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大计、教育之本。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奠基之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兴国必先强师",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事关办学方向和办学实效,教师不仅要精进专业性,还要提升应用型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对规范中小学教育办学思想和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国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塑德",师德是师爱的灵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必须做到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外化于行,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但是,随着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教育领域却出现了很多教师道德行为负面现象,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化过程步履维艰。透过中小学教师德育的现状,有必要从理论根源进行深层分析,找出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瓶颈,并基于著名哲学家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探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是12年。在我担任校长的12年里,非常荣幸的是,鹰潭师范附属小学的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一倍,学生人数增长了两倍多,师资力量迅速增强,在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教师、学生纷纷攀枝折桂,社会各界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这里。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研。我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强师"是关键,"强研"是根本。因此,一名出色的校长,就是一位出色的"家长",只有像家长一样期待、关心、引导、帮助教师成长,才能不辱  相似文献   

5.
<正>时光飞逝,一转眼就是12年。在我担任校长的12年里,非常荣幸的是,鹰潭师范附属小学的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一倍,学生人数增长了两倍多,师资力量迅速增强,在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中,教师、学生纷纷攀枝折桂,社会各界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这里。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研。我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强师"是关键,"强研"是根本。因此,一名出色的校长,就是一位出色的"家长",只有像家长一样期待、关心、引导、帮助教师成长,才能不辱  相似文献   

6.
1859年洪仁玕晋位"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以后,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企图使太平天国壮盛起来的计划——《资政新篇》.他说自己写《资政新篇》的原则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其要在于因时制宜,审势而行而已".为政所以必须审时度势,就是因为"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后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一种"活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营造兴趣氛围,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探索,敏锐观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8.
<正>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发展教育事业,必然优先发展教师。笔者参与师训工作以来,亲历了国家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可谓"与时俱增",也见证了培训对教师素质提升的积极贡献。但在实践中,也深觉培训存在着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培训督导力度不够、参训者内驱力不强等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9.
"欲求常新之道,必先有去旧之方."作为当代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实现角色转交,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从"为教而教"转为"教是为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从学校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为人师,任重而道远.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体会到"师爱"的博大."师爱"犹如大山一般博大,又如清泉一般甘甜,那是充满智慧的爱!教育的对象是有情感的人,所以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一、诠释师爱的内涵,寻求教师的自我完善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爱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  相似文献   

11.
师生的沟通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训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和谐、融洽、有效的师生沟通有助于教育教学,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也能改善教师的工作心境,加强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老师"中的"师"字,其最初意跟今天的教师称谓是一点边都不沾的.在<说文解字>中,"师"字只有两种意义:①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②有"众"的意思.后来孔广居从"众必有长以率之教之",引申出"故又为师长字",算是把"师"字与今天的教师称谓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周靖  钱洪海  李林 《历史教学问题》2012,(2):130-132,97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越来越关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2010年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充分显示了国家和政府对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然而,纵观如今的教师培训现状,由于培训  相似文献   

14.
科教兴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确定的基本国策之一,温家宝总理说":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素质的教师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夯筑强国之基的伟大事业中,需要广大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健康和谐的人格。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老子曾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应如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与其争高低,甘居下游奉献而不求有回报."人往高处走",故低处是"众人之所恶",而偏偏"水往低处流"--这才是"上善",才最接近于"道"."厚德"才能"载物",最高尚的道德才可以包容最广大的东西.孔子讲"水有五德",它守法、正直、明察、有志、善于变化,它集德、义、道、勇于一身,它的美德常使君子遇而必观.  相似文献   

16.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教必先强师,教师强则教育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重头工作,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更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因此,教师培训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随着各种各样培训项目的开展,教师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究竟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笔者近期通过对铜仁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  相似文献   

17.
论"师道尊严"与师生各正其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道尊严"是"师严道尊"的误传,其实质是只有严肃认真负责任的教师才能使社会尊重教育。理解其本义后,自然不该对其批判与否定了。而今日之教育应倡导"师严道尊",要解放教师思想,以使之具有教育的独创性,且使之加强对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学生要积极学习,尊敬教师,博采众师之长,以成就自己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袁振国  沈伟 《教育研究》2021,42(6):20-23
兴国必先强师,中华民族向来有尊师重教之传统.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21年4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优师专项"),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痛点"与"难点"问题,统筹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的力量,给出了"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培养"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学可医愚,才能兴邦,自古而然。欲兴其邦,必先重其教;欲重其教,必先尊其师。韩愈说得好:“古之学者必有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育才兴邦中更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我们人民教师更应该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建立,社会经验开始师道传承,教师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自此不可小觑.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