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在课堂上学生为了抢答提问把手举得很高;有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对这种“活”,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  相似文献   

2.
如何体现教师的教法创新,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思考最多的是: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做好“加减法”。1加一些兴趣,减一些约束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助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才会急于去研究,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例如:在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做了…  相似文献   

3.
帖征 《青海教育》2005,(3):16-1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教学中的“导”指的是“导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引导、诱导、倡导、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导”,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将成为无系统、无目的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问”是点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而那种随心所欲,零敲碎打式的提问是十分有害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以问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三个不可:一不可未经认真思考即脱口而问;二不可在学生思维没有进入问题情境时就频频发问;三不可以问代教,用“满堂问”来统领教学。所以我认为,课堂设疑提问必须达到四个基本要求: 1.问要有值。提问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述要清晰、准…  相似文献   

5.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中美学生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西方的学生从小就不把‘听话’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而中国学生则相反。”为此,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对一个美国小孩说,你应当做功课,他会反问你,我为什么要做功课?而让中国的小孩做功课,他就乖乖地听着。美国小孩头脑中没有“乖乖的”这个观念。这样做,当然有它的坏处,可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杨振宁先生的这番话的核心意思是,作为中国学生不要太乖。  相似文献   

6.
看了《我是一‘非好学生’》,不由让我想起我的同学讲的一件事情。我的同学有个孩子正在念小学二年级,教他们的某老师有个“绝招”——每当提问时,如果学生答对了,就让全班同学一起齐声对答对题的学生喊:“棒!棒!你真棒!”于是答对题的学生自豪地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坐下;如果学生答错了。就让全班同学一起齐声对答错题的学生喊:“笨!笨!你真笨!”于是答错题的学生在同学们的谴责声中面红耳赤地坐下。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同学常常得到了同学的赞扬,越发自信地举手回答问题;而成绩差的同学,由于害怕答错,越发自卑。完全失去了举手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贵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搭“台”,点燃学生如火一般的激情,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一、铺设平台,让学生自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十分听话,一切顺从教师的意愿,但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在基础知识方面是高手,在运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习作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写出好文章,人为地窄化了作文的范畴,间接导致学生闭门造车、生搬硬套。在教师错误的引导下,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文章越写越莫,越写越假。无奈的是,有许多教师喜欢那些“假大空”的文章,于是学生越来越卖力地造假。如此不断地恶性循环,最后教师眼中“容不得沙子”,只有一些“无瑕美玉”:学生笔下没有“粗瓷”,只有“细釉”。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7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9.
“点拨法”是“导思——点拨提高式”教学法的简称。“点拨法”是通过以“思”为核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方法。其结构是:“激学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精练强化”。其主要功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品质,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点拨法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指责学生当用“食指”,激励、引导、表扬则要用“拇指”。把“食指”换成“拇指”,爱是前提,它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情感需求,激发心灵的活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发展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紊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而情感作用又是激发非智力因素很快的、教室里的原发动力。只有在愉悦的情感中学生才会享受学习,只有享受学习才能主动地学、深刻地学、创造性地学。学生情感的激发靠教师人格力量的撞击,学生心灵活动的张扬更离不开教师的智慧的点拨。二者的融合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敢『问』、敢『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开始。只有当一个学生有问题时,它的思维才得到激活,才开始对知识产生探究。可见,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于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质疑好问的习惯,又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质疑争论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创造条件,让学生爱问要让学生爱问,教师就要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教法。假如教师总是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就是有问题也没时间问,学生最多也只能是  相似文献   

12.
郑百苗 《陕西教育》2002,(11):35-3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合适的学习方式.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有音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13.
褚笑棠 《青海教育》2004,(12):12-12
“互动式”教学就是为适应教改和适合新技术的要求而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是比较先进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与“学”是复合主体。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客体;但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就体现为主体.而教师相教学内容就成为客体,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完《五彩池》(人教版第七册),我让学生为“五彩池”写份广告词,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的话音刚落,一位学生就模仿“脑白金”广告笑着念道:“今年国庆不出游,要游就游五彩池”。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创意,请同学们就怎么写好这份广告词,发表意见。学生纷纷发言:“广告词里应写明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有什么美景?”“广告词里应该说明,如果碰上阴雨天,千万不要到五彩池,否则会白跑一趟。”我明知故问:“为什么阴雨天不要去呢?”“阴雨天,没有阳光,池里的石笋就不能折射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彩池也就没有瑰丽多彩…  相似文献   

15.
李茵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8-159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六种意识”,达到“十项要求”,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一、树立六种意识(一)育人意识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书必须育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正确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二)服务意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会学,教必须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要把数学课上成方法课、技能课,想方设法创设学习数学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情感意识数学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克服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单纯就知识讲知识,忽视学生情感或意志因素作用的倾向,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四)目标意识数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相似文献   

16.
去年九月新生报到时,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到办公室说:“王老师,这几年我和妻子忙于生意,孩子没有管教。多‘穿小鞋’,别‘戴高帽’,该说就说,该骂就骂,就当是自己的孩子。”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确实如他父亲所言:懒惰、散慢、怕吃苦。床铺每天乱七八糟不愿整理;轮到打扫宿舍教室,或者借故走开,或者胡乱划拉几下;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想动脑子,作业要么不交,要么敷衍了事;夜里查宿舍,见他有好几次借口回家而通宵泡网吧。我多次找他谈话,对其严厉批评,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并不断地给他“穿小鞋”,安排班干部督促他收拾床辅,…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又要有一种“跳出”狭义阅读的高远目光,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识字、看书、听话、说话和写作等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一、阅读教学要与识字教学紧密联系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较快、较为牢固地掌握生字,就要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在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看到一篇配有图画的课文时总爱试着读一读,当他们看到书中有自己认识的汉字时,总会带着一副得意神情说到:“看,这个字我认识。”在这个时候,我会及时地夸奖他们:“对!你可真聪明,如果你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言实践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真正的想说,而且乐说、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一、与情感结合,让学生敢说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大胆地“说”,这与师生间的情感息息相关。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紧张的师生关系,则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感情投资,善于与学生沟通感情;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要善于鼓…  相似文献   

19.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蔡元培先生早年就曾经指出:“我们的教书,便不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给教师的建议》)可见,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只适合大学生或研究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生也能适时进行研究性…  相似文献   

20.
王胜利 《教育艺术》2005,(12):34-35
无论在大、中、小学,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教学程式是:按课表完成教学课时,按周、日完成教学进度,按章节完成教学内容。此种教学程式,教师严谨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却未必理解了教材,领会了“书”的意蕴。但如果我们不是这样一味地去满足于“完成”,而是在“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对课本来一个“回头看”,其教学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