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华文媒体比起美国、东南亚的华文媒体可以说是“小弟弟”,它们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些“小弟弟”的成长速度可不慢.也许因为年轻.也许因为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和人员构成的独特性.在全世界华文媒体——这些开在海外的烂漫山花.已经独领风骚.香气袭人。  相似文献   

2.
魏艾民 《军事记者》2010,(10):37-37
北京,今年算得上是“七月太阳似火烧”,但笔者在北京航空博物馆的飞机窑洞里,却享受着宜人的清凉。这里收藏着134个型号的300架飞机。它们生动地记述着我人民空军在战斗中成长的光荣业绩。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企业500强的发展史看,它们在成长为各行业“巨无霸”的道路上,通过各种手段融资,然后实施资本运营,对相关企业加以兼并、重组的杰作,比比皆是,它们的成功显示出融资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的巨大威力。2000年,以经营多媒体著称的时代华纳集团与大型网络服务商美国在线通过互换股份的融资方式,组建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这一涉及1280亿美元的资本运作,对全球传媒业造成巨大震动。  相似文献   

4.
李航 《大观周刊》2011,(30):204-204
成长小说是美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对马克·吐温的著名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作了重新解读.通过分析哈克在冒险经历从无知到有知的成长过程,充分地表达了文化与人格、社会与个人、“自性”与“他性”的冲突,揭示了“冲突”这一贯穿人类成长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漫画家的成长许多是在报刊的这个“摇篮”中成长的,回顾我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说也是喝了许多报刊的“奶”长大的。  相似文献   

6.
时下和一些基层报道员在一块闲侃,常听他们哀叹道:在“小单位”搞新闻没有大发展。诚然,在“小单位”凡事都受到约束和一定的限制,就新闻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因为“小单位”和“大单位”之间,它们的区别在于“小单位”的工作相对较为单一,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也就相对较少。在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环境下报道员写稿往往受到局限,要想使新闻报道工作开展得好,必须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当然,这些并不是阻碍基层报道员成长发展的客观因素。小天地里也可能有较大的作为。这就要求在肯干、实干的基础上,要多动脑筋想办法,长双“新闻眼”。…  相似文献   

7.
《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记录的是一位普通的男孩成长为一个“阳光男孩”的真实故事。然而,在我看来,书中的“阳光男孩”其实是一个“阳光”的母亲用自己的阳光普照的结晶,是一种“阳光”教育结下的一粒成熟的果实。作者作为“人母”,其对孩子倾注的爱令人羡慕,其无处不在的言传身教令人敬佩。家长这种爱和身体力行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8.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它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它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和脑力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以健康地成长。”“工艺”是“工”与“艺”的结合,有着双重的指向性与标准性,是物质性与审美性的多层重合。卢梭所说的“工艺”在汉语中应该解释为“手工艺”。《当代汉语辞典》解释“手工艺”为“指具有技巧性、艺术性的手工,如挑花、刺绣、绳丝等”。  相似文献   

9.
邓永成 《大观周刊》2012,(17):286-286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 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这对我们从事美术教学的人是很有启发的。具体来讲,我认为,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激扬学生艺术生命的活力,这是基于《美术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教学不仅仅在于激励、唤醒、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预言 ”,让学生充满梦想,帮学生实现梦想。更要激扬学生艺术生命的活力,帮助学生找到激情,使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勇于展现。  相似文献   

10.
岳丽 《出版广角》2017,(20):89-91
《时光倒流的女孩》是美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意外丧生的少女莉兹在名叫“另界”的岛屿展开一段“逆行”的人生,以另一种方式逐渐完成人生的成长历程.文章将从三个层面来探寻这部童话外衣包裹下的关于死亡、爱与成长的小说:一是在“另界”学会爱与成长,二是生与死的哲学观照,三是用童话的力量抚慰人心.  相似文献   

11.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在计算机和数码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它们推动着各行各业在工作形式上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同样也对档案工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步、高效、直观、全真式的声像、数据记录,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档案管理上来。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部门——学校,既是社会化育人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成长初期的必经之地。随着人类对自身以及个体发展“轨迹”重视度的不断提高,怎样更好地记录这些成长历程中最初的“脚印”,便成为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学校现有的档案类别而言,无外乎文书、教育、科技、会计、特种载体…  相似文献   

12.
媒介:公民素质的提升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诗蒂 《新闻界》2005,(4):67-68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安东尼奥·葛兰西在他的国家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学说。他认为,这两个“社会”是构成国家上层建筑的两大对立的阶层结构。同时,这两个“社会”也是认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政治社会即国家,它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存在的,而市民社会则是在近现代政治民主进程中壮大成长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与政治社会双雄并峙,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着“‘私人的’组织的总和”与国家统治权力和管辖职能的行使者的利益。而且政治民主的力量越是强大,市民社会的作用与地…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6):44-45
<正>这是一本能让读者“看见”微生物的趣味笔记,讲述了人类与它们共同生存、成长与演化的历程。同时,本书也像是一本微观世界的游记,尽显微生物之国的生命百态,带读者结识那些会伴你一生的“朋友”与“敌人”。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病菌的传播过程、疫苗起效的原理、有益微生物的贡献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相信在这之后,读者会更公正地看待这些微小的生命,也更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词汇是极其丰富的,即或是语音相同,意义相近的一些词,在使用时,也各不相同。在一些书报刊出版物、影视、商业广告中常见到将“象”、“像”、“相”混同起来的现象。其实这三个字,并不等同,是不能混用的,尤其是“像”和“象”。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三者在词性上的区别。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象”和“相”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它们只是在名词“相棋”上可以混用,其他方面,没有相近的义项。 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象”和“像”。它们作为动词使用时,人们常常将它们等同起来。这是因为不了解它们的各自…  相似文献   

15.
危局问道     
2008年9月15目,雷曼公司破产引发的金融风暴使全球的金融体系遭遇重创。一年后,经济回暖,阴霾扰在。这场危机带给我们的心理震撼远胜于物质世界的窘迫,也促使我们思考更多。在这样的时机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商道》栏目推出了10集“发现中国管理模式”特别节目,探寻中国企业快速成长背后的管理模式和它们的“商道精神”,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新闻队伍里又多了一个“新兵种”——产业报。它们的背后是堪称国民经济命脉与支柱的行业,比如铁路、交通、煤炭、石油、纺织、汽车、邮电、金融等等。因此,这些专业报纸的出现,也就构成了我国新闻界的“全方位”。目前,产业报中除少数几家步入中年以外,大多数都刚刚度过5岁生日。它们成长的境况如何?前景又是怎样?中国产业报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报副总编辑孙惠卿认为,首先,产业报的发展过程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产业报实际也是专业报,只是为了更精确起见,才用这个名称。因为在经济学上习惯于将物质生产和流通部门看作是“产业”。全国现有的42家产业报,从创刊以来,就确定了一个宗旨:立足本行业,  相似文献   

17.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叙说了成长主人公阿米尔12~38岁之间所遭逢的成长之“殇”,最终得以长大成人的故事。并将“风筝”这一具有文化隐喻性的意象贯串文本始终,通过对成长的“背叛”与“救赎”的深度书写,以深挚的悲悯情怀探测了人性的温度与厚度,并以成  相似文献   

18.
电视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从总体上来说,它们是相互配合的伙伴关系,两者各显神通,缺一不可。电视中的声音包括语言(包含解说)、音乐和音响。声音的作用与地位在电视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创造“最丰富最复杂的视觉形象世界”的同时,创造“最丰富最复杂的声音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张刚大篷车”一百期的成长之路上,始终伴随着广大读者朋友的热心支持和参与。张刚本人也是在市民百姓的关怀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今天的座谈会,更多的是想借此对这么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帮助“张刚大篷车”的广大读者朋友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20.
以“成长档案”为抓手 一所学校,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考虑为其留下一份“成长档案”,而且这样的“成长档案”不仪仅只是凭藉记载一些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以体现学生的学习分数(成绩),更注重从德育的层面切入,让档案这一载体具体记载下每一位学生除了学习分数以外其他方面的成长印迹,使之伴随他们一起“成长”,即使从教育视角论,这应该说也足不乏创意的。毕竟有这样的故事的学校,在今天并不多。 这所倡议并帮助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的学校,就是位于上海市郊的闵行中学。被这样的故事吸引,我遂在冬末的一天,来到闵行中学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