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婷 《文教资料》2007,(20):116-117
刘天华先生是江苏江阴人,1895年出生在一个主张新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对新音乐有着多方面的了解与实践,对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器乐有着广泛的知识和出色的掌握,是我国20—30年代有着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改进国乐而奋斗不息,刘天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其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我国近代音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也是宝贵的。  相似文献   

2.
刘天华是近代专业二胡学派的创始人,是他把二胡搬上了专业音乐表演的舞台。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刘天华为二胡的发展争取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刘天华所处的时代,正值“五四”爱国运动之时。在音乐思想上,刘天华受到当时“美育”及“平民文学”的思想影响,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愿意终生贡献于“改进国乐”事业。在改进国乐的观点上,刘天华与蔡元培的主张是一致的,那就是“采西乐之长,补中乐之短”。关于中西音乐的关系问题,当时的复古主义者和全盘西化者都认为中西音乐根本无法合作。在刘天华之前任北大音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有一个号称“刘氏三杰”的音乐世家。他们就是蜚声者中外乐坛的:刘半农、刘天华和刘北茂三兄弟。长兄刘半农是早期北大著名的文学、韵律学家和歌词作家。他对于二弟天华在国乐,尤其在二胡音乐方面刻苦进取之卓著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二刘天华作为我国国乐界二胡教育的“一代宗师”即为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分析了小提琴对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首先,本文对比了小提琴与二胡这两种乐器的异同,从而深入对两种乐器演奏技法进行对比。而后,介绍了小提琴对二胡演奏技法改革的影响,主要以刘天华的国乐改革为背景,来深入阐述二胡对小提琴演奏技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天华是我国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二胡艺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针对刘天华的演奏技法改革、作品创作以及历史贡献等几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革新家、音乐教育家。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功绩卓著。先生一生都在为改进国乐事业而奋斗,他的国乐思想就体现在其改进国乐的实践中。而他的将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的思想更是难能可贵,对当代社会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一涵 《文教资料》2012,(29):76-77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他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除此之外,刘天华为国乐的改进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介绍二胡音乐家刘天华20岁之前的人生境遇,具体论述分析刘天华20岁时写的二胡处女作《病中吟》,意在抒发对刘天华先生的崇拜之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传统民族拉弦乐器中,二胡是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二胡的音色不仅柔美细腻,而且明亮纯净,表现力较强,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先生将二胡带入高等音乐学府,从此二胡变得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了。在二胡的演奏过程中,音色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对二胡演奏音色的控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鹏程 《成才之路》2011,(29):62-62
在经济和信息都充分发达的今天,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引起业内人士的充分关注。然而,在中国的大学和中学里,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刘德华而不知刘天华何许人也!刘天华可以被称为国乐大师级的音乐家,他的二胡作品对整个中国乐器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天华是我国国乐一代宗师,是集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于一身的优秀民族音乐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从民间推向世界,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学派。他将毕生精力用在了对二胡制作的研究、二胡演奏法的改革和二胡作品的创作上,开辟了二胡艺术的崭新天地,为我们指出了二胡艺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他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良宵>与<月夜>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两首二胡独奏曲.本文对这两首乐曲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2.
裘梦痕的音乐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编写初级音乐教材,重视音乐的普及教育;积极宣传音乐艺术,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性;积极创建学校,开展音乐教育。裘梦痕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在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观,教材的选择观,教学方法观等方面。裘梦痕的教育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洋 《民族教育研究》2006,17(6):109-112
苏石林是对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产生过极大影响的外国人,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研究他的资料既少又散。笔者出于专业所需和兴趣所致.特地拜访了曾跟随苏石林学习了10年声乐的中国著名歌唱家、教育家温可铮教授,并在搜集了众多歌唱家回忆录等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苏石林的生平简历、声乐艺术造诣、培养中国人才的情况,力求对苏石林在中国从事声乐教学活动及其对中国声乐教育的影响进行较客观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从萧友梅对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以厦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在音乐上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相反,他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运动中,刘一华先生以一个教育家和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的使命感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改革,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洋兴中”,弘扬民族音乐。他的美学观,对当代音乐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胡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河南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资源,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二胡艺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推动河南二胡艺术的发展,一是在教学中加强对河南风格二胡艺术的传承;二是加强河南二胡艺术的理论研究;三是加强河南风格二胡曲目的建设;四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加强河南风格二胡曲的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7.
河南曹派筝创始人曹东扶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民族音乐大师,他对奠定河南筝派在全国筝界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河南筝派的一代宗师.曹东扶订谱的板头曲演奏具有流畅、细腻、缠绵、华丽且地域风格浓郁的特点.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得益于曹先生丰富的从艺经历、深厚的技艺积淀以及高远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核心音调"是指一个在听觉上具有可识别性的短小旋律片段,在乐曲中以原型、加花、节奏的扩张收缩等形式贯穿于全曲。在民族乐曲中,"核心音调"是旋律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法。文章以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除夜小唱》和《苦闷之讴》为研究对象,就其中核心音调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伟大文艺理论家刘勰在他的专著《文心雕龙》中就有不少关于音乐理论的论述,其中大多数集中在《乐府》篇中,少量散见在其他的篇章中。拟从《乐府》等篇及其他关于音乐的论述入手,浅议其中所体现的刘勰的音乐美学思想,由此追溯儒家思想对其音乐思想形成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