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斌 《化学教与学》2013,(1):54+77-54,77
2012年10月份有幸在南京弘光中学观摩了省化学优质课,其中东台实验学校杨老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一课中,用“瓶吞鸡蛋”实验引入,即用沾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置于集气瓶中,在瓶口放置一只熟鸡蛋,片刻后鸡蛋被吞人瓶中。此化学魔术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一片惊呼,兴趣很浓烈。都想尽快揭开这个奥秘.所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瓶“吞”鸡蛋的秘密》时,教师先演示一个瓶“吞”鸡蛋实验,即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卡在瓶口上并没有掉下去,这时教师将点燃的纸迅速放在瓶子里,然后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面,鸡蛋像是被谁施了魔法一样,突然掉了下去。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一个显示大气压存在的演示实验:瓶“吞”蛋。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取一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广口瓶,将燃烧的酒精棉放置瓶内,再将煮熟后剥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鸡蛋一下子就被吸了进去,这个实验的成功率极高,可见度大,很吸引学生,也很说明问题。对于瓶“吞”蛋的基本原理众说一词,是气压差所造成,但为何会有气压差却解释众多。第一种说法:当酒精棉燃烧时,一部分气体受热膨胀跑出瓶口,气体少了,当然瓶内的气压变小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正因为有气体从瓶内跑出,就足可证明瓶内的气压大于瓶…  相似文献   

4.
课例一:《瓶“吞”鸡蛋的秘密》 一开始,老师就问你们喜欢玩吗?玩些什么?老把鸡蛋放在121颈相对较小的瓶子上,进行演示实验,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想说?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30页有一个瓶吞鸡蛋的实验:在广口瓶内装少量砂子,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煮熟的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瓶中燃烧的纸熄灭后,因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鸡蛋压入瓶中。该实验生动地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6.
初二物理第十一章《大气压》一课,教材为了让学生确定大气压的存在,插入了图114的“瓶吞蛋”实验。但此实验存在着选材难度大(鸡蛋大小与瓶口难统一),准备工作繁琐,鸡蛋易损伤,造成实验中漏气等弊端。教学中本人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延伸,做了如下实验。1实...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教育演示:一位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满了吗芽”学生答道:“满了。”接着,教师往瓶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现在满了吗芽”有学生答道:“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拿出沙子往里装,使劲拍了拍,又问:“现在满了吗芽”学生们大声应道:“没满选”最后,老师拿出一壶水往里倒,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芽”结论当然不止一个。老师最后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也许你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这个教育演示给人…  相似文献   

8.
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的作用。为了把学生迅速带入学习情景,在上《热对流》一课时,我采用实验和悬念相结合的方式,一开课便出示一只装满水的烧瓶,瓶中有一只小金鱼正游来游去。接着边演示边提问:“如果我们在瓶口给水加热,小金鱼会死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瓶中的小金鱼吸引过来,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小金鱼会热得难受,最后甚至会被水烫死;有的说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给瓶口上部的水加热,热不会传到瓶底,小金鱼会安然无恙。孩子们的关心和注意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一个显示大气压存在的演示实验:瓶“吞”蛋.这个实验的成功率极高,可见度很大,很吸引学生,也很说明问题.对于瓶“吞”蛋的基本原理众说一词,是气压差所造成.但为何会有气压差却解释众多.第一种说法:当酒精棉燃烧时,一部分气体受热膨胀跑出到瓶外,气体少了,当然瓶内的气压变小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正因为有气体从瓶内跑出,就足可证明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气压.而且我们要研究的是蛋封闭瓶口后的气压的变化,而不是蛋封闭瓶口之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瓶吞鸡蛋”是显示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重要实验,初中物理人教版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际使用中发现有以下不足:①不容易找到瓶口与鸡蛋一样大的广口瓶。②鸡蛋被吸进瓶后不易取出再重复利用。笔者任四个班的课,得配四个瓶和鸡蛋,既浪费材料又繁琐不便。③不能显示大气压强的持续作用效果。本实验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改进后,可避免以上不足。方法一:找一个气球和大漏斗,用胶管和大漏斗连接起来(如图2),实验时先将气球吹至比漏斗口略大,放在漏斗口上,用抽气机将漏斗内空气抽出,此时可看到气球下部被吸入漏斗中并将越拉越长…  相似文献   

11.
取一瓶浓氨水,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一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实验瓶。如图所示,将氨水瓶盖打开,将实验瓶倒扣在氨水瓶上,经2~3分钟后,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就会充满实验瓶,驱走瓶内的空气。将一团蚕豆般大小的吸水纸,吸透水后,贴在鸡蛋的一端,将鸡蛋堵住实验瓶口,并使有吸水纸的一端在瓶内,就可以看到鸡蛋慢慢地被吸入瓶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氨气迅速溶于水中,瓶内的气压变小,外界的大气压就把鸡蛋压入瓶内。★编辑/徐柏楠瓶子“吞蛋”实验  相似文献   

12.
我以前教“大气压”一课,只是照本宣科,结果在演示完实验1后问“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水把纸板粘住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引导到是大气有压力的结论上来。 本学期教这课时,在演示完实验1后增加了一个不装满水(约7/8容积)的实验,同实验1一样操作后问:“纸板会不会掉下来?”  相似文献   

13.
新编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材“大气压”一节中,有一个演示大气压作用的小实验:一个略大于瓶口的去皮鸡蛋在瓶内外气体压差作用下落入瓶内,这个实验学生有条件自己作,但取出鸡蛋较困难,略作启发,学生可以想到,利用惯性取出,但易损坏鸡蛋. 我们改用吸滤瓶,可用两用气筒抽气或加压,使去皮鸡蛋落入或取出,如图1,并可控制抽打气程度改变鸡蛋落入或取出的速度,以便边讲述边演示.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导入法。例如,教“热胀冷缩”时,先演示“热喷泉”实验。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瓶口塞有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喷出,就像喷泉一样。教师演示完毕,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会从瓶里喷出来?学生看了实验十...  相似文献   

15.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通过"瓶吞鸡蛋"引出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1)分析的全面性;(2)对比的有效性;(3)操作的简便性.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进行分析、猜想、讨论、交流,然后得出三个原则,并由两组4名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第三部分是对比实验分析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雾和云》一课中有一个重要的实验,那就是“白气”形成的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大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用一块冰接近瓶口,然后再把冰移开,看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是想通过冰接近瓶口顿现一团“白气”,把冰移开“白气”逐渐消失的现象,来揭示“白气”是水蒸气在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曾多次按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但每次当冰块靠近瓶口时,瓶内水面以上只有少量“白气”生成,有的小组连一点“白气”也看不到。最后,我只好把书中的现象告诉他们,虽然费了很大力气,可学生仍是一脸迷惑。 为何按教材要求去做却得不到教材中所说的现象呢?课后我进行了反复的思索,原来在教学这一课时,地处北方的学校季节已是深冬,特别是在无供暖设备的教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30面介绍了一个显示大气压存在的演示实验(本文称做瓶子“吞蛋”实验).其实验方法是:如图1所示,先在瓶底铺一层沙子,点燃浸有酒精的棉球,放入瓶内.再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会徐徐进入瓶内,惹人生趣.图1但是,按课本上的做法,也有不便之处,如用火不小心会烫伤手,而且容易把瓶烧炸裂;其次,火燃烧虽然能消耗瓶内的氧气,却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水蒸气遇瓶壁凝结成水,因此得到低气压有限;再者,可排除鸡蛋进入瓶内是由于其本身受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经过研究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验上好新教材“浮力”一课潜江市张金中学毛德林(433100)一、实验引入新课实验1:在上课开始时,将一个大口塑料瓶装大半瓶水(水加红色便于学生观察),将乒乓球放入瓶中,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然后把瓶口盖住倒过来,让学生猜想:乒乓球将会处于什么状态?...  相似文献   

19.
教学“大气压力”这一课,大气压力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就拿喝牛奶来说,由于传统的说法,人们都认为牛奶是吸上来的。 在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牛奶拿出来,插上吸管,并让学生喝上牛奶。当我问学生是怎样把牛奶喝到口中时,学生意见一致,都说是吸上来的。这时我拿出了特制牛奶瓶。特制  相似文献   

20.
初二物理第十章显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鸡蛋将怎样?”这个实验在取材方面(多个平行班)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容易产生鸡蛋是由于受到重力而落入瓶内的想法。我采用析滤瓶,三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及抽气机(或两用气筒),实验时将气球依次放在析滤瓶口的上方、侧面和下方,用抽气机抽去瓶内的部分空气,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气球从不同的方向“吞”入瓶内的精彩场面。这个实验可快、可慢,并可反复进行,具有直观、省时、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