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体现,是对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积淀和实践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着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中国近现代史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性、时代性,通过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精神的塑造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在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的讲授中突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教育;在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讲授中突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教育;在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949—2009)"的讲授中突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第四,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依据对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正文中简称《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的解读,强调在纲要课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以此凸显纲要课教学的凝聚力和内在灵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纲要》课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滴灌"教育的丰富资源。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把握:"一条主脉",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了解",即了解国史、了解国情。这是《纲要》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三大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这是《纲要》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展开:通过阐明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根源和历史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思想教育;通过了解历史发展进程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把准历史脉动构筑精神支柱;通过汲取历史智慧加强人格培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教育功能,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有益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就成为"纲要"课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抓住灵魂,着力提高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突出主题,着力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掌握精髓,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牢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要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纲要"课教学的主题;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纲要"课教学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贯穿"纲要"课教学的红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纲要"课教学的基石.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创新"纲要"课的途径,确保"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李金 《文教资料》2014,(14):168-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重要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和引领“基础”课教学全过程,是“基础”课课程性质和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基础”课教学体系整体性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其有着历史课的特点和功能,但本质不仅是历史课,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先明确历史和思想政治的概念,才能更好地把握“纲要”课的本质。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在进一步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探讨历史规律,预见历史趋势,深刻领会“四个选择”和“三个为什么”,才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新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内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要把握好这一内容在课程中的有效教学却是需要广大"两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本文正好是作者为此所做的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程教学面临着内在与外在的双重挑战,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历史剧教学模式既可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积极性,又可以让大学生触摸历史、融通过去与现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能训练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自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来,高校教师立足于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效果.然因政治理论课的主观因素,又伴随我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客观现实,文化多元化和网络社会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艰巨而复杂的考验和挑战.笔者对近年“纲要”课教学基本情况做初步调查,旨在进一步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纲要”课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概论"课程的重点内容。文章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思路进行实践和探讨:抓住"灵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进课堂;围绕"主题",实现社会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有机统一;把握"精髓",体现两种精神的融合和创新;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5.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融合路径上,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灵活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运用“四史”经典文献教学,目标是促进史论结合、讲授与引导结合、中国本位与国际视野结合。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应注意三个维度:一是视野维度,拓宽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脉络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二是史实维度,细化历史认知,强化论证链条,加强学生对历史逻辑的理解,加深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三是理论维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理解一些疑难、敏感但必须正本清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院校"两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高职院校在"两课"教学中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同时为增强实效,应科学合理规划,构建长效机制;重视课堂教学,发挥辐射功能;创新教育载体,强化践行环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三个倡导”.高校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应当通过丰富的载体和方式,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急需"核心价值"的积极引导。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教学中,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明确指导思想,突出教学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使命和责任。通过教学,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内容,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过程的演进,可以更好引导大学生理解并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汲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