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诗经·大雅》中《生民》、《公刘》等6首诗歌,不仅记叙了周人的发祥史,亦反映出周人勤劳自足、和平善良、以民为本的理性精神。周人民族理性精神的特征为实践理性和本位理性,而民族理性精神的形成是特定地理环境下特定经济的产物,这种民族精神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引言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瑰宝,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河床,是历代读书人的文化故乡。本文拟以开放的文化视野审视、解读经典文化,立足当代教育文化价值观重建的高度发掘其时代精神与文化生命力,倡导营构高雅康健的学校教育人文生态环境。现代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意义的失落和教育人文价值的危机,教育自身的“惟科学化”与教育研究的科学化非但不可能拯救教育的“意义危机”于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与工业主义的泥潭,反而会加速教育“意义”的解魅和精神的失落,因为在民族经典文化缺席的现代教育体制内,越是单凭科学理性来…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70年代回归民族传统、乡土现实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中,台湾新世代诗人开始崛起。在"文化中国"的精神向度上,新世代诗歌注重挖掘古典题材,让古典激活现代,使现代融于古典,重新诠释神话和历史,追求史诗品格,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塑造古代圣贤形象并与之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表现出年轻一代知识分子传统的救世济民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4.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迁徙史诗是哈尼族文学史上的明珠,记载了哈尼族在迁徙中逐渐发展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质。通过对哈尼族迁徙史诗民族认同功能的分析,更清晰地认识迁徙史诗在哈尼族民族主体精神建构以及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苗族史诗主要有创世史诗、婚姻史诗和迁徙史诗。创世史诗探究宇宙初始、天地万物的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婚姻史诗有着“关于过去的回忆”,留下了“历史的影子”;迁徙史诗记载了民族悲壮的迁徙史。苗族史诗孕育着十分丰富的哲学社会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积极思想的汇合、总结和提炼。中国的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集中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以开放、包容的同化力,文明、诚信的礼义,宽恕、厚人的社会伦理,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得到各民族的认同和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共同利益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苗族史诗承载了苗族的文化记忆,是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认识苗族的百科全书。《苗族史诗》的两个英译本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之处。本文将从语言表达、翻译方法、文化移植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发掘其翻译特色。研究发现,Hmong Oral Epics的内容更丰富、与原文更贴合、章节更完整,三语对照的形式也更利于学者的对照研究;而Butterfly Mother为单语,篇幅相对较短,更适合想初步了解苗族文化的英语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9.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应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从物质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文化、经典型文化、民族文化心态四个层面上概括其主要特点。这雄伟壮观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期融合创造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这传统文化凝结成的。这民族精神,从价值观念看,个人对于社会,义务重于权力,整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从精神境界看,把道德需要看作人的最高需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0.
滦河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具有持久性、多样性、兼容性的特征.滦河流域民族形成了慷慨悲歌、刚健自强,崇尚气节、正道直行和爱国保家、和合内聚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发展中,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苗族舞蹈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还承载了苗族的发展史,并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当代舞蹈艺术的诸多理念与技能,从而为我们展示出独具魅力的苗族舞蹈。这些舞蹈种类与形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表现了苗族人民在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发展中的巨大贡献。文章将从若干方面分析苗族舞蹈民族个性,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19,(6)
在湘西民族地区将苗族民族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能有效地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教师充分挖掘和展示苗族民族文化各种优秀的道德因素,让学生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得到促进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历史反思,在历史中总结经验,培育中学生的民族精神,以促进我们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诗经》中有没有史诗的争论实自黑格尔起,所谓"周民族的史诗"的定论是逐步形成的,其实《诗经》中根本没有史诗。遵循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等关于史诗定义之标准,揆诸经典史诗的共性,发现《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等所谓周民族的史诗不具备史诗特征,其一是无整一的行动,二是不具备史诗三要素,三是无神人互动之关系,四是作诗的目的根本不在于创作史诗。这些诗乃是周人纪念先祖的叙事性的庙堂乐歌。  相似文献   

17.
长征精神是我党在最艰难时期与各民族一同铸造的巍峨丰碑,展现的是我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应常怀艰苦奋斗之心,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增强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等等,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苗族口传经典中有关于苗族祖居地的情况、苗族迁徙的缘由及其迁徙的历程。作为无文字的苗族并非是没有历史的民族,作为经典叙事的苗族古歌不仅是苗族的信息系统,而且是苗族民族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并影响社会的构成。根据不同区域苗族古歌关于祖居地和迁徙历程的叙述,可以得知苗族在远古时期就是中国南方一个分布范围较大的族群,至少东起洞庭湖西部河流的下游,西到古巴蜀的南部山地,也就是长江上游中游的交界地带。历史上的苗族因不同原因,都有一个从河流的下游向上游的云贵高地迁徙的过程;尽管因迁入不同的生态环境,苗族内部差异增大,但其社会的深层结构仍有相似之处,即各族群对于死后灵魂回归祖居地及其祖先的迁徙历程十分重视,这也是各方言区各支系苗族古歌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河西学院学报》2015,(6):80-84
"亚鲁王"是在西部苗族麻山地区广为流传的口头史诗传统,2011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殊的演述传统在口头史诗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对史诗"亚鲁王"传习方式的研究,探索了史诗歌手的创作与演唱过程,通过对民间艺人传承技能的深层次挖掘,以求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 "亚鲁王"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