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强 《教育》2008,(2):63-63
笔者的美国朋友Randy有5个儿子,小的12岁,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这5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12年级,全都在自己家里上学,妈妈当老师。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Homeschool”(家庭学校)。这种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学习的教育方式兴起于20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宗教家庭。  相似文献   

2.
《世界教育信息》2000,(6):31-32
2000年2月29日,美国发生了一起6岁小学生枪杀同龄女同学的惨剧,举国震惊。美国学校的枪杀案越来越多,确实使家长不寒而憟,怪不得近年来许多家长选择了不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在家中教他们读书,被称为homeschooling(姑且译为“家庭教育”)。目前,约有5%左右的美国家长作此选择,大多是知识水  相似文献   

3.
培养合格人才。塑造美好心灵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必须三者形成合力。“养不教,父之过”。一句流传了上千年的名言,简单明了的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孩子出世大都在父母身边,父母自然的成了他们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样板。即使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大部分时问仍然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度过。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志趣、情操、学业、品德、体魄的影响以至对孩子将来选择职业、对待婚姻恋爱以及组织问题的解决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4.
“问题孩子”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探索其家庭教育方法,并提出思路,为遇到这类问题的家长,在教育方法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军娥 《考试周刊》2012,(19):164-165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品。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我们的责任都是教给他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将他们“圈养”.“监控”会羁绊孩子成长的脚步,有耐心的家长会在此时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用足够的爱心感化孩子。孩子也会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了。这时候,很多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通常他想要什么,家长基本是有求必应,"膨胀"的自我意识就成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最大障碍。有时候稍有不称心,孩子便开始哭闹,大人就慌了  相似文献   

7.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8.
杨雨 《教育》2013,(6):63-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  相似文献   

9.
(一)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曾大声疾呼:“我们的孩子每日背着沉重的书包,心理承受着沉重的压力,真是苦不堪言,怎么能求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呢?解放孩子,除了学校和社会努力外,家长要想通。”“解放孩子”——这对学校说来...  相似文献   

10.
每个美国孩子都愿意“学雷锋”吗?当然不是。事实上,美国学校对此并没有硬性规定。自愿参加.家长支持.这是美国孩子“学雷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许多中国父母拿来教育子女要懂得谦让之礼的典范。去年这个老故事在一个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国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反应。最近,终于在一个中文学习班里见识到了。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老  相似文献   

12.
小亚历山大·赫南德斯虽然只有5岁,但对字母和数字的认识已经很有一套,他的妈妈道出了个中原因:一年前,她给亚历山大买了LeapPa电子书———美国如今最热门的高技术教学玩具之一,“他觉得它不仅酷,而且能让他学到好多东西。”早在1995年,当LeapPad的发明者迈克尔·伍德创办自己的“跳蛙”玩具公司时,他曾经憧憬:自己设计的提高儿童读写和数数能力的教学玩具,如果每年能卖到3000万美元就相当不错了。并不是迈克尔缺少胆量,只因为在当时,任何一种让人感受到课堂气息的“教学玩具”都不受欢迎。可让迈克尔没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13.
水影儿 《教师博览》2008,(10):54-55
在美国,洋“雷锋”很常见。究其原因,和宗教教育应该有些关系。美国总统布什曾说:“美国是一个祷告的国家。我们祷告的时候所听到的声音,是上帝要求我们爱人如己的呼召。愿我们都来回应这个呼召,伸出我们的手去喂饱饥饿的人,一起爱护贫穷的寡妇和孤儿。”  相似文献   

14.
15.
苏姗只是美国弗罗里达州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但她已经在研究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的问题了。就像许多同龄孩子一样,这一问题比其它影响生活的问题更令她感兴趣。一天,她从学校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流浪汉,苏姗停下来问:“你需要什么吗?”“我需要一份工作,一个家。”无家可归的人说的是  相似文献   

16.
“嘘!”同学们都用食指贴着嘴唇,相互提醒保持安静。“他可以从那个窗户看到你,还是赶紧换一个地方吧!”我轻声对藏在桌子底下的男生说。“Arrigo先生,你锁门了吗?”一位女生紧张地问老师。“我锁了。别担心,现在大家安静!”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6,(11):32-32
美国孩子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在学校午饭,孩子怎么吃,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18.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表明了文化的价值观。在美国,孩子出生后常常被另置一室,不和父母同住。这样便能使父母单独相处,不受孩子的干扰;同时,也使孩子习惯拥有自己的房间,这被认为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英语》2007,(10):8-8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表明了文化的价值观。在美国.孩子出生后常常被另置一室,不和父母同住。这样便能使父母单独相处,不受孩子的干扰:同时,也使孩子习惯拥有自己的房间,这被认为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期待的时候,父母希望通过说服,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道理,然后自动执行父母心中的"正确道理",目的在于"听话",也就是如我所愿。如果一次达不到目的,就再来一遍。然而孩子在8岁以前,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开始成熟发展,本身对于"道理"的理解就缺乏生理基础。在听到对方反复说自己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道理"时,相当于精神层面反复被同一根鞭子抽打。如何正确地"讲道理",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