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行中师及高中《化学》课本中 ,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都采用了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 1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笔者认为 ,使用该装置制取氯气 ,有不足之处 :由于我们制取氯气时 ,不只是收集一瓶氯气 ,而往往要收集几瓶 ,如课本中有关氯气跟金属、氢气反应及氯气的漂白作用的演示实验 ,就需要几瓶氯气。当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之后 ,要换用另一个集气瓶收集 ,在这换瓶的时间间隔内 ,难免有氯气逸散出来 ,这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克服上述不足 ,可把图 1虚线内的装置 ,改换成图 2所示的装置。图 2 改装后的氯气收集装…  相似文献   

2.
高一化学(甲种水)[实验2—3]是氯气跟氢气化合的演示实验。按教材要求操作,成功率较低。我们改进后的操作,经三年在十八个教学班试验,没有一次失败。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取150毫升集气瓶,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先收集氢气,紧接着收集氯气。它们的体积之比取1:1~2。然后将盛混和气的集气瓶移到强日光下,再颠到过来,气体自行混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实验 1— 4氯气和氢气混合气体爆炸实验要求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集气瓶来完成。一般中学化学实验室没有这种塑料集气瓶,用玻璃集气瓶做危险性又太大。我用废物——聚丙烯饮料杯代替塑料集气瓶做该实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法的优点是:材料易得,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1.用 10× 5cm透明胶带将透明聚丙烯饮料杯杯口封好,中间扎一小孔并注满饱和食盐水备用;   2.制取并将氢气验纯后用导管通入装满饱和食盐水的杯中,用排水法收集半杯氢气;   3.制取 Cl2。向已充了一半氢…  相似文献   

4.
氯气有毒 ,为了师生的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 ,在做氯气性质实验时 ,可以在封闭体系内进行 ,效果很好。如氯气与钠和磷的反应实验 ,如图 1所示 ,将磷或钠放在燃烧匙内 (放钠时在燃烧匙上铺一层河沙 )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导管 ,点燃磷或钠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塞紧橡胶塞 ,反应完毕 ,打开止水夹 ,可以看到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原来盛氯气集气瓶中 ,它可以溶解没有反应的氯气和生成的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此外用此装置还可做氯气与铜和铁的反应以及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效果也不错在封闭体系内做氯气性质实验@胡达刚$重庆市永川中学!402760…  相似文献   

5.
张玲 《吉林教育》2008,(2):76-76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养成观察习惯。观察效果如何取决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例如,在观察氯气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的实验时,如果不明确观察目的,学生只会被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变浅、集气瓶内液面上升、集气瓶壁出现的黄色小液滴所吸引,而对水槽内析出白色晶体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步骤氯气的制取——用实验室法制取氯气。使氯气通入广口瓶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注意氯气要盛满,要达到足够的浓度。氢气的制取及跟氯气的混和——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再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时,瓶里应盛满氢气。将氢气瓶口重叠于盛氯气瓶口上,使两瓶口对准,抽掉盖玻片,将两瓶颠倒位置,静放约1分钟,再将两瓶互调翻转2—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阅读了贵刊八三年第八期(中学版),我对该期《“分子”教学中的一个补充实验》一文质疑,特来信商讨。该文中说:“原来不含有氢气的集气瓶,罩在通有氢气的竹筒上后,变成含有氢气的空气(点燃爆鸣),说明氢气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能透过竹筒壁),这种微粒就是氢分子。”我认为其结论:氢气能透过竹筒壁不一定正确。实验证  相似文献   

8.
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这给学生掌握分子的概念带来很大的困难。下面的一个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体验”分子的存在,从而能帮助学生掌握分子的概念。一、实验介绍: 1、仪器、药品一只一端有横壁的小竹筒、集气瓶一只,启普发生器、锌粒、稀硫酸等。 2、实验步骤: ①证明氢气与空气的混和物点燃爆鸣,不含有氢气的集气瓶里的空气点燃不爆鸣。②把一内口径较竹筒大的集气瓶罩在竹筒上(竹筒的口朝下),向竹筒内通氢气,3-5分钟后,移去竹筒,点燃集气瓶里的气体,即发出尖锐  相似文献   

9.
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溶液颜色。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实验是在半敞口状态下完成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氯气膨胀而逸出,实验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也会随之一起逸出。在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时,也会致使有害气体逸出,且操作中需要多次打开集气瓶口。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物质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山东临沂铁路中学(276004)刘福勤进行物质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教材中采取的方法是:把物质加热后放人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这样做虽然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可缺点是:集气瓶中容易逸出较多的氯气等有毒气体,污染课堂,改进后的装置...  相似文献   

11.
氯气能否漂白江苏省宿迁师范(223800)冯克金一、从实验现象来证明在四个集气瓶中分别充入氯气、液氯、氯气、空气;依次放人干、干、湿、温红布条,封口.实验结果是第三个集气瓶里的红色布条很快褪成浅黄色,说明:在仅有氯气或液氯存在而无水存在时;不能使有色...  相似文献   

12.
1 改进实验目的  用实验证明氯气是活性很强的气体单质 ,即不活泼金属铜都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要求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剧烈燃烧 ,产生大量棕色烟 ;②产物溶于水后 ,形成蓝色或蓝绿色溶液。原教材实验方法最主要的问题是 :燃烧是在敞开体系中进行 ,向空气中逸出的氯气较多 ,造成环境污染。改进的目的是让燃烧在封闭体系中进行 ,减少污染。2 实验仪器、药品  集气瓶、橡皮塞、酒精灯、氯气、粗铜丝、细铜丝、蒸馏水3 实验改进步骤3 1 实验准备3 1 1 用集气瓶收集一瓶氯气 ,用毛玻璃片盖好置于实验台上。3 1 2 将细铜丝固定在橡…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2003年版)第五章第四节中“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演示实验,是用酒精灯加热置于石棉网上的小块钠熔成球状后,再将装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我认为这种操作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4.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五氧化二磷、三氯化磷、五氯化磷都是有毒气体 ,为了防止有毒气体的外逸 ,笔者把氯气的制取、磷在氯气中燃烧及氯气的漂白作用等放在同一装置中进行 ,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且红磷不需要点燃 ,有效地防止周围环境受到污染。1 实验仪器12 5mL集气瓶 (配有叁孔胶塞 )、横口管 (配有胶塞 )、安全漏斗、玻璃燃烧匙、滴管、药匙。2 实验装置3 操作步骤及现象   (1)将横口管、玻璃燃烧匙及安全漏斗固定在胶塞中 ,胶塞与集气瓶的瓶口相配。(2 )在横口管里加入 0 .5 g左右的氯酸钾晶体 ,在玻璃…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实验5-2]和[实验5-3]演示了木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仍存在如下问题。关于[实验5-2]a.往集气瓶中添加几小块木炭时,要打开集气瓶盖,这样会使一部分有毒的NO2气体从瓶中逸出,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b.在摇动集气瓶时,木炭因碰撞瓶壁而使瓶壁沾上黑色的木炭小颗粒,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c.不能直观地说明木炭c.不能直观地说明木炭吸附红棕色的NO2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少。d.所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演示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发现待棕色CuCl2烟雾散尽时,集气瓶内会残存一定量的白色雾状物,并且这种白色雾状物须经一段时间才能消失.为此本人特进行了分析与试验,认为有下面所述原因.通常演示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多验时所需的氯气是由:制得,该反应使用的是浓盐酸,为了加快反应速度,还要微热,温度控制在90’C之内.如果加热操作不规范,温度偏高,此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12,所收集的C12中将会混有一定量的HCI气体.当赤热的铜丝在集气瓶中依照反应式:燃烧时,黄绿色氯气被反应掉,而无色的HCI气体不会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一、有毒气体收集装置的改进实验时,若要收集多瓶密度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按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上的装置,换瓶时难免有气体跑到空气中,这不仅浪费了气体,而且会影响实验者的健康。现以氯气为例,改进如下: 装置如图操作收集氯气时,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2、4,则氯气沿着橡皮管1的方向进入集气瓶甲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多余的氯气通过橡皮管3进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被吸收。当需要调换另一只集气瓶时,先打开橡皮管2、4上的弹簧夹子,再夹住橡皮管1、3,让氯气充入集气瓶乙,同时用其它集气瓶换下集气瓶甲。若要收集多瓶气体,重复以上操作即可。二、红磷转化为白磷及红磷和白磷燃点的比较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实验步骤 1.在试管底部放置少量干燥的红磷,并固定在铁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一化学教材,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一课中,[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演示实验,教材采取将金属钠放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至钠融成球状时,将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然后观察现象。对此,笔者认为不太妥当,金属钠放在空气中预热,首先会有一部分被氧化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本实验结果生成的氯化钠颜色一样,不能令学生信服;再者也是本实验的关键所在,要控制钠不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给金属钠预热时掌握加热火候,这是比较难操作的,如预热不够,氯气瓶扣得早了,反应不剧烈,钠不燃烧,只冒白烟。如预热过头,钠已在空气中燃烧,此时再扣氯气瓶,,虽可…  相似文献   

19.
现行教材中的钠在氯气中燃烧演示实验,按课本上的方法来进行,有三个缺点:(1)实验用的铁制或铜制的燃烧匙,在剧烈的燃烧中会参与反应生成棕黄色或棕色的烟(氯化铁、氯化铜微粒),干扰实验现象;(2)先引燃钠块再伸进盛氯气的集气瓶里。前后现象变化不明显;(3)反应过程中,氯气易扩散。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现象明显、无污染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解化学键时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取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观察现象。图1钠与氯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