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12月5日,在苏州上方山逃脱80天的大熊猫“白雪公主”被捕回。当天,除了苏州的新闻媒介及时报道外。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也在当晚作了报道,上海、南京等地的日报和晚报也都在次日刊播了有关消息,新华社次日播发了《寻找“白雪公主”》的长篇通讯。此外海外新闻媒体也作了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2.
在广州街头,每逢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就会有人想到打电话给“76887”。这个号码是《读者今天来电》专栏的专用电话。这个专栏是怎样办起来的呢? 去年年底的一天,羊城晚报一版的一位编辑,接到读者的一个电话,反映他的住所被脏水浸泡了,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位编辑放下电  相似文献   

3.
报纸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连续报道,是报纸常用的报道形式。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即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的剖析,引出普遍性的经验或教训,可以达到指导工作、澄清认识、教育读者之目的。今年3月26日至5月19日,人民日报对辽宁纠正错捕三律师案进行的连续报道,除了在头版发了两个头条新闻一篇评论外,还连续在国內专页(政治·法律)版发了一篇答记者问,一篇纠正错案纪实的长篇通讯,一篇由著名法律专家写的分析文章。从社会效果看,应当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律师被捕案的典型性 5年前,辽宁省鞍山市所属的台安县机械厂轧钢  相似文献   

4.
报纸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连续报道,是报纸常用的报道形式。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即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的剖析,引出普遍性的经验或教训,可以达到指导工作、澄清认识、教育读者之目的。今年3月26日至5月19日,人民日报对辽宁纠正错捕三律师案进行的连续报道,除了在头版发了两个头条新闻一篇评论外,还连续在国内专页(政治·法律)版发了一篇答记者问,一篇纠正错案纪实的长篇通讯,一篇由著名法律专家写的分析文章。从社会效果看,应当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以从事批评报道著称的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副主任曹轲登上了颁奖台,接受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的“金枪奖”的称号。我握着他的手说,“金枪奖”,你当之无愧。在南方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我较长时间分管舆论监督工作,与曹轲可以说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此,我对他的为人是比较了解的。的确,在舆论监督的这支队伍中,曹轲堪称佼佼者。曹轲是1995年4月正式调入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工作的。他原在一家刊物当编辑,在该刊物停办面临“下岗”待安置之际,他萌发了到南方日报社工…  相似文献   

6.
1966年初秋,正当林彪、“四人帮”疯狂叫嚣“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之际,有一天晚上,广州沙面江边,有一个青年在堤上踯躅。突然,他从书包里掏出了四只硬皮笔记本,嗖一嗖地丢进滚滚的珠江。笔记本没有马上沉没,在暮色苍茫的江面上漂流,漂流……。这个青年,就是南方日报的记者吴彩章同志。他不是什么“走资派”,但被一些人认为是“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而这四本笔记本里,正是他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学习业务知识和采访、写作心得的记录,也就是走“白专道路”的物证,万一给抄出来,肯定会惹麻烦的。所以,他不得不把几年的心血,忍痛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7.
我们中国电力报从去年11月开始,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和部党组的决定,采取连续报道的方法,大张旗鼓地反对电霸作风,在短短7个月之内,先后发表了重要消息、通讯、调查报告156篇,本报评论员文章15篇,讨论文章31篇,用户来信3篇,还有图片、漫画16幅。在电业系统形成强大舆论,引起了很大震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使专业性报纸在重大问题上发挥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首都机场空运进口货物积压严重无人认领》连续报道播出后,社会上反响强烈,新闻界同行也颇有议论,每每问及我们采访拍摄的情况,特写此文以答谢关注电视新闻的观众和读者。第一条电视新闻播发以后中央电视台5月29日在《新闻联播》和《经济新闻》中首次披露了“首都机场空运进口货物积压严重无人认领”的问题,以此为开端,此后又组织了12次连续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院领导同志收看到电视新闻报道后,对空运进口货物严重积压的问题,极为重视,指出:北京机场港口进口货物的严重积压是一个严重的官僚主义事件。几天后,又在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就此事写的报告上写了批语:今后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要坚决持久地搞下去,  相似文献   

9.
羊城晚报1988年5月28日头版发表的题为《去年是这样,今年还是这样》的摄影报道,至今使我记忆犹新。分别摄于1987年5月27日和1988年5月27日的两幅照片,拍的都是广州荔湾区泮塘新都里一带“水浸街”的情景。从画面上看,“去年”(图一),这条街道雨水过膝,人们高卷裤管,一手撑伞,一手提货,深一脚,浅一脚,可知其难;停靠在房屋旁的自行车被雨水淹去一半。“今年”(图二),行人裤管依然卷过膝盖,摩托车轮还是被雨水淹去一半……。这两张照片均为羊城晚报摄影记者陈国所摄。他1987年就对新都里“水浸街”作过摄影报道。当时照片见报后,广州市政建设部门曾派有关人员前往现场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中国青年报接连发表了青年记者张建伟采写的连续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共八篇,每篇两千来字。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在校大学生感到“打了预防针”,中年知识分子说“为什么不来‘追踪’一下我们?”同时,也程度不同地吸引了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连续报道的新闻形式在当今各报司空见惯,然而我以为这组报道在主题与内容方面,至少有这样三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26日至5月19日,人民日报对辽宁纠正错捕三律师案进行的连续报道中除了在头版发了两个头条新闻一篇评论外,还连续在《国内专页(政治·法律)》版发了一篇答记者问,一篇长篇通讯,一篇由著名法律专家写的分析文章。从这一组连续报道的社会效果看,应当说是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事件的典型性早在五年前,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机械厂轧钢分厂青年女工赵艳凤服毒身亡。3天后,死者的姨父、时年30岁的轧钢分厂厂长徐军以“强奸致死人命罪”被捕入狱。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中国青年报接连发表了青年记者张建伟采写的连续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共八篇,每篇两千来字。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在校大学生感到“打了预防针”,中年知识分子说“为什么不来‘追踪’一下我们!”同时,也程度不同地吸引了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案是我国首例报刊在名誉权案中付出令人咋舌的高额赔偿和报刊作为当事人被法院以“报道干扰审判”为由处以高额罚款的案件.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2月27日清晨,我躺在床上,习惯地拧开了枕边收音机的旋扭。突然,男播音员那低缓、沉痛的语调,引起了我的注意: “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因脑血管栓塞并发心功能衰竭于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听了这条关于路易·艾黎逝世的报道,我一时愣住了。当年采访这位新西兰友人时的情景,顿时历历浮现在眼前。 1984年10月,《史沫特莱在中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8日到6月27日,《常州日报》围绕引进竞争机制,深化企业改革,从首次披露常州市皮鞋厂陷入困境的现状,到问题的解决,共采写、编发消息、专访、通讯、评论员文章、记者述评等各  相似文献   

16.
雷鸣 《新闻三昧》2004,(4):8-10
去年7月下旬,《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查访了云燕奶牛场出售病牛牛奶的内幕,这组报道一时成为广州市民街谈巷议的热点新闻。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7月上旬的一天,羊城晚报接到线人的报料,反映广州云燕奶牛场有400多头疑患结核病的奶牛仍在挤奶供应市场。报社要求机动部记者立即行动,开展对这一事件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14日至8月10日,历经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漯河晚报》对一漯河籍青年在昆明遭抢后流浪街头、靠捡饮料瓶卖钱为生的事件进行关注,先后刊发《漯河籍青年何时回家乡》、《父亲希望与儿通话劝其回家》、《“儿别哭,爸明天就去接你”》、《父子相见泪涟涟》、《流浪背后的辛酸和无奈》、《骄子变身流浪汉,谁之过?》等10篇连续性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曾经一度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一篇新闻报道,竟然泪流满腮!——平时,一向自认为泪窝儿很深的我,即使是给亲人写信,即使是写抒情作品,也很少这样失态。这是在一个早晨,独自在家,匆匆赶写着必须于下午编前会时交上去的通讯,我不得不时时用手背揩去满眼泪水…… 是的,新闻是一个排斥偏激的职业。职业一贯要求记者,一切于洞悉不利的情绪都要淡化,包括眼泪。  相似文献   

19.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六十年代的一个春天,我去林县石板岩供销社采访山区女货郎王花竹。听人介绍,这位年轻的姑娘经常翻山越岭,为高山小村的群众送货上门。有的同志还说:“花竹聪明伶俐,勤劳艰苦,长得又秀气,就象开在石板岩上的一枝花。”采访前我就在构思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崇山峻岭,羊肠险道,女货郎灵巧的身影,轻盈的步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笑声……第一次见到王花竹,是在她的家里。她已经结婚,有了一个孩子。只见她头裹花毛巾,身穿布棉袄,完全是山村妇女的打扮。住室也很简陋,一条长绳上还挂满了尿布。刚见面,眼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岁末,一位外来工成为宁波器官捐献第一人。甬城各大媒体全方位地报道了此事。作为地方党报的宁波日报,更是高起点、高规格地进行持续报道:从2011年12月14日起至2012年1月21日,先后刊发了近30篇孙永海捐献器官及反响的连续报道,有消息、通讯、评论和照片。甬城媒体的报道得到市领导多次批示,引起中央媒体关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还特地来甬制作专题片,在全国又一次展示了“爱心宁波”的风采。同期,全城媒体的“大合唱”形成合力,推动了器官捐献事业在甬城的蓬勃发展:短短1个多月里,全市新增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120多名,有3人捐献成功;成立了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一家民企设立了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