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指瑕     
经常翻阅报纸,却翻出了笔者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来。现摭举三例。一、慎用“好个”诸如“教学有方“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等这样一些用于正面的褒义词,要是将“好个”一一用在它们的前面,其意义则完全变了样。这个“好个”可以说是用于“反语”的典型。鲁迅先生曾在《“友邦惊诧”论》中,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语言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一)鲁迅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简约严明。他惜字如金。他的语言不仅组织无比地严密,而且断义也出色地明确。“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呐喊·故乡》)“好个国民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二心集·“友邦惊诧”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鲁迅《“友邦惊诧”论》的反驳方式和反驳方法。《“友邦惊诧”论》运用演绎反驳和归纳反驳结合的方法驳斥敌论论据“友邦人士 ,莫名惊诧” ,运用演绎反驳中的归谬法驳斥敌论论点“长此以往 ,国将不国” ;运用归纳反驳的方法驳斥敌论论据“捣毁机关 ,阻断交通……社会秩序 ,悉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例题]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相似文献   

5.
凡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会对他那简洁的笔调、精炼的语言有深刻的印象。鲁迅自己也说过,他写作品,“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文秘决》)然而鲁迅却常在他的作品中不惜笔墨地运用重复法。 先请看他的杂文吧!他在《“友邦惊诧”论》中曾这样写道:“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生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  相似文献   

6.
对敌论战,鲁迅向来主张“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的重伤”。《“友邦惊诧”论》正是鲁迅众多的匕首和投枪式的杂文中的一篇。这篇近千字的文章紧紧抓住了反动电文的要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逐层加以批驳,既揭露了“友邦人士”的真面目,又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奴才相。仅以一击把电文批驳得体无完肤,使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阴谋和实质大白于天下,真是精悍犀利,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7.
×××同学问:《友邦惊诧论》一文驳倒敌方论点后,为什么还要援引《申报》新闻? 《“友邦惊诧”论》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文章前七段,首先揭露事实,引出谬论,然后层层深入批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反动论点,已形成了完整的驳论体系,那么文章末尾为什么还要补上八、九两段呢?作者的主要意图就是通过驳斥对方论据,从而进一步摧垮反动论点。  相似文献   

8.
《“友邦惊诧”论》附记艺术效果谈————江苏/吴福根《“友邦惊诧”论》中的附记是鲁迅先生写完正文后的第二天,看到《申报》南京专电与《申报》“教育信息”栏内关于学生请愿惨遭残酷镇压事实的具体报道后,写下的一段文章。这段文章,看似赘笔,可有可无,实是神来...  相似文献   

9.
立意八法     
古今中外的文章家都讲究立意。刘勰说:“才之能通,必资晓术。”(《文心雕龙·总术》)要想使才思通达,立意深刻而新颖,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此外还必须通晓立意的技巧与方法。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了比较,就有鉴别;有了比较,对事物的认识才更深化。鲁迅《“友邦惊诧”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在语文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搞好鲁迅杂文的分析和教学,是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以《“友邦惊诧”论》为例,谈谈教学鲁迅杂文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长句的补充说明《“友邦惊诧论”》的第五自然段是一个一百多字的长句。不少资料对这个长句作了精辟的分析,我只补充说明三点。第一,这个长句不仅批驳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谬论,还重点阐述了“国将不国”论者不过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这一中心意思。“国府”断言“国将不国”,原因在“怕”。怕什么?怕“友邦人士”的“惊诧”。这就勾勒出了“国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的奴才嘴睑。这是第一层。接着,用“失了东三省”,“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等一系列事实,揭露“国将不国”论者心目中的“国”,不过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样的“国府”不过是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儿皇帝!第三层,剖析“国将不  相似文献   

12.
“惊诧”,是一种特定感情的表露:大概是由于意想不到的情况,引出了无比惊奇的感情,既奔涌于心间,又流露于嘴脸。《“友邦惊诧”论》中所摘引的蒋介石授意的那则通电特别指出:“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看来洋大人的惊奇感情是格外奔放的,远远超过一般,已经惊奇到了说不出的地步了。可是,触发他们的媒介却是这样微不足道;学生请愿当中出现的“一点纷扰”。因“一点纷扰”而“莫名惊诧”,洋大人这番不同凡响的表现是大可玩味的:此“惊诧”真耶,假耶?  相似文献   

13.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针对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国民党反动政府通电各地军政当局的电文而写的驳论.大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一篇短小杂文,何以竟能起到如此的作用呢?与敌论辩,鲁迅不赞成“历举对手之语,从头至尾,逐一驳去”,而主张“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重伤者”,本文不是罗列事实,而是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抓住电文“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要害,进行层层驳斥.  相似文献   

14.
漫话标点     
传说,在19世纪,德国有个年轻的诗歌作者,给著名诗人、报社编辑奥尔多·冯辑奥尔多·冯达诺寄去诗稿,并附信说:“寄上诗歌,至于标点,我是不在乎的,请您自己填好了。”冯达诺毫不客气地退了稿,也附信一封:“下次来信,请先寄些标点来吧,诗由我来填好了。”这则趣话,对那些不重视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人来说,是很有讽刺意味的。让我们再欣赏一下《“友邦惊诧”论》中的一段话中运用标点的精妙手法吧: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  相似文献   

15.
摹声以画骨     
××同学问:《‘友邦惊诧’论》一文两次摹拟敌人说话的口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鲁迅在《‘友邦惊诧’论》一文中。除义正辞严地正面批驳敌论之外,还注意不时地变换口气,抓住其本质,运用摹拟的手法,将敌人的丑恶嘴脸,勾画得惟妙惟肖。“读书呀,读书呀……”这是对“国府”大人老爷“教导”学生莫问国事“安心读书”腔调的摹拟。作为一国之政府,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能保证学生安心读书应该算是件好事,可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侵占东三省,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大片国土沦陷,而这时候政府却反过来“教  相似文献   

16.
坛巨匠鲁迅先生的杂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笔锋犀利,语言泼辣,“像刀枪,匕首”,揭露实质一针见血。《“友邦惊诧”论》一在论证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7.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写的时事短评 ,它以强烈的革命义愤 ,具体、确凿的事实 ,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诬蔑爱国学生的无耻谰言 ,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妄图瓜分中国的险恶用心 ,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典范的驳论文。教学时可通过“三看敌论点 ,三学驳论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一看敌论论点的出场。文章引出敌论论点 ,树立驳斥的靶子 ,有别于一般驳论文。一般的驳论文一开头就直接引出敌论点 ,使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神气十足的形象 ;而《“友邦惊诧”论》则是先摆形势 ,交待学生请愿的…  相似文献   

18.
论辩型议论文的写作,是类似于“辩论大赛”的书面表达形式。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就是这种形式。这一类型的作文不同于批驳类的作文:批驳类的作文题,如鲁迅的《“友邦惊诧”论》,题目批驳的对象往往是错误的,理论上是站不住的;而论辩型的作文题,如前所举91年高考作文题,貌似对立的两个题目之间,并不存在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其实是各有合理的成分,同时又都存在不足之处。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麦白 《新高考》2008,(7):112
在我们的地球上生存着千万种形状各异的动物,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有的“杀机”腾腾,不共戴天;有的则互为友邦,相得益彰,甚至共栖生活,至死与共,永不分离。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是一篇驳论性的杂文,全文仅一千一百字,可是气势磅礴,语言锋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战斗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这篇文章在反驳艺术上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抓住要害,层层深入,致命一击。射箭要有靶子,批驳要摆出敌论。文章的开篇就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