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把意图、行动和途径称为人际交往的三个要素.所有的交际活动均由此三者组成。见面是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别人见面大体有五个环节:称呼、介绍、行礼、交换名片和交谈,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分享称呼的礼仪,  相似文献   

2.
“啾啾”和“喳喳”是妈妈送我的礼物。这是两只可爱的小鸡,看到它们,我的心情就特别好。  相似文献   

3.
孙文霞 《班主任》2009,(2):36-36
班主任如何称呼自己的学生,似乎谈不上什么艺术,直呼学生大名是最寻常、最普遍、最能体现班主任权威的做法。然而,细想一下,如果你对学生的称呼很独特、又别具一格,而且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与喜爱的话,无疑会对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刚开学不久,我去教室上课。有一位外班的学生问我:“请问冯主任的办公室在哪?”“冯主任?”我一时回答不上来。他补充说:“就是德育处的冯主任。”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所说的冯主任是刚刚被提拔的冯老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校园称呼语这一平常而又奇特的语言现象来探讨校园语言问题。选择大学生使用的称呼语为研究对象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在校大学生具有使用称呼语准确定位人际关系的,能力。第二,指导在校大学生通过恰当使用称呼语来提高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作用,学生使用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称呼语“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密切的师生关系;流行语“帅哥”、“美女”和“亲”进入学生的校园称呼语系统。  相似文献   

7.
汤秀丽 《考试周刊》2008,(48):189-189
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从称呼语中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说话者与对方在人际关系、社会地位方面、亲疏、高低的差异。中国和日本同属亚洲国家,在亲属呼称的用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可以认为是完全等同的。因此,本文着重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中日亲属称呼中对于年长者的称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日韩三国语的称呼词体系大致相近,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文章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出现在连续剧中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探讨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分析其使用规律。这对于促进异文化交流和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上)》2011,(23):159-159
作家张炜日前在《南宁晚报》发表文章称,“作家”这个概念不能随便使用,若是记忆没有错误的话,有数的人从来没有在文章或公开场合说过自己是“作家”。将这两个字作为职业称谓的,最早是从港台那边传过来的,一个人只要写作,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今年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为57%.这就是说,想迈入教育部门认定的所谓正式高校的学生,只有一半多点,还有近~半的学生成为了人们常说的落榜生.根据1038万的考生数量计算,大约有400多万孩子将被拒之正规高校门外.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和韩国的。但长时间处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汉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本文举例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称呼来强调要注意中日韩三国语言里的同形异义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大学讲坛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敬文讲坛",在弘扬敬文精神、培养学生学术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敬文讲坛"将加强宣传引导、推进讲坛品牌化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体制诸措施,来提升品牌讲坛的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非常赞赏邹建军在《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文学教育》,2008年第1期)提出的“如果谁不能运用网络资源与操作网络,他就只有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了”的断语,对此,我感同身受。如果说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我两次从美国带回四十多纸箱英文书籍对学术研究大有帮助的话,现在可不行了!即使身在美国图书馆,不查阅网站上有关作家的创作信息及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美国卡耐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制定颁布的大学分类标准进行了简述,并探讨在中国对大学分类标准研究中应考虑的问题。提出应明确大学分类最大的收益者以及它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长远指导意义,以制定出更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大学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具有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跨学科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急需人才。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跨学科教学和研究起步较早,成效卓越,为其作为美国高校的后起之秀而闻名于世做出巨大贡献。通过介绍卡内基梅隆大学BXA跨学科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本科生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称呼语根植于中国传统宗法农业文化土壤,彰显出尊卑有等的文化理念、追逐权威的功利倾向、注重情感关系构建和灵活多元性文化融合的特质,蕴涵着丰富深刻而复杂博大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及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越南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汉越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称呼语问题,并以“同志”一词为核心,分析了其在汉语与越南语中的语义语用之异同.以及背后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张海燕 《文教资料》2014,(35):29-30
称呼语除了表现被称呼人的身份外,还起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体现出人在社交场合中对他人的尊重。作者采用隐匿调查法,通过对三个不同地点、阶层的商业区营业员社会称呼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营业员的文化教养和水平、年龄和性别、心理动机等因素,促使他们面对顾客时使用不同称呼语,并且这些称呼语的使用不是一一对应、机械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学生称呼语的观察,在社会认同理论的视野下发现称呼语帮助构建了学生的社会身份,提升了自尊,但同时也激发了内群偏私和外群歧视。  相似文献   

20.
称呼语不但是言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情感状态、心理状态、交际意图,甚至还有固化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情况。本文从社会文化环境——即社会客观条件、交际者主观愿望以及称呼语的社交功能等方面,探析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社交称呼语(包括陌生人间称呼、职业与职称称呼语)使用上的无序所折射出的汉文化所注重的礼貌、面子、等级观念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