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列  王春艳 《考试周刊》2011,(26):198-199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学反思对教师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就重点分析《金属钠》这一典型案例,对比其操作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学过程的差异,系统分析和研究化学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评判,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着学生的金面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着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董金虎 《现代教育》2013,(2):106-10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聊城市杜郎口中学就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理念。 何谓“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批判来反省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能力。教学反思是一种加批语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它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校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我国名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关卓亚 《甘肃教育》2011,(20):53-53
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叶澜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进行课后总结和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教学工作更有趣、更充实,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张克勇 《甘肃教育》2014,(17):41-41
正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剖析的过程。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的"助推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需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经常性地进行课后反思是教师课堂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伴随国家对农村中学的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己步入农村课堂,亟需一批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推动教学改革.反思性教学能为教师的成长找到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工作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使教师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理解和自我超越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反思,学会反思,积极反思。我认为化学课堂改革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  相似文献   

11.
叶谰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办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教学了苏教版第五册语文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后我进行了一些反思,这里与大家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剖析的过程.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的"助推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很多教师为了反思而反思,零散反思、肤浅反思、无效反思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要突出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就要夯实教学反思的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张娟 《中学教学参考》2010,(31):110-110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它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关于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的范围较广,它可以是教学预设、教学过程方面,也可以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方面;它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也可以从别人的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此做法。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话道出了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写教学反思。然而.稍微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时下的教学反思已然成了“鸡肋”.甚至成为教师的一种负累。细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未能做到以下几点.致使反思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但现实教学中,教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渠道。好的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深人剖析,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审视和修正,  相似文献   

17.
实施教学反思 提高教师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勇 《教书育人》2001,(11):25-26
教学反思是教师依据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手段。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以局外人的身份,审视自己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评论家,它象一面镜子,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人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行…  相似文献   

18.
宋波 《考试周刊》2012,(75):37-37
近几年来,我认真学习新课改,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备考实践中去,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1.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我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不断更新观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厚实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丰富了,教学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1.3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走出教学反思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最早将教学和反思结合在一起的是教育家杜威,他在1910年《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于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对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教师的水平上。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光辉 《甘肃教育》2008,(17):21-21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工作总结,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并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