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了“四步导读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读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种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一、导初读、了解文意。识字解词读懂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无疑是文言词语和方言句式,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难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导读,就是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阅读和学习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鉴于当前文言文教学基本以讲读为主,学生学习方式枯燥,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开展“四导一评”(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导读。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督促学生分类作较为完整的课堂笔记。第二环节导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疑中探究和理解。第三环节导议。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深刻的思维品质。第四环节导疑。主要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对文本的鉴赏感悟,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最后,实施评价环节,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学生主体性不可或缺的外部驱动力.这个“导”.是引导、指导、疏导。教师的“导”是建立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即“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绝对权威”地、全包全揽地传授知识.因此.教师要在“善导”上下功夫。要导在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提高上,通过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的知识、信息.进而主动探索未知事物.使兴趣变成学生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要导在学生发现问题、寻摧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通过情境、故事、“破绽”……激发学生产生更多问题.引导他们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要导在关键点和难点上,导在学生不易懂或似懂非懂的问题上.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涪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要导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减少无意义的“精力耗散”。教师的“导”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要“预设”在学生学习语动之前。教师要考虑如何整合课程资源.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要考虑如何营造对话情境.安排教学事件等.这是推动掌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自身的讲授言语,如开课时导语的精心调计.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策略等。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闪烁师生双方智慧火花的课堂.是和谐、民主、平等、进取的瀑堂。我们强调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绝非是回到过去的老路.绝非是教师“主宰课堂”.搞“课堂霸权”。  相似文献   

6.
《宁夏教育》2011,(7):160-160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8.
“读”,是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意在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信息。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读数学材料,读数学课外书籍等,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语言,搜集整理信息。数学课上,应让学生多动口,重视“读数学”的训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读”,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疑”导读———带着问题预读。以“疑”导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趣”,谈点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所谓“导读”,指的是教师站在“导”的位置上,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朗读或默读),让他们在摸索中读懂课文,并掌握读书的方法。“导读”授法常言道:文无定法,有规可循。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可循”之“规”,使学生不仅“闻一以知二”,还能“闻一以知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自读课文,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书才能越教越薄,学生的书也才能越读越薄。例如,我在教《长城》一文时,通过以下…  相似文献   

11.
孟强 《吉林教育》2000,(11):34-34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举措。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课堂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经过几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认为把“导读练”这一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课文教学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导”主要包括教师对阅读课文过程的引导、技能的指导以及疑难的疏导;  相似文献   

12.
黄平 《贵州教育》2010,(20):36-36,40
如果依据最新的课改理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可以命名为“课文导读”。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导”,它是这样一种教学理念——课堂导学必须强调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强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教师导读的任务是:设置情境,然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指导在教学中起着全方位的制约、影响作用 ,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启发、指导 ,必须抓好“导”这一环节 ,要“导之以疑”、“导之以法”、“导之以美”。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往往指导学生看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书,回答问题。这一过程恰是在教师设疑的基础上,学生“质疑——发现——表达”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分析、理解、创造,把握文章内容(内化),然后组织语言表述(外化),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设疑则要富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科学性,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一、设疑的启发性设疑的启发性,就是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于启迪学生智慧,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为学生创…  相似文献   

15.
爱迪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科学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刨设问题情景.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生疑.把学生带进精彩的广问题空间.让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并积极主动去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教学文摘     
一、设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去设计一些问题.二、导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议论.是学生在自习的基础上,将课文中不明白的、需要求助于别人的问题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四、精讲.教师讲解时要紧扣重点、围绕难点,针对学生的问题点拨、解惑、总结.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指导在教学中起着全方位的制约、影响作用,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启发、指导,必须抓好“导”这一环节,要“导之以疑”、“导之以法”、“导之以美”。  相似文献   

18.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师应凭借教材导读、导思、导议、导疑、导练。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三读三问”教学法之精髓就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操作要领大体如下:   “一读一问”:读通—感知。一般在首堂课教师范读之后,学生朗读或默读全文 3遍,随即提出“一问”。通过一读一问,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梗概,然后自学生字词,自思回答,互议启发,自练过好字词关。使字求其读,词求其解,篇求其意。最后提…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讲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从深入备课开始。“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相似文献   

20.
导读谈片     
陈锡钊 《现代教育》2003,(12):39-39
导读的实质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指导学生质疑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展开学习目标、辅导学生寻找答案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其特点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后学生将掌握的已知作为求取未知的基础、变未知为新知的情形。根据教材编排规律,“导”的要义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