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进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以点燃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发生爆炸的实验证明:氢气的可燃性及使用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的原因.其方法是:取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如图1.  相似文献   

2.
1改进目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以点燃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发生爆炸的实验证明:氢气的可燃性及使用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的原因。其方法是:取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如图1。教材演示方法有三点不足1.1纸筒或塑料筒质量太小,稳定性差,在桌面上不易放平稳。1.2危险性大,给坐在教室前面同学造成心理压力,使学生害怕做学生实验。1.3收集HZ时不易观察,看不…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化学》P54对氢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怎样验证氢气已充满了容器,一直缺少简单的方法.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的方法.先用儿童玩具用的未充气的乳胶气球,充入氢气,制成一个小氢气球,其大小应小于容器(集气瓶、纸筒或塑料筒等)口,再将容器口朝下,放入小氢气球.小氢气球立即上升,靠在容器的底部,接着向容器内通入氢气.随着氢气的不断通入,小氢气球逐渐下落.当看到小氢气球与桌面或实验台面接触时,表明氢气将要充满容器,稍停片刻,容器内就充满了氢气.如果容器口是离开桌面或实验台面的,当小氢气球的上端与容器口面相齐平或小氢气球…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中 ,经多次实践 ,我发现用烧坏的电烙铁的烙铁芯做氢气燃烧时的导管效果比较好 ,可以看到氢气燃烧时火焰的真正颜色。具体方法是 :将烧坏的电烙铁芯封闭的一端打破 ,把两根导线抽出来 ,然后 ,将烙铁芯打破的这一端与乳胶管相联 ,如果乳胶管较粗 ,可用细线把乳胶管与烙铁芯扎紧 ,避免乳胶管与烙铁芯之间漏气。另一端是较细的管口 ,这样氢气燃烧的尖嘴导管就作成了。演示时 ,首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检验氢气的纯度 ,待氢气纯净时 ,把制好的导管的乳胶管与氢气发生器的导管相联。打开止水夹 ,在烙铁芯的尖嘴口点燃氢气可以看到几乎…  相似文献   

6.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既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又是学生的必做实验.在做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以排完试管里的空气,然后才能加热氧化铜,但氢气何时能排完试管里的空气则很难把握.在这一步操作中,如果通入氢气的时间过短,则加热时极易引起试管爆炸;如果通入氢气的时间较长(为求安全,大多数操作者在实验时都是这样做的),则较多的氢气直接排入空气中又极易发生燃烧(尤其是在学生实验时).另外,实验结束后用来冷却铜的较多氢气也直接排到了空气中,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教室、实验室里的不安全隐患.该实验很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氢气还原氧化钢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的热点考点,应很好掌握实验操作与现象。一、操作要领1.实验装置在装配反应装置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同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并且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排尽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操作通氢气点黑色CUO变成红色燃酒精灯加热撤掉酒精灯固体冷却后.停止加热撤去导气管停止通氢气。以上操作步骤可简化为“一通二‘点三摄四停”;又可形象地比喻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领还可以用下列口诀概括:取出少量氧化铜,装入…  相似文献   

8.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新法江苏省灌云县中学(222200)李元氢气燃烧通常都是在玻璃尖嘴导管口或者在金属尖嘴导管口点燃的,都有焰色干扰现象,不能体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真正颜色.若用下述方法实验,则可避免干扰反映出氢气燃烧的“庐山真面目”.扎一小团棉花在玻...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教材"洁净的燃料——氢气"一节中,【实验5-1】和【实验5-3】在实验操作中均不易成功。在【实验5-1】中,氢气肥皂泡实验对所用干燥剂要求较高,而且实验时配制的肥皂液体积分数不当、吹泡时气流流速控制不当、气泡上升时不易点燃等均可导致实验失败。为此笔者作如下改进:选质地轻薄的小食品袋,将袋内空气排出后通入氢气,松开后食品袋向上飘去。取回食品袋,用坩埚钳夹持点火(不要用酒精灯),可观察到氢气燃烧,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一、要明原理摇知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劬H2O+Cu.实验现象:①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②试管口有水滴生成郾二、要懂操作摇知后果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可概括为:先通氢,后点灯;撤了灯,继通氢郾也可形象地记忆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郾若氢气未经验纯,加热时可能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或盛有氧化铜的试管炸裂郾若先加热后通入氢气,试管内原有的空气与氢气混合受热,可能会发生爆炸郾若先停止通入氢气后撤去酒精灯,则会使生成的铜在热的条件下又被进入试管内…  相似文献   

1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观察颜色的演示实验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实验之一。实验中使用玻璃导管点燃氢气,由于受玻璃中钠元素的黄色焰色干扰,学生很难观察到氢气的淡蓝色火焰,严重影响了演示实验效果。多年来,许多教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笔者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能明显地观察到氢气燃烧的淡蓝色火焰。  相似文献   

12.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 .其知识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二” .一、两点注意组装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应注意两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以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 ,引起试管炸裂 .(2 )通入氢气的导管要伸至试管底部 ,且在氧化铜上方 ,目的是尽快排出试管内的空气 ,同时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反应更完全 .二、两个先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两个先后” .(1)实验开始时 ,先通入氢气 ,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尽后 ,再给氧化铜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受热发生爆炸 .(2 )实验结束时 ,应先…  相似文献   

13.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爆鸣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化学课本中,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产生爆鸣的实验,需要另有制氢装置,课堂演示实验很麻烦.在教学中,我作如下改进,效果很好.一.实验操作1.用一个饮料塑料瓶,用小刀割去半截取底部,在底部钻一个小孔,把长约3cm一根细竹枝插入小孔,就成无底塑料圆筒.2.取一个批涡,装入几颗锌粒,放在地面上,把几毫升稀盐酸或稀硫酸倒入批祸里,用无底塑料圆筒罩在湿润上,锌跟酸反应产生氢气很快充满无底塑料圆筒.片刻后,用火苗点燃从细竹枝小孔冒出的氢气,氢气先燃烧,后产生巨大的爆鸣声,把无底塑料圆筒弹起3米多高,效果很好.如果再…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一个容积约500毫升的纸筒,一端封闭,另一端配上一个大小合适的塑料盖(最好用里面有塑料盖的羽毛球筒代替),在塑料盖的中央钻一个小眼,用棉花堵住小眼,在纸筒的下端  相似文献   

15.
氢气爆呜实验的改进湖北十堰市第二中学(442000)李兰陵将一无孔的小塑料袋抖开,倒置,使袋内约盛半袋空气后,再插入与氢气发生装置相连的导气管.通人氢气,由于塑料袋质软,透明,随着氢气的通人,袋渐渐鼓起,待3-5分钟后,停止通人氢气.移开导气管,用线...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课本P73(实验2—9)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中生成的铜,有一部分附着在试管壁上,需用硝酸洗涤,洗涤过程中还会生成NO(或NO_2)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操作亦较麻烦。为此,我们对本实验作了改进: 操作步骤是将一根长约20厘米的铜丝,绕在玻璃导管的一端,然后将铜丝放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相似文献   

17.
本刊 1 999年第 5期《用鞭炮引线做氢气爆鸣实验》一文 ,改进后虽有其优点 ,但该实验的危险性还没有完全消除 ,因为纸筒爆炸后弹射方向的不确定性 ,在课堂演示中有打着师生的可能。我提出另一种改进方法 ,供大家参考。a .实验器材 :电子打火枪一支 ,广口塑料瓶一只 (1 0 0mL乐百氏奶瓶 ) ,单孔橡胶塞一个 ,启普发生器一个 ,锌粒 ,稀硫酸溶液。b .实验原理 :利用电子打火枪放电产生的电火花 ,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和气 ,产生爆鸣声。c.操作方法 :塑料瓶中装入半瓶水 (另一半是空气 ) ,倒扣在水槽中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 ,待刚收集满时取…  相似文献   

18.
巧吹氢气泡     
在初三化学课本中有一个吹氢气泡的实验,此实验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吹氢气泡所用管子的制作上.下面就向您介绍一种简易的吹氢气泡用的管子,如图:图一:取一塑料小瓶,并从虚线处将其下部剪掉图二:将与瓶口处相连的剩下的部分瓶身向上翻起,并在瓶盖上钻一小孔,插入尖嘴玻管在尖嘴部分连上通氢气的橡皮管.这样,一个简易的吹氢气泡的管子就制成了.用此管吹氢气泡有以下几处优点:1.此管粗的一端的直径大约是细的一端的5倍,这样吹出的氢气泡大.2.该管较粗的一端间上挽起,减小了管的摩擦力,使吹出的氢气泡能轻易地脱离管口上升.…  相似文献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既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又是学生的必做实验。在做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以排完试管里的空气,然后才能加热氧化铜,但氢气何时能排完试管里的空气则很难把握。在这一步操作中,如果通入氢气的时间过短,则加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H2还原CuO的实验中,为何盛CuO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老师:若试管不略向下倾斜,则生成的H2O会倒流到试管底部而作裂试管。学生: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把通入H2的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并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老师:把导管伸到试管底部才能迅速将试管里的空气排干净.而导管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目的是避免H2流吹散CuO粉末.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学生。为什么要内装有t”。,O的i.fi省里先通人1儿,排净空气后才能治氧化铜加热。老师:如果不光通入N。把试营里的空气排季就加热.那么回人的H;就与试管里的主”<相混和一加热时可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