历史的评价。英雄豪杰对于他,乃是再亲切不过的  相似文献   

19.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20.
读了《鞍山日报》1990年5月30日《秦可卿是自杀吗》一文,也想谈谈秦可卿之死。秦氏是《红楼梦》中“似乎重要却没有写得完整的人物”(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秦氏留给人印象稍深的两点是:一、贵族荡妇,二、封建家族中清醒的少奶奶。 秦氏本养生堂的孤儿,寒儒薄宦秦邦业抱养了她,长大后“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