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当我吃药的时候,妈妈总是叮嘱我不要用茶水服用,我有些疑惑,为什么不能用茶水服药呢?妈妈说:"因为用茶水服药会把药力给降低了,具体情况我也说不太清楚。"于是,我又是查资料,又是问科学课老师。孙老师说:"看看你自己能不能解开这个谜。"我来到学校图书馆,在《科学知识百科》里找到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2.
巧妙的批评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以茶相待。南隐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还继续注入。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在这个故事中,南隐用倒茶的方式批评了教授,心不诚、不虚心、杂念太多,是学不到禅的。南隐没有讲大道理,对自尊心很强的学问人,讲大道理效果不大,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教授悟性高,用倒茶水的…  相似文献   

3.
功夫茶     
"安溪人待客茶当酒"。周末,同学们来我家玩,我就自告奋勇泡功夫茶来款待他们。 我先烧开一壶水,开始"沐霖瓯杯"--烫洗茶瓯、茶杯。我小心翼翼地把茶瓯、茶杯放进一个大水碗中,倒入滚烫的开水,用竹镊子夹住,逐个洗了个遍,之后取出整齐地排放在茶盘里。接着,我把一些铁观音茶叶放进茶瓯里,  相似文献   

4.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叫《一杯茶》,讲的是日本明治时期的禅师南隐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大学教授专程来向他问禅,南隐禅师只是不停地往教授的杯中倒茶水,并不顾杯中的茶水已经溢出。教授连忙说“:禅师,别倒了,水已经溢出来了。”禅师对教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里面装满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紫砂瓷器黑里透红、光滑油亮,质地坚韧,壁厚仅一二毫米的紫砂瓷器倒扣在地上,站上一个人,也不碎不破。更为绝妙的是,用紫砂壶沏茶,茶汁能渗入壁内,长久留存,倒出茶水和茶叶后,多次换盛白开水于壶内,倒出饮用,茶香尚存。制紫砂如育人,非历经时间和岁月,难成大器。”(兰占清:《紫砂瓷》)  相似文献   

6.
茶味人生     
一片茶叶要经历多少风雨,忍受多少煎熬,才能百炼成茶?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余香,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原味。一片茶叶,看起来如此纤弱,直到放入杯中,与水融合,  相似文献   

7.
茶味人生     
一片茶叶要经历多少风雨,忍受多少煎熬,才能百炼成茶?人的生命曲折往复,犹如这杯中茶叶,无声舒展,淡然收尾,沉静,清苦,那味蕾上的涩涩清香,是茶的原味,亦是生命的滋味。一片茶叶,看起来如此纤弱,直到放入杯中,与水融合,绽放出清  相似文献   

8.
儿子放学回来急匆匆地询问我说:“爸爸,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写什么呢?”“写秋天的风景呀,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就写什么好啦。”我说。“可是,秋天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儿子显得很无奈。我理解孩子的感受,生活在城市里,成天面对  相似文献   

9.
人家小学读五年,我嘞,要读七年才能毕业。为什么?你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不过要暂时保密,不报告老师。好,我信得过你,现在就讲给你听吧。 我是七岁多才上学,学校离家里可远啦,在郊区,要不是舅舅在那儿当老师我还读不到  相似文献   

10.
批语要具体     
在一个学校里,看到了一些作文本,有好几处的眉批或总批里,都有“语句不通”这类的话。我问一个学生:“老师给你批上‘语句不通’,你知道为什么不通吗?”回答说:“不知道。”我又问:“你打算怎么样去改正呢?”他认乎其真地说:“我以后就不写这句呗!”听了学生这样回答,我不禁想到:老师的批语这样笼统,对学生会有多大的指导作用? 我有这样的想法。一则对学生有指导作用的批语,一般应该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要具体指出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长大了,我要——不管怎么样,你肯定对你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吧。也许是小时候,也许是刚刚踏入中学校门,也许,就是昨天。你会在上面的横线上填什么内容呢?这应该不是个问题,重要的是,如果你没有一个目标的话,你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同样的,你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也就不知道如何能够帮助你。理财计划的制定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目标,那么理财计划就像“漫无目的地让司机带你满镇子转悠一样毫无意义”(里克·埃德尔曼语)。  相似文献   

12.
<正>何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细腻、生动、具体。如何让学生理解"形象"并能做到形象表达呢?我想这应该是"话须形象才动人"口语交际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于是以此为核心,突出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说说猜猜领悟形象形象不形象,光嘴上说还不够,要头脑里形成意识。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用你熟悉的事物,让别人只描述却不直接说,你能不能知道是什么。如果你知道的话,那么别人的描述就是形象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也许就是别人描述的不够形象了。  相似文献   

13.
妈妈爱喝茶     
我的妈妈平时喜欢喝绿茶,她能一口气说出喝绿茶的种种好处,我一直以为她的茶知识很丰富。有一天,妈妈的朋友从太湖回来,送给妈妈一盒“太湖碧螺春”,妈妈十分喜爱它,把它放得很好。休假日,妈妈找了几个“茶友”到家中品茶。只见妈妈拿出茶具,用温水浇一遍杯子,说是“温好了杯子”。然后,妈妈在杯中放入少许茶叶,再用虎跑水冲茶,一杯杯清香飘逸的茶放在了茶几上。看着妈妈这么郑重其事地沏茶,大家也好像都沉浸在茶的文化中了。大家优雅地端起茶杯,细细地闻着茶香,啧啧称赞:“很香很香!”“好茶好茶!”突然,一位阿姨说:“啊!俞国娣,茶叶长毛了…  相似文献   

14.
说话茶礼     
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被异化为感情的载体,也衍生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饮茶礼俗。饮茶礼俗多姿多彩,其中一俗为人鲜知,即茶礼。古时订婚,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称茶礼。茶礼,订婚聘礼的代称。品茶名家曹雪芹在他的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也记述了这一有趣的礼俗:“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吃人家的茶,就要做人家的媳妇。这一吃茶礼俗,明代早有记载。据郎瑛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云:“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生,故聘妇…  相似文献   

15.
爷爷喝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清明节,我去给爷爷扫墓。我没带酒,爷爷向来不喜欢喝酒;也没买鞭炮,爷爷生前一直喜欢安静;我为爷爷沏了一碗好茶。爷爷最喜欢喝茶。 小时候,常见爷爷沏一碗茶,一直工荼到深夜,他在批改作业、备课。爷爷喝的茶是很便宜的,夏天喝苦丁茶,冬天喝花茶。沏茶是很讲究的,水温不能太高,太高会冲淡茶叶的味道;也不能太低,太低又烫不出味儿来;只有水温适中,沏出的茶才会馥香浓郁,经久不散。茶水分为“一开、二开、三开……”一开太浓,三开以后太淡,只有二开最好喝。小时候,我是不敢去喝爷爷的茶的,因为爷爷说小孩喝多了茶会影响睡眠,个子长不高。  相似文献   

16.
小灵通沏茶     
《数学小灵通》2021,(4):37-37,22
小灵通给来家里做客的李阿姨沏茶。小灵通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洗茶杯都需要1分钟,拿茶叶、放茶叶共需要2分钟。为使李阿姨尽快喝上茶,最合理的安排是多少分钟?  相似文献   

17.
你们、我们     
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一上课,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你们”、“我们”这两个词语。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笑着说:“同学们,猜猜看,老师在想什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因为没人敢肯定,自己想的就是老师在想的。  相似文献   

18.
甲:假如有客人到你家来,你会接待吗?乙:待客谁不会太简单了。甲:那就来试试,你当主人,我当客人。乙:行,谁怕谁呀甲:(敲门)喂,请问家里有人吗?乙:没人?难道我是鬼不成?甲:(对观众)什么态度?还说会待客呢?乙:(做开门状)你敲我家门干什么?甲:小朋友,我找你爸爸。你爸爸在家吗?乙:不在,进来坐着等吧。甲: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乙:那谁知道呢?9点不回10点回,10点不回11点回,11点不回……甲:12点回。你让我等到天亮啊!乙:是你自己要等的,关我什么事?甲:你这样待客太没礼貌。乙:我没礼貌,把你赶出门了吗?你说该怎么办?甲:你应该这样,我问你“家里有人…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情侣在咖啡馆里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然后,男孩愤然离去,只留下他的女友独自垂泪。心烦意乱的女孩搅动着面前的那杯清凉的柠檬茶,泄愤似的用匙子捣着杯中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柠檬片已被她捣得不成样子,杯中的茶也泛起了一股柠檬皮的苦味。女孩叫来侍者,要求换一杯剥掉皮的柠檬泡成的茶。侍者看了一眼女孩,没有说话,拿走那杯已被她搅得很混浊的茶,又端来一杯冰冻柠檬茶,只是,茶里的柠檬还是带皮的。原本就心情不好的女孩更加恼火了,她又叫来侍者“,我说过,茶里的柠檬要剥皮,你没听清吗?”她斥责着侍者。侍者看着她,他的…  相似文献   

20.
可笑星     
在茶里老师:“给我造个句子,在这个句子里必须有个糖字。”学生:“父亲在喝茶。”老师:“糖字在哪里?”学生:“在茶里。”可笑级别:用牙齿在一所小学里,老师问:“马尔丁同学,你能不能说说人们是凭什么来识别母鸡的年龄的?”“用牙齿,老师!”“但是,母鸡并没有牙齿呀,我亲爱的。”“母鸡可能没有牙齿,可我有。如果母鸡的肉很嫩,年龄就小;如果咬也咬不动,那就是老母鸡。”可笑级别:言之有理化学课开始了,老师经过一通理论说教后,进入了实验阶段。“同学们注意了,”老师郑重其事地说:“我手上有一块银元,现在我要把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