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择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的一个重要办法。合理地设置“知识陷阱”,才能达到纠正错误,改进教学的目的。它是提高编制选择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置“知识陷阱”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选择题中,出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利用题干设置一些“陷阱”,致使一部分学生因双基不牢、能力不强、处理不当掉入出题者精心布好的“陷阱”而失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抓好双基,夯实基础,同时善于总结归纳,内化知识,练就慧眼,就能识别试题中的“陷阱”,并能根据布“陷”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选择题中常见的布“陷”类型及解题策略作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陷阱",反映了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落入"陷阱"必然会引起思维上的警觉,从而促使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思维上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题"陷阱"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另外,设置"陷阱"也是高考选择题的一大特点.下面就选择题设置"陷阱"的几种常见类型作一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4.
数学选择题是由一个问句或不完整的句子 (称为题干 ,即题设部分 )和若干个 (一般为四个 )备选结论 (称为选择支 ,即题断部分 )组成.常见的数学选择题的选择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结论 ,正鉴于此 ,解选择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个正确答案而不拘泥于用何种方法.因此 ,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 ,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选择题的题设或题断部分设置了许多“陷阱”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 ,一不小心往往会掉进“陷阱” ,造成解题失误 ,那么 ,如何警惕选择题中“陷阱”呢 ?一、去伪存真 ,识别“陷阱”有…  相似文献   

5.
物理选择题往往通过设计陷阱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识破习题陷阱是知识掌握的标志,走出习题陷阱是知识能力提升的表现.下面通过例题揭秘物理选择题中常用的几种陷阱.一、从思维的深刻性设计陷阱为了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命题者往往在学生熟悉的习题中植入另一可能存在的答案,诱使学生出错.  相似文献   

6.
物理选择题往往通过设计陷阱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识破习题中的陷阱是知识掌握的标志,走出习题的陷阱是知识能力提升的表现.下面通过例题揭秘物理选择题中常用的几种陷阱.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物理命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矫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一些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8.
姚成 《化学教学》2006,(4):61-62
在化学试题中,命题入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陷阱”正确解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0.
王玫 《考试周刊》2010,(41):1-2
综观2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发现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置了一些“陷阱”,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思考是否周密。本文以题为例,拟就选择题常见的“陷阱”类型与相应对策作一些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苗承秀 《甘肃教育》2011,(10):89-89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本人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陷阱”,构建从好玩到好学的通道,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更正启事     
杨立江 《广东教育》2005,(10):66-66
在选择题的命题中,命题人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经常设置一些陷阱,那么如何才能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4.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陷阱”,并迅速地避开“陷阱”,实现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物理命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矫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一些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讲解,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适时巧妙地设置一些“陷阱”,诱发学生产生错误,然后通过讨论、分析或自我“反省”,找出错误原因,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不仅能防止学生重蹈覆辙,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陷阱”设置的几种类型。一、旧知干扰型知识的应用经常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旧知识的联想优势造成对新知识联想的抑制,如果应用过程中已经巩固了的旧知识优先得到再现,往往…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试题中的“陷阱”,就是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而设置的一些障碍。常见的含陷阱的题型是选择题,明显特点是“设陷无痕”。换句话说,高考题中的“陷阱”没有明显的斧凿痕迹,很容易让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避开高考试题中的“陷阱”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识别出“陷阱”,并避开“陷阱”呢?  相似文献   

19.
“吃一堑,长一智”,人对跌过跤的地方印象最深.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思维发展阶段规律,选择合适的例题,设置知识的“陷阱”,让学生掉入“陷阱”,思维受阻,不能自拔,产生认知冲突,再诱导他们跳出“陷阱”.这样对于增强学生对“陷阱”的识别能力,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化学命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一些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讲解,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