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立统一学说是辩证法的核心。在如何说明和发挥这个“核心”的问题上,一方面先后出现了用存在缺陷的“一分为二”命题和失范的“一分为三”命题的来表述对立统一学说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长期以来对对立统一学说只停留于狭义的认识水平上,忽视了对立两极之间的“中介”在统一物内的应有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提出过但没有详细地考察的“中介”范畴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得到确立。我们要明确地把“中介”范畴引入对立统一学说,把狭义对立统一学说提升为广义对立统一学说。  相似文献   

2.
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三者”,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三”的。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为二”的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的实体划分,“一分为三”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论》的一分为三认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著作《实践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即三个阶段论:“感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实践阶段”;认为《实践论》由于写作的重点在“实践”及其与认识的依赖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说明认识“认识”的过程和内容,认为每一个认识的环节都应该包含着矛盾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矛盾是始终贯穿于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探讨了中介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并把中介作为认识一个重要阶段;认为第三者是形成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中介,并阐述了认识运动的有限与无限性等。  相似文献   

4.
矛盾"一分为三"的观点认为矛盾不仅在组合构成上可以"一分为三",在经历过程中体现"一分为三",而且在其解决形式以及对矛盾进行分类等方面同样可以运用"三分法"。这种"三分法"不仅将矛盾论引向了中介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消解矛盾,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困境。坚持用主客体双重维度来分析矛盾存在形态,"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及分析问题,是实践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介是普遍存在的,并具有多重含义。承认中介的存在,并确认它是第三者,这是一个突破,但对第三者的理解还应该拓展开来。既然承认中介、第三者,那就顺理成章地要确立“一分为三”例题,当然,“一分为三”并不完全等于“中介论”,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事物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它们同属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哲学上的最高概括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具体情况(事物、矛盾、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介——第三者——一分为三——与朱宝信同志共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是普遍存在的 ,并具有多重含义。承认中介的存在 ,并确认它是第三者 ,这是一个突破 ,但对第三者的理解还应该拓展开来。既然承认中介、第三者 ,那就顺理成章地要确立“一分为三”命题 ,当然 ,“一分为三”并不完全等于“中介论” ,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8.
“一分为二”形象地说明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事物不仅“一分为二”而且还可以“一分为三”,提出用“三分法”取代“二分法”。其实这两个概念具有不同层次和意义,不能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矛盾和事物的显著区别,通篇主要围绕一些论见和对矛盾性质、特点的理解,论述了矛盾不能一分为三,矛盾双方不能一方取代一方,同一性也非相对的、暂存的,“一分为二”不能作为认识与分析事物的方法,矛盾着的事物双方(如物质与意识)不能说是一对矛盾,否定了“矛盾即事物”等观点,辨明了对矛盾问题的若干误解,并提出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三者” ,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 ,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三”的。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之二”的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的实体划分 ,“一分为三”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科建设是关于知识的管理与创新。把知识划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并构建正反两面、六级知识地图,对于科学研究、人文知识传播、学科建设与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老子》书名出现时间、异称、分篇和分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五千言名为《老子》,时间可上溯至战国中早期;《老子》一书,除开其本名和《道德经》外,尚有许多异称;《老子》分为"道上德下"两篇形式在史迁之前就已出现,其外还有过三篇、十九篇形式;《老子》分章始于七十二章本《道德指归》,八十一章本最早出自《河上公注》,后来还出现过多种分章形式。  相似文献   

14.
杨献珍当年讲“合二而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阐明矛盾的同一性;“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有机联系在一起而密不可分的,然而它们的倾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合二而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尝试,而且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思维非常一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研究进入了困境.虽然研究者对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方法不一而足,但普遍应遵循话本断代的整体原则,对宋元话本细分时,采取重要篇目从严,一般篇目从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郭沫若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泛神论只不过是它的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命名而已。本文从“五四”时期郭沫若对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传统哲学的主动追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神合一”的泛神论两方面着手论述,并对这种泛神论特征作了概括,最后就近几年有关郭沫若的论争作了相应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一分为三"由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认识和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和精神财富。“一分为三”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一分为三”的思想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科学地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